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扩招18.9万,以专硕培养为主,那后续的问题怎么解决?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3-06
手机版

  前几天,教育部官宣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的消息后,相信不少考生都喜大普奔吧,尤其是那些分数与往年国家线持平或差距微小的,本处在危险边缘,这下好了,自己上岸的几率又增大了几分。

  另外,扩招计划从地域来看,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从专业类别来看,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且以专硕培养为主。

  扩招以专硕为主

  如果大家注意到通知的话,应该明确知道此次扩招以专硕为主。想成为此次扩招受益者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报考中西部地区或东北地区高校;二、报考专硕,或准备由学硕调剂到专硕,而且符合此次扩招专业。所以,其他情况的考生估计就享受不到此次扩招的红利了。

  学术型硕士(学硕):顾名思义,最传统的研究生形式,是为了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设立的一种研究生制度,大部分的博士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学术型硕士经过申请考核、硕转博等形式选拔的,可以说学术型硕士是博士的后备军。而专业型硕士(专硕):是为了培养我国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所设立的,专硕培养注重应用与实践,一般专硕毕业有实习的要求。此次是由于疫情影响,造成招聘市场低迷,为了对就业进行缓冲,国家对研究生进行了扩招,而培养的是应用型的实用人才,以期缓解以后的市场用人荒,因此这次扩招的名额以专硕为主。

  虽然扩招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目前来看是喜大普奔,但是在高兴过后,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扩招后经历几年仍会出现一定的弊端,我觉得有些问题是我们不得不在现在就进行思考的。

  问题一:社会上对专硕的误解

  2009年专硕正式开始招生,毕竟是研究生体制的全新一种形式,还不太能接受新兴事物,所以从2009年之后几年,专硕遇冷,处于报不满的状态。但是,随着的时间的推移,社会对于专硕的逐渐认可,到2017年,我国专硕的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学硕,而且越来越热的趋势。

  但是由于专硕的培养年限比较短,一般也就两年,不用发表学术论文就能毕业等原因,导致社会上对专硕生存在一种误解,觉得专硕的水平不如学硕,甚至有些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更青睐学硕。另外甚至在某些课题组也存在着学硕看不起专硕,认为专硕就是专属劳动力的现象。

  问题二:配套设施的问题

  研究生招收以后,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毕竟师资、配套设施等是扩招后直接受影响的,以前1个导师带3-5个研究生;现在怕是20个打底,30、40个都可以带,导师制名存实亡,如此下来,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是否能得到妥善解决。

  师资问题是其中之一,另一个问题是配套设施,如研究生的后勤保障,据了解,现在有些高校由于床位比较紧张,并未给专硕提供床位的,比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那只能去校外租房。问题来了,校外租房,一是安全问题,二是住在校外,没有学习氛围,那在学业、实践上可能不能潜心向学,其实多数专硕虽然只有两年,学费普遍比学硕高,而且校外租房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对于专硕来说毕竟还未工作,经济压力依旧很大。

  问题三:毕业后就业前景迷茫

  搭上了扩招顺风车,如愿读研深造的学生,自然是这届笑得最欢的一群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发现,虽然读研延缓了就业的压力,但2-3年过后,该来的还是会来:升级到研究生文凭,是否比3年前本科时好就业,自然不太好说,恐怕到时更加难。如今的就业市场不仅本科生遍地,随着扩招,硕士研究生也逐渐扎堆,昔日的学历优势可能已然不在。事实上,硕士研究生应聘小企业觉得不值,争取大公司又未必胜券在握,前有高性价比的本科生,后有资历更强的博士生,硕士生成了卡在中间最尴尬的一群人。

  问题四:是否会造成博士扩招?

  研究生的扩招,在2-3年以后势必会对就业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那么为了缓解就业的压力,会对博士进行扩招吗?如果扩招造成博士学历贬值的可能性又有多大?毕竟现在某些学科的博士也陷入了就业难的囧境,如文学、生物、化学等,现在能容下博士的科研院所并不多,那只能向高校迁移,但多数高校也并未开设生物、化学等学科专业,博士都尚且如此,那硕士的处境又能好到哪里?

  虽然研究生扩招让更多考生有研可读,但是扩招过后积累的一系列问题终会在一定的时间点之后爆发,到时候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些问题的解决,只有提前防备,预防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扩招之路才能顺利进行,你们认为呢?

上一篇:贾跃亭破产案迈出关键一步,甘薇放弃优先分配权,快要完成进程
下一篇:龙卷风为何偏爱美国:遭受龙卷风侵袭次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