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南京大学上海招生组”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3-01-12
手机版

  

  2022年,受到本土疫情的影响,上海市高考推迟一个月,7月上旬,在全国各地招生组陆续完成工作任务时,上海市的高考才刚刚开始。考生填报志愿的周期也由原有出分的10天缩减至一周;出于对招生组全体师生的安全考虑,上海招生组及时调整工作模式,制定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方案,圆满完成了招生工作任务。

  南大招生小蓝鲸 ,赞 22

  

  今年上海招生组由教师、上海籍在校生和家长、在沪校友构成。每年招生季,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和在沪的毕业生们都会鼎力支持,为招生工作提供枪支弹药。今年,由于在宁师生无法前往上海开展工作,在沪师生和校友主动承担了线下驻点咨询和宣讲的任务,四天内完成了50余人次的现场咨询;上海校友会排除万难,在保障疫情防控安全的情况下安排场地,为线下专场宣讲会提供坚实保障,吸引到40余名考生和家长参与;在线上,招生组全体成员通过咨询QQ群、南京大学“云咨询室“、空中宣讲和电话咨询解答考生疑问,为考生提供精准报考指导,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开展了10场空中宣讲,一对一联络意向考生300余名。

  

  上海招生组成员工作感言

  沙立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教师,今年加入上海招生组

  今年的招生对我来说和往年迥然不同。首先,代表的学校从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一跃而成南京大学,985,、双一流、C9、华五,一道道金字招牌闪闪发光,PK的院校也从南京的独立学院飞升为复交人浙;其次,受上海疫情影响,原本线下进行的招生宣传几乎全部转到线上,失去了和战友、家长、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只有声音和文字的交流。因此,往年的招生经验几乎失效。当我仍然像以往一样等待招生策略、预估分、签约注意事项培训时,便接到考生的第一个电话,询问同分排序问题,一头雾水的我只好请他稍后等我回电。从那一刻起,我就像听到冲锋号的士兵一样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好在上海招生组的其他老师和同学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虽然他们也忙于家长学生的咨询,但只要我在群里提问,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精准的解答,给我以强大的支撑。为了能尽快独立工作,我翻阅了所有QQ群里对话,熟悉家长常问的问题和解答要点,反复学习李兴华老师做的招生宣讲视频和微信群里分享的招生相关文件,吃透“三三制”、“二次选择”、“大类分流”等政策精华,做到既能对答如流,又能主动宣传。

  在和家长考生的沟通中,我深深体会到南大“三三制”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高中生普遍对专业缺乏了解,追逐热点、人云亦云、望文生义主导了多数学生的专业选择。而“三三制”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当我把南京大学灵活的专业准入准出制度、丰富自主的课程选修体系、多次的人才选拔机会等介绍给家长和考生时,都会得到他们由衷的赞赏。

  8月14日晚上,录取信息公布,忙碌的招生工作正式结束了。有的家长欢天喜地发来短信“咱们有缘啦”,有的惜差1-2分无缘南大,仍然说“感谢您一路热情的安抚和及时的解答”,让我感到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不过,上海招生组的“战友”们至今仍然只是微信群里跳动的头像,这也许是本次“云招生”唯一的遗憾吧。

  魏志

  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今年加入上海招生组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招生工作。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案例中,我认识到招生是一件需要胆大心细的工作,既要实事求是也要敢于争先;招生也是宣传展示南大诚朴雄伟精神的阵地,真正做到用真心诚心关怀每一位考生和家长。希望明年我能做得更好。

  邱继良

  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

  服务母校在上海的招生工作历来是我们上海校友会的一个工作重点,我们每年都会发动校友积极宣传母校的招生政策,也发动一些高中的校友教师宣传邀请同学报名母校,同时提供场地举办招生说明会,也通过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和校有圈圈发布活动报名,配合母校做好招生工作,争取把最好的上海学生招进母校。

  

  杨依琳校友

  商学院2017届本,中美中心2019届硕

  毕业于上海市金山中学,招生经验8年

  今年是上海疫情影响下特殊的招生年,所有坐标上海的师生校友群策群力,转战线上云咨询,从满天星聚成一团火,有的坚持酒店驻扎咨询,有的烈日炎炎进校宣讲,有的事无巨细耐心答复电话和线上咨询提问,根据考生的成绩和人生理想提出合理贴心的建议,并在上海校友会的鼎力支持下圆满举办了线上专场宣讲会。有幸能成为这个温暖有力量的大集体一员,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大家都能倾囊相助,共度难关,收获胜利的果实。祝愿母校招生工作蒸蒸日上!

  

  朱凯帝校友

  化学化工学院2018届本,招生经验7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服务招生工作,可能只是简单的志愿行为。不过对于我来说,招生却赋予了我许多角色。我以这些不同的身份,接受着来自南大的恩惠。面对前来咨询的考生和家长们,我是一名无私的给予者;在招生活动的历练中,我又是一名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学习者;而作为招生组成员,我又是见证着一代代南大学子茁壮成长的守望者。

  在招生季,每当我站在台上,总会感觉南大作为我的精神支柱,让我在舞台上拥有展示的自信。而在招生季结束后,我也感受到“南大人”的身份,鞭策着我同母校一起,面向未来大步前行。一年招生季结束,我们也要暂时和招生组道别。明年的盛夏,我们会再次回到招生组这个家庭,为下一批向往南大的人描绘人生的蓝图;用来年的汗水,书写南大上海招生组的未来。

  

  宋云葭校友

  匡亚明学院2020届本,毕业于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招生经验3年

  今年是我进入南京大学上海招生组的第三年,也是我从南京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我参加招生工作的理由很简单,我非常庆幸当年在填志愿时选择了南大,她对我四年来的培养和关怀成就了今天的我,所以我想要告诉每一年的考生,南大是一所多么“值得”的学校。

  今年也是上海特殊的一年,疫情不但使上海成为了全国唯一在七月高考的省份,还阻碍了身处南京的老师们来到上海开展线下招生工作。因此,这一年上海招生组的线下团队,不得不由正好身处上海的老师和学生临时组建,却偶然地让我得到了更多在线下与考生及家长接触的机会。他们与我当时一样,对大学的专业和生活有着深深的迷茫和向往,他们中的大多数其实并不了解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在线下招生的过程中,我有了更多的时间,一点点为他们解释专业和专业之间的异同、对比学校之间的差异、讲解有关升学就业的关键点,也能自豪地为他们介绍南京大学的“三三制”本科教育政策是怎样帮助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招生的过程中,我也能时常发现南京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培养方案透露着它的诚意和朴实,这一点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向考生和家长介绍我的母校。我深刻地明白志愿填报实际上对考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我由衷地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扣对未来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能够像我一样幸运地遇到合适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我想,这才是参与招生工作最大的意义。

  

  张昊昱

  化学化工学院2017级本科生、2021级研究生

  毕业于上海市建平中学

  今年在线下场之外还开了不少线上,招生周期也被压缩得比较紧,是相对更忙的一年。比起往年基本只参加自己高中母校宣讲的“摸鱼式招生”,今年参与了更多场次,也进行了线下酒店驻场和对考生及家长们的电话回访等,经验更加丰富了。也要继续向组内的“八朝元老”师兄师姐们多多学习。

  “社恐人”打回访电话还是比较艰难的,还好主要是家长们提问,家长们也都比较健谈。

  

  刘怡蕾

  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本科生

  毕业于上海市控江中学

  今年是我第一次沉浸式体验上海招生组的生活,很感谢“八朝元老”和学长学姐引领我做好招生工作,也深深体会了这份工作既有趣又很辛苦。整个过程是非常快乐的,不仅可以和同乡群的同学们玩耍,可以得到家长在我自信又毫不夸张的宣传后对南大的高度赞赏,可以收获以一个姐姐的身份帮助高三学弟学妹们填报志愿的快乐,甚至咨询已经不只是咨询,更像是因为南大而结缘的关于未来规划的畅快交谈!我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这么多学长学姐毕业后还愿意专门请假来做招生志愿者,以后我也一定常来!

  

  王楚鑫

  历史学院2020级本科生

  毕业于上海市进才中学

  不知不觉已经伴随着上海招生组走过了两年的时光,从大一初次作为理事长参加招生专场和给考生打电话的惴惴不安,蜕变为有一定经验、面对着考生及家长也能轻松真诚的侃侃而谈的“学姐”,成长的背后是我对南大的热爱与体悟、以及招生组老师伙伴分享交流中赋予的满满“干货”。愿未来我也能够同招生组一起,为爱发电,为南大发电,让更多的上海学子了解南大、走近南大,触摸这所百年名校的根与魂。

  

  王家栋

  人工智能学院2021级本科生

  毕业于上海市洋泾中学

  几天的招生工作结束后,我心生许多感慨。去年此时,我还是坐在座位上听宣讲的高考生,今年我已经是宣讲台上的过来人学长。面对学生和家长信任的目光,我努力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提出报考建议,也向他们推荐我所热爱的南大,希望能够帮助为学弟学妹十二年的学习生涯画上一个令人满意的句号。

  

  图片上海籍同学王家栋的父亲今年也在专场宣讲会上分享了经验,他总结到:

  今年有幸作为2021级上海学生家长代表,线上参加了南京大学的上海招生宣讲会。宣讲会上,老师、家长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南大进行了介绍,形式非常好。我们分享了作为家长,支持孩子选择南京大学的心得体会。无论是尊重孩子的专业选择,还是希望放手让孩子离开上海锻炼独立精神,抑或是在南大一年以来,孩子身上的可喜成长,都让我们感到,这是一所值得报考、值得在这里度过四年青春的优秀学校。

  马舒仪

  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

  毕业于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从几个月前开始的筹备工作,到七月份高考完之后的工作高峰,这虽然是我第一次以招生协会上海理事长的身份参与协助上海招生组的工作,却感到非常荣幸与开心。由于疫情和个人原因,我没有办法直接加入到招生组的线下招生中,但是线上工作同样让我感到充实,忙碌而快乐着。虽然中途会遇到一些困难,也曾经让我措手不及,但是一通通电话,一封封短信,一次次咨询,都让我学会了如何成熟、专业地为家长与考生提供有效信息,也为南京大学的招生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如今,招生工作已经圆满落幕,非常期待在开学后与各位学弟学妹们相见!

  李兴华

  南京大学上海招生组组长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今年的招生工作注定是令人难忘的,而这一支最来源多样的招生队伍是令我最感动的。上海校友会近年来的倾力支持,已经毕业多年在沪深造或工作的校友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校友南大”,校友与南大已经成为情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去年、前年还在台下认真聆听宣讲、宣讲结束拉着我提问的少年们,今年已经可以走上讲台,把他所热爱的学校介绍给学弟学妹们!苏州校区的老师刚刚加入招生组,严谨的作风、认真的态度、负责的答疑,让我钦佩不已!暑假回沪的专业教师,放弃陪伴自家孩子的时间,开车奔波于驻点酒店、核酸检测点、中学、会场之间,只为把南大推荐给更多的学子们!最近几年刚把孩子送进南大的家长们,不断从考生和家长的角度给我们的招生宣传出谋划策,为了参加一场线上宣讲会,提前精心准备了稿子,还借用了单位的专业直播室参会!

  

  2022年的上海招生工作虽告一段落,但招生组的伙伴们,定会带着在这里收获到的满满正能量,为了我们共同的南大,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勇争先!

  热烈欢迎经历了不平凡的备考季的南京大学上海新同学们!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山东高校排名预测:中石大,中海洋持续升级,青大迎来好机会
下一篇:2016甘肃白银中考作文题目:做个好人/刷新自我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