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在京举行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译心)1月11日,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于越教育基金会赞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宇主持开幕式,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教授致欢迎辞。论坛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游森,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北京大学名誉校董于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刘堂江,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人大附中拉萨幸福学校校长舒大军,北大附中原校长康健,成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山东枣庄实验学校校长孙飞,北京大学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班同学会会长王寅,四川凉山甘洛县副县长许艳,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北大基地学员校支教教师代表刘德伟等十余位北大学者和校外嘉宾共同做主题报告和对话。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4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闵维方首先致欢迎辞。他表示,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传递性的作用,其中,基础教育处于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基础教育高度重视,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基础教育的成就尤其举世瞩目。闵维方强调,在看到辉煌成就的同时,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何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保持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如何加快基础教育的智能化进程等问题,都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闵维方表示,与会专家、学者和老师们的观点碰撞将为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提供思路,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做出贡献。他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游森致辞。他表示,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过去七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适合国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中小学超纲超前、学生课外培训负担过重、评价唯分数导向等。新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就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但更多的具体问题仍需要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共同探讨,期待与会者之间的交流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最后,于越致辞。

  开幕式之后,进入论坛特邀主题报告及主题对话环节。第一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由陈晓宇主持。顾明远首先发表了题为“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工作”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对基础教育有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7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已取得重要成就,但目前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地区间教师质量差异较大。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缺编现象严重,教师整体质量不高。第二,伴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中大量使用,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第三,应试教育模式下,教育竞争愈发激烈,可能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第四,校外培训机构亟待规范,避免扰乱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最后,顾明远表示,要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第二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岳昌君主持。陈晓宇发表了题为“教育公平与中小学布局研究”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一项教育财政均衡与中小学布局的研究。他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显著提升,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迅速,但学校的数量总体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城乡中小学校数量和布局的调整将普遍且长期持续,而质量、效率与公平的权衡与取舍将成为关键。该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教育公平和财政均衡。从层级上看,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的县内差异远大于县际差异,省内差异大于省际差异;从影响因素上看,造成财政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学校规模和师生比例的不同。其二是学校空间布局和学校规模。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服务半径小且相互紧邻的小规模学校同时存在;在人口稀疏的边远山区,大规模学校服务范围半径过大,学生家校距离过远。其三是学校的服务半径。我国小学的服务半径受学校固定资产规模、所在地人口密度、所在地城乡属性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城乡学校的服务半径差异显著。基于上述研究发现,陈晓宇表示,对于服务面积大的学校,政府需要保证其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在涉及学校服务半径的决策中,需统筹考虑政府办学成本和居民求学的个人成本。

  随后,大会进入主题对话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主持。于伟、王欢、舒大军和康健围绕“新时代的卓越教师培养”主题展开讨论。

  最后,围绕“如何让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成长为卓越教师”这一问题,嘉宾们从“加强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寻找教师楷模”等方面进行了畅谈。

  下午,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继续进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哈巍主持第三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发表了题为“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与高校的人才选拔”的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发表了题为“提升教师学习科学素养:学习科学与教师发展”的主题演讲。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贾积有发表了题为“平板电脑助力基础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潜力”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一项基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视频分析的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蒋承发表了题为“奥赛经历与资优高中生创新能力——暨高中教育系列研究分享”的主题演讲。

  随后,尚俊杰主持第四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马莉萍副发表了题为“县域高中教育资源均衡改革及其效果”的主题演讲。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丛斌发表了题为“中国高考难度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从县市高中学生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公平的视角”的主题演讲。

  最后,陈晓宇主持第五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并做大会总结。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系主任陈向明发表了题为“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演讲。

  陈晓宇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对论坛第一天的活动进行总结。他表示,论坛的初衷是联系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使理论从实践中来,实践得到理论的指导。主论坛结束后,各个分论坛及工作坊将为与会嘉宾提供更密切的交流机会。

  1月12日,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还将在北京大学校内举行系列论坛及工作坊活动,包括:“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高中教育发展蓝皮书2019》出版座谈会”、“民办教育发展、创新与国际融合”、“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未来教育:5G宣言”、“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卓越校长领导力的中国经验”、“课例研究中参与者的学习”、“成长的美丽风险: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儿童与教育”等七个分论坛,以及“北京大学基础学科人才选拔与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新老高考转换视角下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双环学习”等三个工作坊。

上一篇:河北民族师范“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实验室”项目通过验收
下一篇:加快完善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