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教育总流于形式?或许该这么做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0-12-24
手机版

  夏季炎热,黏腻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跳进水里清凉一下。可是这清凉的动作,可能会让人失去生命,尤其是对中小学生。

  这不,今年夏至这一天,重庆潼南区有8名小学生发生了溺水事故,据悉,这8名小学生是居住在附近的米心镇小学学生,周末放假自发相约,到童家坝涪江河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期间有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

  事件一出很快就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发表哀悼评论,其中,不少人认为事情的发生与安全教育的不到位有关。

  其实,每年全国的中小学校都会进行一定频率的安全教育,只是强调了这么多年,每年都还是会有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中小学校的安全教育是存在问题的。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3-12岁儿童中,多数孩子安全意识淡薄,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

  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中,每年有超过5万4千多名儿童死于意外,平均每天多达148人。意外伤害一直也是我国0-19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所有死亡的40%-50%。

  为什么老师家长三令五申,学生依然不把安全当回事?可能真的是我们的安全教育出了问题。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安全教育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开主题班会、在宣传栏画黑板报宣传安全知识、或放寒暑假前发一张《致家长的一封信》的通知等。

  以上这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或者说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教育,学生基本听过就忘,而黑板报和纸质通知也不会看。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有没有更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小编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得出关于加强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角度不够全面,希望能与大家探讨探讨。

  首先,可能要涉及生命教育的问题。安全与生命息息相关,安全教育应该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地生存,才会重视生命安全问题。

  其中可以加入一些医疗急救知识教育,比如心肺复苏、伤口止血、包扎等,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知相关知识,然后老师可以设定需要急救的场景,检验学生的急救知识是否稳固。

  其次,改进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命令式的要求很难让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产生行为转化,因此如何与学生对话,方式很重要,不仅对有效的安全教育,日常教学中也是很有用的。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老师要避免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和学生沟通,在表达时,说清楚安全教育的要求和重要性,并重视学生的反馈。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可以采取情景化的语言引导他们去感悟。

  此外,学校普遍缺少进行安全教育的环境。很多时候不身临其境,我们很难理解某些技能的用处和效果。

  对于带学生出去,老师们确实很犯怵,生怕出什么安全问题。在科技发达的当下,很多场景的体验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重现,通过这种方式展示更直观的冲击效果,学生更容易记住。

  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到类似自然灾害体验馆这种地方参观体验;新建学校可以开辟安全教育体验中心;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情景模拟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并总结,结束后对一些应对不正确的行为进行纠正,提升应对能力。

  眼下马上就要到暑假了,假期学生脱离学校,回到父母身边,这时父母成为负责孩子安全的首要责任人。因此,学校还需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

上一篇:超57万件!四川安全教育手抄报投票通道11月29日开启!
下一篇:2020《安全教育平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专题作业答案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