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怎么办?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给了答案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2-11-29
手机版

  今天是2021年高考第一天。在大家都在关注各地高考作文题目的时候,我想谈谈中考。

  “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的观念不断出现,一次次加剧家长的焦虑不安。而且这个观念似乎已经根深蒂固,昨天进修营上结识的高知前辈姐姐也这么认为。

  我查阅了一些媒体信息,发现强调上不了高中就是遗憾终生的文章,结尾都有升学辅导班报名链接,典型的贩卖焦虑。还是看看中国青年报和新华网怎么说吧——

  梳理《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后发现,最近5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普职比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在5.8∶4.2-5.9∶4.1之间,没有较大的波动而且离引发“普职比焦虑”的1∶1尚有些距离。记者翻看了2020年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2020年北京市的普通高中招生占比也是70%,而江苏省普通高中招生占比也达到了56%,而其他地区招生普职比大多在7∶3与5.6∶4.4之间。在一些大城市,没有当地户籍的外地学生,在上完初中后,往往会返回原籍就读高中。职高、技校、中专这三类学校还招收了很多在职培训人员,承担了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民工培训等职责。在统计口径里,这些人都被算进了分母。也就是说,国家要求的普职“大体相当”,实际上是把成人中专和培训生源等都计算在内,并不只包括初中应届毕业生。

  上个月在上海某职高跟院长座谈,院长也向我们对“上海一半学生上不了高中”这一信息的虚假性进行了澄清。

  尤其在今天这个时点上,很多人都在强调考上个好大学的重要性。的确,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上普高,就暂时没有参加高考的机会。上了职业学校等于脱离了社会主流赛道,提前被淘汰和失败,这就是家长“普职比焦虑”背后的原因。很多职校学生因为没有被家庭和社会重视和积极引导,也表现出了厌学、不乐观的行为习惯。我通过给他们授课的观察,颇有感触。

  我不谈如何破除“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也不谈如何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观愿景,因为现实情况就是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会有所差异,不同雇主会有不一样用人标准。

  从微观个体层面来说,我认为不管上普高上职校还是读本硕博,都只代表人才培养的不同路径,不能作为贴终身标签或者分层的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让他们在了解职业兴趣、能力优势和价值观的基础上,知道自己可以先学习再就业,也可以先就业再深造,都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也是不被人看好的职校生,他不断努力,考上名校本硕,现在是某知名软件公司亚太区云业务负责人,年薪百万。前几天他告诉我,正在申请MBA。

  我这几天辅导的来访者之一,是名校应届硕士,对未来充满困惑,不知道到哪个城市做什么行业,只要能找到工作,什么都行。

  我还记得上个月在职高的职业规划课堂上,班上一位女孩跟我说“老师我不打算就业,我要考大学”的时候,那眼神的笃定。

  我们也经常听到新老职场人说“要是有一技之长就好了”的感叹吧,不少人已经在参加在职技能培训了。

  职场人生就是这么多元多变。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我想说,中考、高考,都是漫长人生路上的一件小事,为更好的生活全力以赴,才是值得的人生经历,你的价值终将被看到。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0多分高三还有希望么?能逆袭吗
下一篇:高中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