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一出,堪称经典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原标题: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一出,堪称经典

  对联文化的地位堪称与俗语文化不相上下,对联这项活动素来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仅在除夕、清明等等重要节日中具备极高呼声,同时对联文化中的奥秘其实也并不算少。

  作为一种传承多年的文化对联已然成了一种庆祝仪式,直到现在人们还致力于节日上开展对联活动,即便各家各户没有时间对联,也不要紧大街小巷都有着卖对联的小摊。

  就算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自食其力编造对联,也有着很多写好的对联等待被买走,足以见得对联文化的传播广泛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不管有时间还是没时间,对联在重要节日上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物品,而且每个节日上人们看好的对联,内容方面也都有着不小的出入。

  比如在除夕当天出现的对联内容会更加喜庆,毕竟除夕夜承载着华夏同胞们对新一年的展望,同样也表达了对上一年的告别,所以更需要积极向上一些。

  不过像一些并不是很重要的节日,对联内容就没那般正式了,通常会更加诙谐生动,有这么一个上联写道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此上联一出也引得人们自发对起下联。

  对联文化 朗朗上口

  传说中的对联文化乃是从重文轻武的宋代开始被推广的,都知道宋代的很多帝王文化底蕴令人仰望,平日里定然也会喜欢钻研一些新兴的文化交流方式。

  对联的规则其实十分简单,规则倒是不难理解而难在了如何对出绝对,某些方面上对联与俗语文化都需要具备朗朗上口的特性。

  俗语毕竟是要辅助人们少走弯路的道理,而对联则因为需要起到娱乐生活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做到读起来非常押韵,这些也是对联的基本条件。

  唯有符合了这些基础条件对出来的对联才能被赞颂,如果真的靠对联一炮而红,那么后面的待遇定然也能够与作诗之辈一较高下,宋朝被取代后对联文化并没有就此消失。

  权力宫殿被毁灭甚至国家都易了主,可文化产物仍旧不会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道理就如同迄今为止还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迷信观念一般。

  所以对联文化只是在宋朝结束后暂时沉寂了而已,待到大清盛世降临乾隆竟也对对联文化情有独钟,于是乎尘封已久的对联文化再度掀起了舆论风暴。

  乾隆作为九五至尊都已明确表示了钟爱对联,很快天下奇才们便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创造出千古绝对。

  只不过乾隆本身的文化素养便已超过无数人,能让乾隆眼前一亮的对联内容还真不多,直到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的下联横空出世,这才令乾隆对那些对联高手侧目。

  其实顺着这个上联对出优秀下联的人并非旁人,而是从清朝到现在都赫赫有名的纪晓岚,对于纪晓岚的才华清朝朝中大臣们乃是人尽皆知。

  而且纪晓岚本人也颇得皇帝乾隆的偏爱,单单是才华横溢已经不够形容纪晓岚学识之渊博了,当纪晓岚听到上联之后几乎没有犹豫,说出了单木是木,俩木是林,三木是森。

  单从上下联的字面意义上来看,纪晓岚的确对得毫无破绽,奈何看着也着实有些过于平庸,实际上这副对联需要结合着其他方面来剖析。

  里面就包含着为何这副上下联能成为绝对的原因,首先要说的便是这副对联的平仄韵律,平仄韵律在对联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仄韵律 神似却不同

  如果连一个朗朗上口的平仄韵律,那么无疑这副对联是失败的,有了过关的平仄韵律才是一副对联能被人夸赞的基本。

  在保证了平仄韵律让人不禁点头后,内容与上联的契合度便成为了第二大关键之处,若说平仄关乎到对联的外在皮囊是否美观雅致,而内容则代表着对联所传递的灵魂。

  不然内容不够精湛的对联很容易被淘汰,纪晓岚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两方面的情况,内容上纪晓岚所对出的内容与上联结构几乎一模一样,不过是具体的字眼有所不同罢了。

  但这也正是让对联变得巧妙的地方,形似与神似但就是有着不同,做到了将下联用好的外形包装起来,同时也保证了象征着灵魂的内容足够出挑。

  这才是纪晓岚对出下联的高明之处,关键是如此更突出了纪晓岚的应变能力,毕竟现场纪晓岚几乎可以算是提笔就写了。

  这需要平时积累的素材足够多才能达到这种程度,而且在纪晓岚随着乾隆游历之际,乾隆随机考纪晓岚的问题,也均被纪晓岚快速回答上来,答案也无一次没有让乾隆不满意。

  某次乾隆出行期间偶遇了降雨情形,问着纪晓岚为何好端端地会降雨,纪晓岚直言道云从龙,风从虎,万岁爷圣驾至此,故而云兴雨降。

  这番话即做到了随机应变化解帝王之问,还为自身赚足了帝王投来的视线,的确是不负圣恩还变相抬高了实力,纵然像乾隆时不时就问出来的考题也并非大事。

  可若是能如纪晓岚一般顺答如流也是极好,在帝王身边会获得比旁人多得多的机会,纪晓岚恰好又是有着真才实学在身上的。

  会成为乾隆身边数一数二的臣子也不足为奇,因为这一切都基于纪晓岚本人足够优秀才发生的。

  娱乐生活 暗藏乐趣

  对联文化不只是民间百姓喜欢用作娱乐生活,就算是天子也无法抵挡对联暗藏的乐趣,很多时候对联是一种心境,为何人们一直将对联划分为能让人放松的文化。

  原因就在于对联的形式增强了人们之间的互动,而这份互动恰好成就了对联令人欲罢不能的趣味性,其实不只是那些雅致高深的文学作品能流芳百世。

  这些代表着放松的文化展现形式一样值得世世代代传承,并且不少时候对联期间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这就更加考验对联之人的见识程度。

  有些东西从来都没能见过,自然也不会顺利运用到对联过程中了,比如上联给出的关键信息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

  那么此时需要拼的就是谁见多识广,可见通过对联来辨别谁的知识储备量优秀,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责任编辑:

上一篇:北京大学新增两名党委常委,均为中科院院士
下一篇:取消中考体育考试 违背立德树人初衷 教育的倒退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