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真的很难吗?看过这个就再也不会这么说了!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3-02-19
手机版

  

  

  动图来源:挪威特罗姆瑟大学,Kare Kullerud

  翻译:龚俊锋,季建清

  版权归所属方所有

  小桔整理了一系列的地质构造动图,可以将野外“静止”的地质现象和枯燥的地质理论完美地结合起来,必定是地质工作者的绝顶收藏!

  01

  沉积层理

  

  ▲

  沉积物在海底沉淀时,一般会形成水平层序。

  经成岩作用,沉积物形成具有层理的沉积岩。

  沉积层理属于原生构造。

  02

  不同机械性质的物质的变形

  

  ▲

  选取橡皮圈、口香糖、纸片作为实验对象,

  橡皮圈和口香糖被拉长了,

  纸片被撕成两片。

  

  ▲

  橡皮圈发生弹性变形,拉力释放,恢复原形。

  口香糖和纸片发生永久变形,无法恢复原形。

  03

  变形的三个阶段——弹性变形

  

  ▲

  物体受到应力作用发生变形——应变。

  变形的第一步是弹性的,未超过弹性极限时,

  变形属于弹性变形。

  此时释放应力,物体会回复初始形状和大小。

  04

  变形的三个阶段——塑性变形

  

  ▲

  随着应力变大,超过弹性极限时,变形变为永久性的。

  此时释放应力,物体无法恢复原始形状和大小。

  05

  变形的三个阶段——破裂

  

  ▲

  应力继续增大,物体就会发生破裂。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称为韧性变形。

  破裂称为脆性变形。

  物质受到应力作用时,它是发生韧性变形还是脆性变形取决于另一个因素——温度。

  06

  温度与变形的关系

  

  ▲

  选取蜡烛作为实验对象。

  室温下,应力作用于蜡烛,发生断裂,

  蜡烛发生脆性变形。

  

  ▲

  实验温度为45℃,应力作用于蜡烛,

  蜡烛变软,不会断裂,

  发生韧性变形。

  地壳上部温度较低,这里的岩石一般发生脆性变形;地壳下部温度较高,这里的岩石一般发生韧性变形。

  07

  三种应力

  

  ▲

  作用于地壳的应力分为三种:压力、拉力和剪力。

  地壳上部会形成断层,

  压力形成逆冲断层,伸展形成正断层,剪切形成走滑断层。

  地壳下部发生韧性变形,

  压力使地壳形成褶皱,

  拉力使地壳变薄延长,

  剪力是地壳变形,形成剪切带。

  08

  脆性断层和韧性剪切带

  

  ▲

  地壳发生相对运动,

  上部形成断层,岩石构造被断层切割,

  下部发生韧性剪切,岩石构造被拉薄发生旋转,

  中间有个过渡带。

  09

  节理

  

  ▲

  岩石标本受应力作用,依次发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

  多数情况下,岩石会沿着两个方向发生破裂,

  形成的构造称为节理,角度约为60°。

  压力继续增加,节理发展成断层。

  10

  正断层

  

  ▲

  地层受拉力作用形成正断层。

  11

  地堑和地垒

  

  ▲

  地层因许多正断层作用发生的变形构造。

  12

  逆断层

  

  ▲

  地层受压力作用形成逆断层。

  13

  逆冲推覆断层

  

  ▲

  逆冲断层是指断层面的倾向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较小的逆断层,

  一般形成于陆陆碰撞过程中。

  上盘老岩体可以被推移上百公里远,

  被推移的岩体被称为推覆体。

  14

  走滑断层

  

  ▲

  地层受剪切作用形成逆断层。

  15

  褶皱的形成

  

  ▲

  棕色岩层代表石榴石云母片岩,黄色岩层代表石英岩。

  岩石受压力作用发生变形,形成褶皱。

  16

  褶皱要素

  

  ▲

  褶皱的两个面称为翼。

  两翼汇合形成的线称为枢纽。

  连续的褶皱岩层的枢纽组成的面称为轴面。

  17

  向斜和背斜

  

  ▲

  一套岩层中,年轻岩层在上,年老岩层在下,

  可以说岩石的层序是面向上的,

  褶皱凸出的部分为背斜,下凹的部分为向斜。

  如果不能确定岩石的层序是否面相上还是下,

  凸出的部分称为背形,下凹的部分称为向形。

  18

  平缓褶皱——等斜褶皱

  

  ▲

  褶皱的翼与翼的夹角大于120°时,称为平缓褶皱。

  翼与翼的夹角在70°和120°之间时,称为开阔褶皱。

  翼与翼的夹角在30°和70°之间时,称为闭合褶皱。

  翼与翼的夹角在10°和30°之间时,称为紧闭褶皱。

  翼与翼几乎平行时,称为等斜褶皱。

  19

  对称褶皱——不对称褶皱

  

  ▲

  褶皱轴面的一翼与另一翼互为镜像时,称为对称褶皱。

  20

  倒转褶皱

  

  ▲

  上图褶皱原始状态,轴面左翼倾向向左,右翼倾向向右。

  如果褶皱发生旋转,轴面两翼的倾向相同,

  这样的褶皱称为倒转褶皱。

  21

  反转层

  

  ▲

  图示褶皱,蓝色岩层最老,绿色最年轻,

  层序是面向上的,

  截面的上半部分,层序面向上,岩石越往下越老;

  截面的下半部分,层序面向下,岩石越往下越年轻,

  这种现象称为反转层。

  倒转褶皱的一翼面向上,一翼面向下。

  22

  褶皱枢纽方位

  

  ▲

  图示褶皱原始状态的枢纽是平行于水平面的,

  可以说枢纽是水平的。

  变化后的褶皱枢纽是倾伏的,

  枢纽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枢纽的倾伏角。

  23

  重褶皱

  

  ▲

  图示白色岩层发生两次褶皱作用:

  第一次褶皱作用形成了等斜褶皱,

  应力方向为右上和左下向中间挤压;

  第二次使等斜褶皱再次褶皱——重褶皱,

  新形成的褶皱属于开阔褶皱。

  24

  矿物旋转

  

  ▲

  均质岩的特点:矿物不存在定向排列。

  均质岩受到不同方向强弱不一的应力作用时,

  岩石会被压扁,

  岩石中的板状和条状矿物会旋转到与某一平面平行,

  这个平面与岩石发生变形的力的方向垂直。

  若岩石呈板状,可称为岩石片理化了。

  25

  矿物生长的首选方位

  

  ▲

  粘土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的微小颗粒组成,

  这些粘土矿物大多属于层状硅酸盐矿物。

  随着温度和压力上升,粘土矿物发生变质反应形成白云母。

  白云母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片状白云母晶体定向排列,

  与岩石变形方向垂直。

  26

  片理

  

  ▲

  图示倾斜岩层,倾角30°,

  岩层中的板状矿物顺层排列。

  岩石受到挤压应力作用,发生变形,

  形成的板状矿物沿着与早期层理呈一定角度的方向生长,

  形成的片理穿切早期的层理。

  27

  轴面片理

  

  ▲

  岩石受挤压应力作用,会形成褶皱和片理。

  岩石变形时,已存在的板状矿物旋转到平行于某个平面,

  与岩石的所受压力方向垂直。

  岩石在褶皱过程中,

  矿物会形成与褶皱的轴面平行的片理,即轴面片理。

  28

  变化的地壳

  

  ▲

  地壳受各种应力的作用会发生各种复杂变化。

  图示岩层原始状态是一系列水平层状的沉积岩;

  受到挤压应力作用,发生褶皱作用;

  发生褶皱之后,岩层上部被剥蚀;

  岩层被带到海平面以下,

  沉积物不整合地覆盖在岩层之上,并发生岩化作用;

  地壳受到拉张应力作用,形成正断层和地堑构造;

  新沉积物沉淀并岩化。

  29

  柱状节理

  

  ▲

  玄武岩体结晶后温度仍保持在1000℃以上,

  随后降温过程中,岩体发生收缩,

  形成独具特色的六边形节理。

  30

  沉积物的沉淀

  

  ▲

  沉积物在海底沉积时通常呈水平状态,

  新沉积物总是沉积在老的沉积物之上。

  31

  沉积岩与岩浆岩

  

  ▲

  图示岩浆沿着沉积岩裂隙上升,

  在垂直裂缝中结晶形成侵入体的岩浆称为岩脉,

  侧向贯入两套沉积层之间的岩浆形成岩床,

  到达地表后结晶的岩浆称为喷出岩。

  32

  不整合

  

  ▲

  年轻的沉积岩与下部的片麻岩之间的边界

  将两套产状不一致的岩层分开。

  33

  地壳剖面

  

  ▲

  图示多种地质现象及其特征

  34

  大陆地壳的组成

  

  ▲

  陆壳由三部分组成:造山带、大陆地盾和稳定地台。

  造山带是指线性山脉;

  大陆地盾是由古老的结晶质基底岩石组成;

  稳定地台主要是由沉积在大陆地盾上的沉积岩组成。

  35

  陆陆碰撞

  

  ▲

  图示两块大陆的汇聚过程。

  大陆间的洋壳在俯冲带被摧毁,

  大量沉积物在两个大陆之间的盆地内出现,

  增生楔带来的沉积物(绿色)从海底被擦掉,

  临近大陆边缘的沉积物(黄色)被侵蚀掉。

  大陆碰撞,右边的大陆将沉积物/沉积岩推到左边大陆之上,

  洋壳的逆冲岩席和沉积岩被挤到两块陆壳之间。

  36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

  大约40-50Ma前,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

  印度板块最北部被挤压到欧亚板块下面,

  地壳明显增厚,形成巨型山脉。

  37

  山脉衰退的两种机制

  

  ▲

  1、大陆地壳的侵蚀和隆起

  山脉形成之后,

  硬的岩石圈为了在软流圈之上保持均衡状态,

  地壳会扎的比正常情况下深。

  山脉遭受侵蚀,逐渐变得平坦,

  为了保持平衡,地壳根部会随着山脉的剥蚀而上升;

  山脉被剥蚀殆尽,

  其根部也会上升到与该处地壳厚度差不多的位置。

  2、造山垮塌

  山脉隆升太高,会沿着侧面发生垮塌。

  地壳上部脆弱部分会因正断层作用而发生垮塌,

  同时,地壳下部发生延伸变形,

  山脉根部地带的物质会向两侧和上部流动,

  陆壳变薄。

  38

  板块边缘类型

  

  ▲

  图示为两板块的三种运动方式:

  1、两块板块背向运动——离散;

  2、两块板块相向运动——汇聚;

  3‘、两块板块平行运动,但方向相反。

  39

  汇聚型板块边缘——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

  

  ▲

  图示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

  俯冲板块和上覆发生地幔发生部分熔融,

  熔融形成的岩浆以火山形式喷出地表,

  俯冲带上回形成连续的火山岛。

  40

  汇聚型板块边缘——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

  图示为陆陆板块碰撞,俯冲带洋壳的消亡过程。

  41

  离散型板块边缘——大洋中脊

  

  ▲

  洋壳由4种岩石类型的岩石序列组成:

  枕状熔岩、席状杂岩、辉长岩和超基性岩,

  合称为蛇绿岩套。

  42

  离散型板块边缘——大陆裂谷

  欧美剧

  ▲

  两个大陆板块相向运动时,会形成大陆裂谷。

  大陆裂谷之下,地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动图来源:webgeology.alfaweb.no

  版权归所属方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2017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

  11月30日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想知道都有哪30位院士出面吗?

  点击查看

  30位院士出席名单!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动画合集

  构造地质演示动画

  太赞了!一次性把构造地质现象讲清楚!

  专业知识

  关于九寨沟地震,你最好弄清楚这10件事!

  三大岩标本图集(超全,超高清)!

  地质现象

  沉积现象不难,却难得能解释得这么直观!

  65种地质现象:听过不一定见过,见到却不一定认识!

  歌曲

  南山南(地质队版) | 勘探队版《成都》 | 勘探队版《三生三世》

  地学院校

  学院路上八大学院的“荣辱变迁”

  中国地质大学为什么有两个?

  Nature排行榜2017:中国地学院校TOP 50!

  矿物与地质之美

  七夕矿物花:祝所有地学人有情眷属!

  史上最全、最美的惊艳矿石(330张高清图)

  99张美图,这才是真正的地质奇观!

  地质的美,无与伦比!

  鬼斧神工的地质之美!

  两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地学部基金立项

  基金委公布的2017地学项目名单!(完整版)

  地质范儿

  都说了,别和搞地质的一起出去旅游……

  地质队员如何月收入10万?

  搞地勘的月薪多少?“三万多一点”!

  地质工作者的这些照片,绝对不敢让爹娘看到!

  我们是谁?地质工作者的疯狂自黑!

  地勘形势剖析

  2018年以后国有地勘单位会逐渐消亡吗?

  - End -

  欢迎添加小桔

  微信号:xiaoju5303

  < 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

  

  < 长按二维码识别 >

  

上一篇:国际护士节,方舱里福建援沪队的白衣天使收到了特别的“上海礼物”
下一篇:大连考研英语百家外语考研英语单词最少复习三遍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