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资料图)。

编者按

2019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之年,水城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聚力“5个100%”,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全面落实“四个三”攻坚举措,抓实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推进“四场硬仗”,巩固提升“三改三化”,打好组合拳、下好绣花功,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决胜脱贫攻坚。今日本报推出水城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盘点这一年水城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老百姓的幸福感。

一条条致富公路修通,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一抹抹笑意写在脸庞……翻开水城县脱贫攻坚工作“台账”,如同阅读脱贫户的脱贫故事、贫困村的退出经历、全县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集锦”。

2019年是六盘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水城县上下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施策,尽锐出战,扶贫产业得到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夯实,在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基础先行,水电路讯“组组通”

“做梦都不敢想,家乡变化这么大,道路四通八达,有产业、有洋楼,还有人气!”说起家乡的变化,水城县顺场乡营盘村村民李禹忠感慨万千。

新修的“组组通”一直延伸到营盘村屯上二组。公路两旁,遍布蔬菜、猕猴桃、茶叶等产业,运输农产品的货车来回忙碌。昔日的一条条“瓶颈路”脱胎换骨变通途,铺就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小康路”。

水城县因地制宜对全县农村公路实行一次性规划、一次性启动实施,全面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3257公里,30户以上的村民组硬化路基本实现“全覆盖”,受益群众40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5万余人。按照“县级统筹、部门实施、村民参与、多方协作、各方监督”的原则,采取台账管理、倒排工期、强化调度、现场督促、严处重罚等方式,加快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全县“组组通”公路的全面建成,进一步满足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需要。

除了感受到交通的便捷以外,水城县的居民能感到极大变化的是手机信号越来越好,电力保障越来越强,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小康村、美丽乡村、环境连片整治区、环境整洁村等项目的实施,让昔日落后贫困的乡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2019年,水城县累计建设基站415个,预计投资9078万元,实现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全部通手机信号;电力累计投资4.98亿元,新建35kV营盘输变电工程已于2019年6月建成投运,新建10kV及以下线路834km,投运配变751台,已改造低压线路2495km,全面实现组组通动力电;户户用工程总投资23000万元,安装覆盖农户13.3万户,其中贫困户3.7万户;庭院硬化完成2946857.77平方米,串户路完成6821893.27平方米。

按照“符合标准、四季不缺、取用方便”的要求,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饮水安全标准,水城县饮水安全已全部解决。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加强供水工程配套建设与改造,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显著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全县共建成水厂43座,水池341个,泵站28座,安装主管道及支管7358.36公里,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安居乐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人人有房住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

走进位于六盘水市水城经济开发区西北侧的水城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董地街道新桥社区,一栋栋橘黄色的新楼房整齐划一,在冬日的暖阳下显得更加靓丽。

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大楼前的居民广场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文明新风等内容的公益宣传随处可见,居民们或坐在休闲椅上聊天,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安置点内一派祥和。因为居住环境好,交通便利,孩子可就近入学,加之社区竭力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得到广大住户的认可与好评。

“我们一家五口搬来新家,环境好,生活又方便。我丈夫还在社区的帮助下到开发区打工,我在社区当清洁工,每月有几千月的工资,全家吃住不愁,真是享了党和政府的福!”搬迁贫困户陈敏芳说。

在脱贫攻坚战中,水城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要求,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有序开展。

水城县始终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标准,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改善搬迁安置点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2016至2018年,全县搬迁安置645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297人;拆除旧房5857户,复垦复绿4359户。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实现了党组织、居委会、便民服务中心、群团组织等功能配套全覆盖。后续保障服务得到有力加强和改善,采取“易扶搬迁+产业园区+就业”模式,为搬迁劳动力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服务,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教育保障,努力做到“一个都不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水城县委、县政府庄严承诺:坚决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保华镇奢旮村十组的曹亚是受助贫困大学生之一。2018年,曹亚以441分的高考成绩考进了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爱心资助解决了我大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如果不是有这么多的好政策,我也不能顺利入学。”曹亚说。

2019年春季学期,水城县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6803人次(学前2156人次,义务教育阶段16388人次,普通高中3944人次,2018年秋季学期县级投入资助19695人次,中职、高中、普通高校教育精准扶贫4620人次);发放资助金4136.21万元(学前172.43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944.21万元,高中免学费158.5万元,高中助学金394.4万元,2018年秋季学期县级投入资助资金1149.26万元,中职、高中、普通高校教育精准扶贫资金1317.41万元,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学生资助告知书。

按照“全部就读,严格控辍,保证质量”的要求,水城县始终坚持义务教育保障标准,确保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一是聚焦控辍保学,努力做到“一个不少”。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政府、教育)责任制和“七长”(县长、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师长、家长)负责制,县、乡两级共成立26个控辍保学工作专班,及时开展劝返复学工作。因身体原因不适宜就学的,不能到校就读的,采取“五个要”(要有完整教学材料、要有教师备课教案、要有学生家庭作业、要有必要教学用具、要有送教上门日志)方式,落实送教上门,辍学学生实行动态清零管理,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二是聚焦教育资助“一个不漏”,保障贫困学生应助尽助。始终把教育资助当作主要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来抓,努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不漏一人。

医疗扶贫,“三重保障”覆盖建档贫困户

“现在我们在镇上也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了,我前段时间在这里做了膝关节置换术,报销下来自己只付了6000多块钱,这要是在外地的大医院,这得花多少钱啊。”说起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水城县发耳镇71岁的赵敏光老人称赞不已,如今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比以前好太多,在卫生院看病,报销比例也高,真正做到了花最少的钱就能把病看好。

据介绍,水城县按照“全部参合,诊疗及时,兑现政策”的要求,始终坚持基本医疗保障标准,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水城县人民医院、六盘水市中医院均建成二级甲等医院;各乡(镇、街道)均有卫生院;建成规范化村(居)卫生室185个。水城县人民医院、六盘水市中医院每个临床科室都有1名以上执业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1名以上执业助理医师;每个村卫生室都有1名以上合格乡村医生。全县2019贫困人口参合(保)率100%,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做到应报尽报。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县总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治疗(含特困供养人员)33976人次,总费用17575.72万元,总补偿金额为15580.18万元。严格执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单清”报销政策;简化报销流程,缩短市外就医报销减免时限,方便群众就医。

同时,水城县按照“以人为本,精准帮扶,不落一人”的要求,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兜底性措施,按照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兜尽兜的要求,全面织牢社保扶贫网。目前,全县农村低保对象24074户5472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115户34689人),发放低保金13168.7031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856户19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93户1632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9984人次210.0755万元、重度残疾人9603人次护理补贴143.116万;发放孤儿生活费2856人次293.41万元。

就业扶贫,多途径织牢就业扶贫网

高树仙老家在水城县杨梅乡台沙村,搬到水城县海坪千户彝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以前,他们一家人靠种玉米、土豆为生。“那时候种地,只能填饱肚子,全年下来,收入也没有节余。”搬入千户彝寨后,高树仙及丈夫、儿子、儿媳都在景区内就业,4口人每月的收入将近有8000元,而且,一楼门面还用于入股开商铺,每月还有200多元的收入。

同样,作为2016年首批迁到千户彝寨的贫困户,安信书一搬来就被安排到景区的舞蹈队。旅游旺季时,她与另外三十多名舞蹈队员定时为游客们表演传统的彝族舞蹈。跳舞这份工作,每月能为安信书带来1700元的收入,她的丈夫则在停车场里当引导员,两人收入相当。而在搬入千户彝寨之前,他们在外地打工好几年,因为学历不高,收入微薄。“以前生活条件差,靠种地根本没办法脱贫,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哪敢想象住上现在的小洋房。”安信书说。

水城县把就业扶贫摆在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并将就业扶贫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考核,强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成立就业扶贫和培训专班,分片指导督促,抓好就业扶贫和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将培训放到产业一线,以实际操作为主,真正让就业人员有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乡镇、村居、安置点等开发公共服务岗位,让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和搬迁劳动力通过培训就近就业。在200户以上的易扶搬迁安置点共设置8个就业创业服务窗口,由安置点所在地的基层政府指派劳动保障协管员在窗口提供服务,使一批贫困劳动力和搬迁劳动力能就近就业。与沿海城市、对口帮扶城市、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搭建劳务协作平台,有组织输出劳务,帮助有外出意愿的易扶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还在外出就业人员集中点建立劳务协作站,为外出就业人员提供就业维权服务,促进劳务脱贫。

据介绍,水城县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要求,坚持把就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稳定致富的主要措施,多渠道、多途径织牢就业扶贫网。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劳动力10.99万余人,已实现就业创业8.83万余人,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5.44万余人次,培训后累计实现就业4.06万余人次,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12005余人,培训后累计实现就业10141人次,所有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产业扶贫,构建“七特七快”“三大三小”体系

畜色青青秀色餐,玉带迤逦瓜果兴。产业带动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走进水城县猴场乡,随处可见枝蔓交错的猕猴桃基地。此时虽是寒冬时节,但村民们并没有闲着,他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给猕猴桃树进行剪枝。

“现在我们猴场家家户户都在种猕猴桃,自从前几年看到别人种植猕猴桃效益好了以后,我们家也在政府的帮助下种了十多亩猕猴桃,现在每年有十多万元的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猴场乡猴场村村民唐云龙说,是发展猕猴产业让他们一家过上了新生活。

据了解,水城县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增收有效”的要求,紧紧聚焦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按照“一县一业”的要求,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按照“1 N”方式,基本建成“种植业七特七快、养殖业三大三小”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种植业“七特七快”指七个特色产业,面积为109.77万亩,其中猕猴桃10.4万亩、茶叶8.4万亩、核桃32.6万亩、刺梨38.9万亩、精品水果17.7万亩(其中桃子3.2万亩、李子3.5万亩、樱桃3.1万亩、杨梅1.2万亩、其他6.7万亩)、山桐子1.5万亩、红香椿0.5万亩;七个短平快产业,面积为49.8万亩,其中马铃薯34.13万亩、烤烟6.3万亩、食用菌3750万棒、商品蔬菜1.62万亩、小黄姜1.75万亩、荞麦4.2万亩、中药材1.65万亩。养殖业“三大三小”,“三大”指引进广东温氏集团在全县建成年出栏3000头养殖小区68个,目前投养生猪3万头;发展水城黑山羊养殖,目前存栏9.36万只,出栏4.8万只;发展水城黄牛养殖,目前存栏6.77万头,出栏1.2万头;“三小”指的是引进四川正鑫开展桃花蛋鸡养殖,目前已投养40万羽;发展中蜂产业,已建成蜂场327个,布置蜂群3.48万箱;发展生态养鱼,已完成800亩。

组织保障,全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水城县找准扶贫与党建的结合点,全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三变”改革,有效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干部职工脱贫攻坚政策执行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做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着力推动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地见效,全面提升全体干部职工实战能力,水城县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和力量,充分利用省级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干部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脱贫攻坚县乡村三级帮扶干部全员大培训等平台,重点培训有关脱贫攻坚政策,如何精准开展帮扶工作等脱贫攻坚相关知识,全县培训在职在编干部职工、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第一书记、驻村队员、轮战队员等总计2万余人,实现了多层次的政策和业务培训全覆盖,培训效果显著,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每一道风景都是坚实的脚步和辛勤的汗水。全县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转变作风聚民心,讲政策、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脱贫摘帽不是最终目标,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才是努力奋斗的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作为,精准扶贫已成为水城县委、县政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法宝”,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水城的目标奋勇前进。(巫 娜)

来源:六盘水日报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海学龄儿童入学率翻7番
下一篇:信息量太大!假期最新打卡图鉴出炉,这里的美再也藏不住了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