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十佳中学体育教师徐仕岿:网络教学环境下,给体育教师的几点建议 | 战“疫”下的网络教学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0-02-12
手机版

徐仕岿

徐仕岿,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陕西省“国培计划”授课专家组成员,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科院体卫艺研究所特聘专家组成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联合培养导师。2016年获得“首届全国十佳中学体育教师”光荣称号。近年相继获得陕西省首批体育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学能手、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省市校级课题多项。组建“陕西省徐仕岿名师工作室” ,带领教研团队引领陕西体育教学改革。

最近,随着我国疫情的不断发展,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举措和实施也在不断深入中,看到我身边的体育教师们努力的身影,大家很认真地在做着一系列的教学工作。我就想在这个特殊阶段,就网络教学的相关问题,从我的思考中,总结出一些个人认为有用的部分,分享给广大同仁,让大家在开展实际工作之中,能有一个相对正确、科学的理念,来积极有效地引导延期开学期间在家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劳逸结合、增强体育锻炼。

一、直面疫情,要尽显体育教师群体的责任和担当

现在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钟南山院士含泪呼吁全国人民不要再去武汉的同时,84岁高龄的他义无反顾地奔赴防疫最前线,这是他身为医者的仁心,这是他临危受命的担当;一个年过80的老人,如他所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钟南山院士认为年轻人应该多参加竞技运动,包括球类、,而中老年人适合快步走、游泳和太极。并指出 "因为体育能培养人的三种精神,一个是竞争的精神,一定要力争上游;第二是团队精神;第三是如何在一个单位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大家试想一下,我们的网络体育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讲什么?我想说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们再次思考体育核心素养,什么是终身体育。为什么不能放下传统的教学思路,好好的去引导孩子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我们总是说体育的核心素养,可是我们在网络课堂中还是只关注了技术动作的学习,最后的收获呢?体育运动是从生活中来,那我们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就应该服务于生活中。体育使教育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体育能给予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帮助远远超过了增进身体健康的范畴,在体育上得到的东西运用在学习和工作中,会受益无穷、是极为可贵的。怎么样让孩子们放下手机,不再去追抖音、网络直播,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认识和热爱生命科学,做一个能为社会、为人类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健康人!这才是我们做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思考和践行的!

二、体育课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现在教学环境由操场变为家庭,教学无法面对面开展,也就没有了目光与表情的交流。我们体育老师该如何应对,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学情靠预判,学情变化了教情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学练结合"是我们体育学科最大的特点,如何施教和如何学习、练习,都会有些不同。不是说,变换的仅仅是教学场景,就是把教室换个形式,面对面的课堂变成了"你在摄像头的这头,我在摄像头的那头"。有时候学生在老师面前都不怎么想学,更何况隔着千山和万水,隔着屏幕和电波!如果不转换思路,不调整方法,和从前课堂一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很难被吸引。更何况外面防疫形势严峻,家里舒适闲散,诱惑太多,没法集中注意力,看上去确实很难保障学习效果。那又该怎么办呢?很多新的问题会出现,尤其是我们体育学科,也不是说,把操场换成了客厅那么简单一回事,所以还希望我们的体育教师朋友们有足够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可以面对面地指导学生做技术动作,可以适时地进行纠错,可以及时地把控课堂氛围,可以知道学生是否能够轻松完成任务,又或者是不是出汗了,已经十分疲惫了。现在,我们什么都看不见,也摸不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预判就要更加精准,我们的准备就要更加丰富,我们就要在课堂中更加细分层次,安排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内容、不同数量的练习,才能体现出分层次教学的特色。从以技术动作教学为主、身体练习为主的内容,要有机的过渡到身体练习为主、体能练习为主的客观事实面前,是我们体育教师能够察觉到的变化。这里我想提出来的"变",不是说场景地点环境方面的变化,老师们要去适应,而是指我们体育教师从理念上、从内心上要进行变化,思想上更重视原来我们不曾重视的某些方面而已。如变固定教学为沙龙探讨,亦或者通过视频的网络教学让孩子们谈感受,在作某一个动作时,学生的受力部位是哪里等,逐一说的很清楚很透彻。这样的一种循序渐进也会让学生没有了你来教我来做的惯式,通过体会,感知,表达出来,这样对学情的了解教师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更加的突出。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一定会愿意去尝试,这是人的一种从众心理,有一人做,一定会有第二个人去做,甚至更多,这样的带动让他们由被动变主动的同时,体育运动的规律,要求,方法慢慢就会内化,不至于我们每天耳提面命了结果效果并不好。也就是我们的体育老师不能短视,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更应该深入人心,通过疫情在家的这几周后,等到正常上课了,若能有更多的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下去,那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多么大的进步啊,对我我们践行核心素养的理念,也是一种积极地肯定啊。

(三)场地、器材发生了变化。原来我们有自己的室外场地,有学校的统一配备教学器材,现在面对的是家庭室内的环境,可以提供锻炼的场地就是客厅、走廊等相对宽敞一点的地方,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客厅、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足够的场地、不是每个家庭都有体操垫和愈加垫、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跳绳、不是每个家庭都有阻力绳,木地板、瓷砖、地毯等各种地面,减震、防滑等场地设施都不具备,应该如何开展教学,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了,而不是说,把操场换做了客厅,就完事儿了。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发挥想象,巧妙地利用家庭场地了。

三、我们该怎么面对网络环境下的体育课堂?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我所理解的网络环境下的体育课堂的概念,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在线上老师通过直播或者录播一节40分钟的完整体育课。现在微信圈里,很多内容是2、3分钟的视频资料,我把它归结为"家庭健身指导",还有一系列的20分钟的 "微型课",这些都不是我今天探讨的主要部分,我所提出的,仅仅是对网络环境下完整体育课堂的针对教师的一些建议。有的学校课表排了体育课,老师就得按照40分钟时间备课上课,有的没有排体育课只能指导学生课后做做运动。所以我们体育老师要先明确网络课程的形式,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意见。这是严峻的疫情带给我们体育教师的考验与挑战,我们该怎么应对,我谈谈我的几点建议:

(一)我们的教育宗旨是不能变的,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不能变的,我们对教学效果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是我最想表达的意思。我们一定要将"核心素养"作为特殊时期教学工作的大前提。举例来说,体育知识和体育情感,是我们平时课堂上重视度和关照度相对较低的一部分,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段特殊的机遇,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家人一起讨论,完成一些家庭作业。比如,让学生撰写一篇科比的纪念文章、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期许、介绍新兴体育项目等,以此丰富体育知识、提升体育修养、涵养和体育情怀。

(二)备课的环节不能少,甚至要加强。利用网络的环境,积极探讨交流,大家对每一个环节、细节反复推敲,群策群力、协同备课,就会呈现出别开生面的教研氛围,进而促生灵活的策略和巧妙的点子。我们虽然无法面对面研讨,但还是建议老师多和同课头、同层次的老师通过网络及时沟通、交流。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共同把准教学方向,定准教学重点,研讨出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案,最大程度地实现线上教学的效果优化。

(三)整节课的环节与流程,不建议有大的更改和变化。比如说,一定要有热身部分,一定要有整理部分,一定要有主教材,虽然,从教材的内容选择上来看,我们的可操作的余地不大,不外乎在体能练习的基础上,辅之以技术、技能,灵敏、柔韧、协调性练习。但是,还是要尽量做到有针对性。对小学低段、高段,初中、高中,初三毕业班等等,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能情况和现实需求,这样才能凸显我们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和责任心,才能体现出体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四)上课的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不要拘泥于课件、直播平台,只有充分挖掘课件和网络平台的优势和潜能,才能走出一条属于我们体育学科的路子。现在网络上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获取知识与资源的途径非常多。可能,我们安排的练习,学生早都已经了解过,甚至练习过了,怎么能更充分地调动课堂参与度,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音像的介入、家人的参与等形式,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范畴。

(五)要有"自嗨"的精神和准备!要充分认识到,即便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然而,电脑与手机后面是几百个充满好奇心和等待被你调动的学生,所以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与锻炼的氛围,这是保障我们成功的前提!我们要尽快适应这种"网络直播"的课堂模式。向谁学呢?网上有那么多自媒体主持人,我们不是学他们直播的内容,而是要见识见识那种充满激情的感染力和煽动力,学为己用。我举个例子吧,我看电视台购物频道的那些主持人,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人你看那份饱满的热情,那份对已知环节表现出来的惊讶,屏幕里永远充斥着天上掉馅饼的诱惑力,难怪有些人真的会冲动购物。我们与其说那是浮夸、作秀,不如正向地思考一下他们能够成功感染观者的那份职业精神和素养,我想,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可能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够循循善诱、不够亲切平和,往往表情威严,这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换一种状态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去锻炼、挑战自己。

(六)课后监督与检查的落实,在某种程度上,应超越对课堂本身。俗话说"体育体育,就是练为主,没别的捷径"。我们如果不重视课堂效果与监督评价,那么,体育老师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制作课件、倾情直播,最后学生只当热闹看过去,丝毫不付诸行动,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落空了,我们的努力和期望也付诸东流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始终秉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要通过有效的监督与鼓励机制将训练落实到位。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平台,就是将学生佩戴的手环与网络连接起来,使得老师能看到每个人的心率和脉搏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练习的情况。当然,这毕竟有些理想化,但是至少要有打卡机制作为保障,使得学生能够将运动的视频与照片上传到平台,这也许就能很好地促进教学评价的生成。希望老师们能够在我提到的监督与激励的措施方面集思广益、发挥才智。

(七)怎么选择教学资源。最近一段时间,大量的网络资源充斥着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其中体育学科的也不少,但是,我感觉这些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各有优劣。于是,如何甄别和遴选这些资源,就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因为,目前出现的资源,大部分还都停留在一两个动作的介绍上,或者只是一、两个四、五分钟的教学视频,基本没有完整的课堂的教学经验、方案和实施流程,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甄别、取舍这些资源了。我个人建议,所有的体能类、柔韧类、操舞类资源,在选择上,都要有以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前提的考量,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动作,做得很好就采纳。好的资源拿来主意是可以的,但是你要动用你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养来化解这个动作,给学生讲透彻、说明白,并且还要很精细地指导学生来练习这个动作,更要在心里明确地知道这个动作做几组、多长的间歇时间,以及做完了以后哪个部位或者器官得到了锻炼,此外,这个训练能不能连续做、做几天,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向学生讲解用什么样的方法能避免这伤害,一旦造成伤害该如何恢复等等。以上问题只有你都明确落实了,才能选择这一组动作作为你的教学内容,而不是盲目的、随机性的,觉得好看花俏、挺有意思就用来作为你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和不严谨的。我们体育学科是追求实际效果、锻炼学生的身体和意志,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一门综合学科。所以,在选择资源上,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例如,我最近看到,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了一套针对不同人群、年龄段的家庭锻炼方法,就很严谨、科学,针对性强,操作简便,值得借鉴和推广。此外,网络平台的选择也尤为关键。网络平台现在很多,"腾讯课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钉钉平台等等",这些都是支持老师课堂教学的,还有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BlackBord平台,这些都是支持学生在课前和课后来学习的平台。大部分体育学科的老师是被动地根据学校的安排,在指定的网络平台上授课的。但是,绝大部分网络授课平台是为室内文化课而设计搭建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首先广泛研究,吃透现有的网络平台的特点,然后思考怎样让这些平台最大限度地为体育教学而服务,尽可能发掘出一些适应体育课的特点且可操作性强的功能。这是我们体育教师份内的工作,是必须要下些功夫去研究的。

四、对疫情下网络教学的几点延伸思考

最近有很多老师问我,说徐老师,您是名师,为什么不组织您的团队,做些视频、微课、素材来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呢。我很犹豫,不知道怎么回复人家,可能是没想好做什么吧,但是我从现状中也感觉到一些担忧,在这里一并提出来,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低效网络课堂。低效率的网课会浪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但给学生增加负担,也会给老师增加负担。教学本来是一个常态的工作,就体育学科而言,教师是负责传授、安排计划和组织训练的主导人,学生本就全天候面对电脑屏幕了,倘若我们不能高效地、迅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或者不能有效地、合理地运用有限的时间去开展体育教学,我觉得不如不做。当下一些的资源中存在一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锻炼方式和一些没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这些东西如果在我们的课堂当中出现,就要引起高度的警惕了。

(二)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一点我是有感触的,最近有老师跟我抱怨说,"学校非要我们体育组弄个家庭锻炼计划,我们不太会做,就瞎凑活一下,依葫芦画瓢般地照着别家的做了一个,发了几篇微信和美篇,应付学校"。这些做法并没有真正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而是通过这些达到其他的目的,我觉得这样的形式主义,还是不要搞为好。要做,我们就踏踏实实的做,要不做或者做不了,就虚心学习他人,跟着名师、名校+团队去做就行了。否则弄得四不像,一定是害人害己,让我们的体育教师群体受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受阻。

(三)忽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有部分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将教学简单化、形式化,为了练习而练习,为了打卡而打卡。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顾及场地、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只追求力量、速度、耐力等数据和指标,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一定是全方位的。我们要不忘初心,我们的本意一定是让学生们终身健康,除了会运动技能以外,还应该有体育情怀,在锻炼中理解正确的荣辱观和团队合作、家庭和睦相处等等更高层次的理念。这些教学目标要在我们的体育教师心里有一块位置,才能渗透到教学当中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和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学生可以阅读体育文章,观看体育经典赛事,体育教师办一份体育小报让学生阅读,选择喜欢的锻炼项目和锻炼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见识与经历、能力与素养,而不是在家漫无目地蹦蹦跳跳,只知道跟着做动作,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练习、怎么样才能练得好、练得快、练得有价值、有意义。甚至说,小学低段的小同学,这几周不一定非要做什么有针对性的运动,不见得身体就会差到哪儿去,但是做一些亲子的家庭游戏、互动游戏,是不是也能体现体育教育的价值,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四)不能只给建议,而忽略监督与评价。我想在现在的情况下,体育课不能刻意的去讲究教多少、学多少,而是要抓能用多少;师生的互动上做文章下功夫,也就是学校或者家长的监管上下功夫,才能真的把体育学习落到实处。说的再多,不练,都是没用的,我要劝导体育老师们,把精力放在监督和效果上,而不是放在课堂资源上。大家想想,我们平时上面对面地上课,教学效果都有些差异,该不练的还是不练,该偷懒的还是有人偷懒。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教学效果更是难以监控,也许屏幕这头老师已经挥汗如雨了,屏幕那头的学生正躺在床上吃零食。或者我们上体育课呢,学生却在那边写文化课作业呢,这样的课堂效果,有何意义呢?所以我还是想叮嘱我们的体育教师们,抓落实、抓监督,利用家长、可视设备、反馈机制等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只有管理力度到位了,科学健身、科学锻炼才能到位。

(五)把"抵抗新冠病毒"口号挂在嘴上的体育课。在网课满天飞的新冠肺炎特殊时期,体育锻炼是在一个时期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像吹进封闭屋内的的春风一样,像是为一个家庭、学生,暂时放下如山的寒假作业和被网课的双重疲劳,送来一个身心健康的春天。面临开学,体育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主阵地,要努力做到:不想当然,不添乱。要有理有据,要专业。武断或想当然都是很危险和不可取的。至少从我接触到的资料显示,目前应该还没有证据证明,感不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与是否系统参加体育锻炼和自身体质好不好,有直接或必然的因果联系。我是觉得在体育教学这个领域里,要怀揣一个敬畏之心,尽量避免以"抵抗新冠病毒"为口号的体育课。它有没有理论依据做支撑。适合做哪些内容、多长时间、多大强度的运动,在无法确定之前,恐怕缓解人们长期宅在家中产生的身心问题,才是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不一定非要打着抵抗新冠肺炎的旗号主张体育锻炼。甚至不排除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借突发疫情的状态,推送各种有目的性的一定指向性的锻炼指导,挖掘潜在客户、培育市场的目的。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跟风,要审时度势,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体育锻炼指导,这才是我们体育教师该做的正事儿。

五、在疫情期间对体育教师的一点愿景

最后,我是想给我们的体育教师们提一点愿景,让我的这些同行们,都能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都能落实如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通过教育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童变成一个适应社会各方面要求的合格公民,我们一直在努力。做为新时代的体育教育人,不能在教学中只重视了基本的运动技能、体能的传授,我们更应努力的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发挥体育运动特有的社交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体育运动特有的心理健康的成长。

我们提炼、研讨体育教育内涵,是想让体育精神、教育方针不断传承、不断发展,激励一代代国人团结奋进,必然要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比如说,居家体育学习,不仅要方法,更要针对性,个性化,互动(纠正错误等)的开发多元项目及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爱好的人开发项目,开发适合家庭的运动器材设置以及可穿戴监控产品的应用,这在今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新模式。所以可能不只是学校的模式,还要全方位的启动社会,学校,家庭甚至市场结合模式。我们体育教师要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勇于当先,勇于尝试的做这些工作。所以我们不必排斥网络教学,这在今后一定是大趋势,甚至是我们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我们今天借着疫情,提前接触了这样的环境、模式,何尝不是一种好事?可以说,网络下的常规教学正在改变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这次疫情中,网络教学既体现了其价值,也暴露了诸多不足(网络堵塞、学生长期看电脑对视力的影响等等问题),所以,才启示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规划和建设线上教育资源平台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更加立体、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我一家之言,难免挂一漏万。只是想赶在开学之际,跟我可爱的同行朋友们,做一个交流,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海涵。

最后我想说,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是特别好的事情,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更适合的方法手段,更适合学生的内容题材,更有效的网络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上一篇:“网红教师”手把手教你网络授课技能
下一篇:省教学能手申拴卫:延迟开学背景下奏好网上教学三部曲 | 战“疫”下的网络教学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