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鲁迅《故乡》一文的教学思考
学习《故乡》一文,学生在概述情节中说到“鲁迅和闰土”时,我立马给予了纠正:应该说“小说中的我和闰土”。
学生瞪大眼睛看着我,我知道他们这个表情背后的潜台词:这不是一样的吗?
这当然不一样。
可能是因为小学时他们学过《故乡》中节选的一个片段——《少年闰土》吧。那个时候,老师可能不会提这篇文章的出处,以及文章所属的小说体裁,所以,看到文章中的“我”,自然就会认为是作者本人了,这是不足为怪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少年闰土》所在的小说《故乡》一文,学生也就顺带着把自己小学时的理解和认识带过来了。但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需要有文体的概念,不能再这么想当然地下定论了。
《故乡》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而小说这种文体,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其原型的,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嘛。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他小说中的人物,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但即便如此,小说中的人物也都是虚构出来的,他只是有某种代表性,被贴上了某种社会群体的标签而已。但把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所指的人物理解为作者本人,还是欠妥当的。
当然,学生把《故乡》中的“我”认定为作者本人,除了他在文中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原因之外,还因为里面有杨二嫂及母亲对小说中的“我”的称呼:“迅哥儿”。“迅哥儿”的称呼自然让读者联系到鲁迅本人了。
但是要知道,“鲁迅”这个笔名,是作者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此时的鲁迅已经37岁了,跟《故乡》中“母亲”对闰土说的“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是不符的。
因为小说开头写的是:“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而在这“二十余年”之前,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小说中的“迅哥儿”,所指的也并非鲁迅本人。
当然,像《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所指的就是作者本人。因为这两篇文章均出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记叙的正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只有当我们给予了阅读文本准确的文体定位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
作者:芝兰。原题:教学思考/阅读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
- 最新世界排名:樊振东下跌,王楚钦全部第一,陈幸同遗憾掉出前四
- 大型原创舞台剧《交子》正式亮相 高校师生历时两年打造
- 江西:扎实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电商捧哏”火出圈,从业者讲述直播带货:是份体力活
- 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小学优质发展——江山路第二小学智慧教育课堂新样态
- 如何自考成人本科报名
- 成人自考每次考试最多能报几门?
- 聚力“一迎三创”提升城市品质 | 怀化城区路灯接地系统提质改造
- 冲刺四季度︱天辰绿能:今年力争完成尼龙12全部试验
- 科技创新强国路 童心共筑蓝天梦
- 英语四级考试时间是几月几号考试,2023年考试安排公布!
- 学大教育CEO金鑫受邀出席GET2023教育科技大会,聚焦时代使命探索民办教育的
- 宁波时尚节丨我校领衔的“非遗文创周”匠心十足
- 塘塘携手再迈步 钱塘区学正小学与理塘县一小学结对交流
- 亚冠:吉达联合VS巴格达空军
- 郑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中心到学校检查学生健康体检与传染病防控工作
- 江苏发布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提醒 明年高考有两大变化
- 西部985,新增硕博点
- 成人高考大专怎么补毕业证
- 汤臣倍健前三季净利超去年全年 线上渠道收入比重或将继续上升
- 宽敞温馨 智能人文|西安交大一附院外科大楼启用!
- 教育专业加拿大大学排名
- 起跑冲线争先恐后,聚焦育秀中学小学部秋季运动会
- 开化茶产业直播人才挖掘——第三、四期电商培训班圆满结业
- 24招生 |2024年福州大学MBA MPA MEM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