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勾勒出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代样貌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3-08-18
手机版

  从晚明到清初,既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又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个时代,一场反对儒教纲常伦理的启蒙思潮正在兴起,这种思潮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人性的反思,甚至还有对皇权体制的质疑。从晚明到清初,既是一个追求个人生活和自由的时代,又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有趣的时代:这个时代盛产才子,创造力爆棚,文化高度发达,却没有相应的社会制度来配套。以至文人才子大多命运多舛,身不由己,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英雄失路,托足无门,只能浪荡江湖载酒行,在自己的心灵中自我放逐。尤其是在江山飘零之际,他们更是人如飘蓬,时时行走在死亡的边缘,生命岌岌可危,显示出个体生命的无奈与渺小。但是,毫无疑问,他们每个人都曾经真正地活过,活得天马行空,活得肆无忌惮,不仅活得潇洒,活得精彩,而且活出了个性,活出了自己。

  那么,时逢末世,那些象征着时代精神的文人才子们都在做什么?易代之际,他们有着怎样的个人选择和命运?他们的个人选择会对历史的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的个人命运与历史的进程有着怎样的关系?《明末清初的才子们》即选取了从晚明到清初的27位才子,分别从“畸人”“战士”“玩家”“降者”四个角度,观察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和选择。作者并不仅仅单纯讲述这些文人才子的人生故事,更试图诠释他们内在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进而通过他们命运沉浮的生存启示,解读从晚明到清初的社会变迁,勾勒出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代样貌。

  《明末清初的才子们》

  王 淼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23年6月出版

  >>内文选读:

  他们点缀了时代的星空

  历史进入明代中后期,无论从政治的层面,还是从文化的层面,都在发生着悄悄的潜变——尽管朱明王朝在专制极权方面无所不用其极,但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王阳明心学的传播,商品经济的萌芽,市集繁荣,市民阶层崛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通俗文学的滥觞和出版业的繁荣等等各种因素,城市文化日渐发达,乃至“情教”勃兴,“理教”式微,礼崩乐坏,王纲解纽,思想趋向多元,已经成为一个无法阻遏的事实。

  一切都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的思想,新的意识,新的观念,逐渐渗入古老的社会肌体。一场反对儒教纲常伦理的启蒙思潮正在兴起,这种思潮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人性的反思,甚至还有对皇权体制的质疑。晚明同时又是一个盛产才子的时代,而得风气之先的也正是那些走在时代前列的才子们,他们或者在思想方面超人一等,或者在艺术方面胜人一筹,他们是先知先觉者,引领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走向和风雅时尚。因为思想过于超前,他们往往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甚至成为时人的眼中钉与肉中刺,但他们从不甘于被洗脑的命运,总是想活得更明白、更自由、更富有人的尊严——以唐寅、徐渭等人为发端,到李贽、汤显祖等人将晚明启蒙思潮推向高潮,直至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学说最终成为空谷绝响,之于他们的时代,他们经历的其实是一场从貌合神离到离经叛道的蜕变。

  明朝的覆亡自然有着很多原因,明末文人文秉认为:“逆珰余孽,但知力护残局,不复顾国家大计;即废籍诸公,亦阅历久而情面深,无复有赞皇魏公其人者。”清代的乾隆皇帝认为:“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而崇祯皇帝本人则从不把自己看作昏君,他认为自己虽然才德微薄,触怒上天,但这都是大臣之过,他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这些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触及根本,究竟是不是昏君,自然不是崇祯皇帝自己说了算,阉祸,党争,内忧,外患,对于贯穿了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来说,却都是一些看得见的事实。总之,时间到了晚明,历史已经进入一个死胡同,诚如李洁非教授所形容的那样,当历史的黑暗积累得太久时,就能够生成一种自我毁灭的能量,而所有外部的推动,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如果单从文化的层面来讲,明清易代属落后文化取代先进文化,无疑是一次文化的倒退。虽然明朝的统治已经腐败透顶,但晚明启蒙思潮却带来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机,彼时的中国已经处于文化大变革与大觉醒的前夜,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与西方世界同步,已有即将进入近代社会的先兆。满清取代朱明自有某种偶然的因素在内,却毕竟成为事实,满清立国之后仍然沿袭朱明旧制,在思想意识方面则更趋保守,尤其是大兴“文字狱”,对意识形态进行严酷整肃,不仅使晚明启蒙思潮遭到绞杀,晚明时期的个性觉醒和自由精神,亦最终被涤荡一空。而明末清初的文人也经历了良知与情感的苦苦挣扎,对于他们,是说话,还是保命,成为一个艰难的选择。以是,清代朴学兴起,考据之风大盛,当文人士大夫纷纷钻进故纸堆时,整个社会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再也不复有开放的胸怀与包容的气象。

  从晚明到清初既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又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有趣时代。鲁迅先生所谓:“红肿之际,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或可用来形容这个相互冲突与矛盾的时代。注目这一时代,我既常常感到迷惑与不解,也会被一些人物所深深感动,诸如唐伯虎的诗酒风流,徐文长的佯狂疯癫,张宗子的声色犬马,金圣叹的灵心妙舌——之所以加上了唐寅和李贽等并不属于明末清初的人物,是因为前者标志着晚明才子的正式登场,后者开启了晚明的一缕文脉——生逢大时代,他们大多命运多舛,身不由己,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英雄失路,托足无门,只能浪荡江湖载酒行,在自己的心灵中自我放逐。尤其是在江山飘零之际,他们更是类如飘蓬,时时行走在死亡的边缘,生命岌岌可危,显示出个体生命的无奈与渺小。但是,毫无疑问,他们每个人都曾经真正地活过,活得天马行空,活得肆无忌惮,不仅活得潇洒,活得精彩,而且活出了个性,活出了自己。

  在《明末清初的才子们》中,我选择人物的标准是有趣,他们首先是对于时代风气颇有影响的人物,都具有引领时代风潮的气质;他们都有一定的怀疑精神和原创能力,拒绝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他们都有个人的癖好,对人与物抱有深情厚意;他们都有真性情,具有特立独行的鲜明个性。我写到的每个人物都称得上风华绝代,虽然他们的现实境遇、以及他们之于时代所起到的作用各有不同,但他们点缀了时代的星空,让他们的时代更加迷人,却不容置疑——我写作这些文章的目的,即是试图与这些有趣的灵魂对话,并以这些人物为线索,勾勒出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代样貌,并通过这些才子们不同的个人选择,解读从晚明到清初的时代变迁:从晚明的多元文化到清初的政治大一统,独立思考逐渐丧失存在的空间;从唐寅、徐渭到李渔、袁枚,思想深度呈一条抛物线的形式逐渐递减,古代中国终于错过了宝贵的转型机遇,又一次坠入黑暗的空间。

  我一直以为,作为历史的一个环节,晚明与清初之间存在的不仅是时间的过渡,一定还有某种更深刻的联系,而通过解读明末清初的才子,或许就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出这种联系。比如,徐霞客的出现意味着由士而仕已不是文人唯一的选择,文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安排生活,他们不再安于政治社会的既有框架;比如,冯梦龙的出现意味着俗文学的高度发达,求“情”与求“真”,成为晚明士大夫执着的文学追求;比如,李渔的出现亲身践行了李贽的思想,意味着对好色与好货的肯定,即便在谋生方面,文人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尤侗的出现意味着大一统社会文人格局的促狭,生活的精致无法遮掩思想的贫乏……如此等等,从中均能看出社会的风气与时代的风向。

  明末清初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个时代既有传奇的人物,也有传奇的故事。我从十几年前开始关注这些人物和故事,虽然时光匆匆,岁月变迁,但我对这些人物的崇敬和对这些故事的关注之心却从未稍减。我也一直意欲以自己的文字走进那个斑斓纷呈、自由活泼的时代,见他们所见,思他们所思,感他们所感,并将他们的故事形诸笔墨——因为才疏学浅,我自然无法表达出这些人物的风度与故事的精彩于万一,但我还是不揣谫陋,写下这些文章,之所以写下它们,就是在追怀这些人物和故事的同时,寄托自己的心曲。(本文系《明末清初的才子们》自序)

  作者:王 淼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举报/反馈

上一篇:黑龙江齐齐哈尔出现强降雨天气 官兵山区加固岸提
下一篇:被室温超导“带火”的华科大:一所潜伏在硬科技创投圈的“黄埔军校”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