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6天获4亿票房,《误杀2》口碑爆了!高水准直戳人心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3
手机版

  截至目前,《误杀2》上映6天的时间,已经拿到了4.36亿的票房,无论是影片的排片占比或是票房占比都遥遥领先。《误杀2》前期能够有这样的强劲势头,完全是因为《误杀》的第一部口碑和票房都太过出色,但能否高开高走,还要看《误杀2》的品质。

  

  果然,陈思诚与肖央的再合作没有让我们失望,《误杀2》上线之后口碑爆了,清一色的好评说明这部影片不但延续了第一部的口碑,也延续了第一部的质量。国产电影想要实现票房大爆,有了品质的保障,自然就能够吸引源源不断的观众。

  

  《误杀2》虽然没有选择延续前作的剧情,演员阵容也经历了大换血,但是它依然叫做误杀,并能够用新剧本,新内容来征服观众。显然,无论是对于误杀的概念深化或是剧情内容的呈现,《误杀2》都是高水准的,其中这三大亮点,更戳人心。

  

  《误杀2》之所以还是误杀,表面上来看,就是因为肖央的回归。在第一部中,谭卓和陈冲的对手戏同样亮眼,但是主角依然是肖央饰演的李维杰。到了《误杀2》,肖央的回归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原汁原味和演技水准。

  

  相比起第一部来看,肖央在《误杀2》中的表现反倒更让人惊艳。第二部中的女性角色较为出彩的就是文咏珊饰演的母亲,只不过相比起谭卓和陈冲来看,还是略显逊色,反倒更加突出了男性角色的演技张力。尤其是肖央对阵老戏骨任达华,一张一弛,让人看得酣畅淋漓。

  

  能够预判到《误杀2》中肖央饰演的林日朗会是一个为了孩子奋不顾身的父亲,也会预判到他可能会出现的情绪崩溃,甚至是为了救孩子命的卑微,但是却难以预判肖央竟然是爆发力如此强的演员。

  当他面对负责儿子移植手术的医生时,笑脸相迎让对方把自己的钱收下,但是当他走投无路,发现自己孩子的心脏给了别人时,林日朗彻底崩溃,抓着医生拼命释放着自己的愤怒。

  

  影片中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之间的来回切换十分常见,尤其是影片采用插叙剪辑的形式,更是很容易让观众感受到一个父亲的两面。人物以凶狠开场,配合冷漠又阴狠的眼神,肖央仿佛变成了一个杀神。但是当镜头闪回到他与儿子之间的相处时,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与孩子热络互动的父亲形象又是能够落地的。

  

  肖央凭借着自己的表演,完全可以捧回一座影帝奖杯了,当然除了其自身的演技高光之外,与任达华之间的对手戏也同样看点十足。尤其是两人隔着门的眼神对望,更是隐藏着无数的情绪。

  

  虽然任达华出场时一身松松垮垮的衣服,白色的胡子和发间的白发,明显的眼袋,都让他有了接近暮年的状态,但是在任达华这张写满阅历的脸上,一个表情,一个眼神,还是能让观众为之一振。

  

  演员的精彩演技是这部影片的一大加分项,但再好的演员如果没碰到一个好剧本,一切也是虚妄。好在肖央是幸运的,《误杀2》的剧情设定同样抢眼,几乎全程都充斥着高能的反转。每一次的剧情走向,都能超出观众的预判。

  

  单刀直入式的开局,让《误杀2》干净利落没有废戏,打火机炸掉垃圾箱,林日朗动作流利地将电梯卡住,以一己之力成功挟持了整个医院。外围是层层的看客,警察也迅速做出了反应,一场劫持案发生。

  

  一个劫匪劫持医院究竟是什么目的?这是影片给观众设置的第一层悬念,但《误杀2》并不是一部只挖坑不填坑,到大结局时才抛出真相的作品。影片很快交代了林日朗之所以劫持医院,是因为他的儿子小虫需要移植心脏,但是心脏却被别人拿走了。

  林日朗要的不是钱,是小虫的命,是那颗他拼尽了全力都想要保护的心脏。他作为一个父亲,是在守护儿子,也是在守护这个家庭。因此从一开始影片就是在告诉观众,这是一个父亲的走投无路和他的绝地反击。

  

  警察能够帮林日朗解决问题吗?林日朗作为资深编剧自然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可能,他的这场博弈已经想好了最坏的结果。影片以一个小时为时间限制,但实际上在这一个小时之前,林日朗已经把这个局做好了。

  

  林日朗记计划劫持急诊室之后又胁迫人质,包括引出媒体和利用警方等等,都是他在用局中局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每一个局被破解或是被看透,都会迎来一层反转,但悬念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全部解开,对观众有着持续的吸引力。

  

  但越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是能够感受到林日朗的焦灼,而这种紧张的情绪也会传递给观众。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看到一个父亲为了儿子拼命之外,还将众人的多面也展露出来。有人道貌岸然,有人在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以貌取人。

  论剧情,《误杀2》也绝对是一部上乘之作。

  

  回归到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它到底怎样来诠释误杀,又何为误杀呢?

  从第一部的故事情节来看,误杀就是字面意思,因为人的失手或是失误,导致另一个人丧失了性命,致使其物理意义上的死亡。而造成误杀的的人是受害者,被误杀的人是施暴者,这就给予了影片足够的戏剧冲突,也让误杀的概念更容易理解。

  

  但是到了《误杀2》,显然是要将误杀的概念往更深层次去挖掘。

  林日朗第一次放出了怀孕的夫妻时,从众人的评价来看林日朗就是一个好人,原来他是一个好父亲等。但是当他“杀了”警察之后,林日朗的形象又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恶人。直到最后的真相全部抛出,所有人都说不出话了。

  

  影片让林日朗的形象一直在不停的转化,也让他在好人与坏人之间反复横跳。林日朗虽然不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但也绝不至于成为他们口中的众矢之的。

  而这就是影片想要表达的内核,这种误杀实际上是人们通过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认知,对当事人进行浅显的定义,致使其社会死亡。而这一场误杀中的参与者就不单单只是几个人,而是每一个人,都成了误杀的参与者,但他们却不是受害者的形象,仅仅只是旁观者。

  

  然而被误杀的人看似是施暴者,实际并非如此,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他的所有行为和所有经历来看,就是一个为了孩子和家庭奋不顾身的普通人,或许在生活中,会有很多这样的人。当我们身处林日朗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中,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可以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也可以对自身有更多的省思,看《误杀2》不单单是看最终人物的命运和剧情的走向,更多的也是看在这部影片中,自己究竟是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到底是自以为批判恶人的正义之士,还是浅显的乌合之众呢?

  

  全新的故事,全新的人物,但并不影响影片依然还是我们熟悉的主题,而误杀也依然可以是误杀。甚至从影片的内核来看,这种误杀是更值得我们去深究和探讨的,它也同样是一种社会议题。

  举报/反馈

上一篇:女保姆问我借5万给儿子开火锅店用,我转账后,她居然向我表白了
下一篇:国内适合养老的4座城市,环境好,节奏慢,消费还低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