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做强中药材“芯片”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3-08-25
手机版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走进陇西药圃园,党参、黄芩、黄芪等中药材长势喜人。标本室里,各种中药材标本让人目不暇接。

  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基因测定分析、种子质量测定、水分测定、组培快繁……这里正在做强中药材的“芯片”,为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陇西药圃园长期种植的120多种中药材,通过基因测序都被赋予唯一的“身份证”,基源清楚,有利于开展后期研究。园内建有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容量可达6万份,标本库容量达10万份,组培室可开展各类药材组培苗的繁育。截至目前,这里种质资源库保存品种有129种4864份;以植物实体(标本)形式保存412种4300多份;种质圃以活体形式保存种质123种。

  每份种子入库前,要通过一系列特定操作,将采集到的中药材种子存入控温控湿的专业库里,延长种子寿命。种质库里保存种子的包装袋上都被赋予二维码,工作人员只需用手机一扫,种质信息就一目了然。

  走进中药材组培室,架子上一排排各种中药材的组培苗已生根发芽,通过炼苗适应后移栽到大田或适宜的环境中。组培主要针对种子存在萌发困难和一些珍稀名贵的品种,可以实现种苗快繁。大宗药材因为长期种植,病害发生严重,通过组培方式培养脱毒种苗。

  每年这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野生品种和外地比较名贵的品种进行驯化栽培,并且在驯化过程中观察生长发育规律、抗性和丰产稳产性,如果要推广还要检测其活性成分含量。

  陇西药圃园从建园到现在,累计引进野生品种和外地珍稀名贵品种241种,成功驯化196种,根据市场需求及种植结构调整累计向大田推广46个品种,使中药材种植品种达到多元化,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优质种子、种苗是保证中药有效、安全、稳定的基础。为解决陇西县大宗药材黄芪、党参、黄芩等品种由于长期栽培导致种质资源混杂退化的问题,陇西药圃园在大宗品种上开展提纯复壮,并进行优质种子(苗)繁育,同时,从甘肃农业大学、定西市农科院引进黄芪、党参等部分品种与选育的新品种进行良种扩繁,提高良种覆盖率。

  为了从源头确保种子种苗质量安全,陇西县中医院研究院还承担起了整个定西中药材种子种苗的日常检测工作。

  走进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实验室,科研人员将长度不到2毫米的党参种子一颗一颗摆放进培养皿里,通过浇水,小小的种子整齐地向上生长,以此来检测发芽率,为后续培养和研究提供更多依据。这里是我省唯一一家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的种子种苗检测机构,有了“双认证”身份加持,该中心为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毛正云介绍说:“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可以实时监控药材种子的选育、繁殖和推广,从种子的加工、精选、分选,最后将种子包衣丸粒化,经过一系列加工,才能将优质种子进行规模种植。”目前,该院有325种中药材,包括野生、人工栽培、野生驯化3大品种。

  经过研究、筛选、加工的种子,包上了一层营养剂和生长调节剂,抗病性更高,同时便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这样,中药材便从源头上有了优质“基因”。

  “陇西现有种子种苗基地5.38万亩,我们采用‘三分田’工程,已经连续种植了四年。”毛正云介绍,通过种子质量检测提升,能大面积扩大良种覆盖率,降低老百姓生产成本,真正实现今年育三分苗,来年种两亩药。

  毛正云口中的“三分田”正是近几年陇西县推行的“三分田”工程。“三分田工程”是采用集团选育的方法,选育出一批优质道地黄芪种子,经过加工处理,将良种投放给遴选农户,采取“户均育三分苗,来年种两亩药”(即每户今年育苗0.3亩,第二年所产种苗可种植2亩药材)的模式进行投放和推广,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员发展。

  据了解,通过“三分田”科学化技术培育,亩产种苗可达684公斤,一等种苗占到47.5%以上,亩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北山干旱区亩产种苗500公斤以上,二等种苗占到60%以上,亩收益达到9600元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50%,实现亩增产20%以上,亩收益增加2000元以上。

  举报/反馈

上一篇:讯飞星火重磅升级代码能力和多模态能力,打造每个人的 AI 助手
下一篇:四大类慢性疾病标准来啦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