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十篇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篇1

  目前探讨“护士素质”的文章很多,有的地方还进行了专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外一些书刊中谈到了护士的十三种特性,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高度的警觉性、熟练的技能、绝对的可靠性、鼓舞人心的自信心、过人的机智、优雅的风度、对病人的体贴、工作的合作、令人愉快的态度、良好的文化素养、满足于所任的工作和具有职业的责任感。一九六五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护士委员会制定的《护士的修养和礼节》条例中明确要求护士要始终保持最高标准的护理工作和专业品格。目前不少国家实行了高等护理教育,有的甚至把申请入护士学校的唯一标准定为具有良好的名誉并把伦理学、社会学作为护士的必修课。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护士的职业道德应由意(意志)、情(情感)、知(知识)、行创于为)四要素组成,几个方面:具体说应该有如下

  一、热爱本职、忠诚专业

  护士是一种专门职业,护士的从本职责是通过治疗护埋和预防护理为人类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病人中有的清醒,有的昏迷、有的慢疾缠身,有的急病凶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这一特定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护士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护士要具有特殊的道德风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则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不怕脏、不怕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忠于病人,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把白己的一切献给党的护理事业。

  二、体贴同情、和蔼可亲

  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如护士亲切的表}]牙,将使病人充满信心,感到温暖。反之护士带着轻视厌恶态度就会使病人感到屈辱甚至激怒而加重病倩。因此护士应具有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视病人如父母兄妹,做到礼貌热情,主动周到,体贴入微。当个人利益与病人利益发生矛后时(如家中有事,小孩有病等),应象白求恩、吕士才那样,为了病人男于牺牲自己的一切。

  三、知识丰富,技能精巧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基础,护理技术等,不但要求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要求技术操作精巧熟练,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病人。因此,护士除了学完护校的全部课程外,还应结合工作实践刻苦学习,不断掌握本行业,本专科的新技术,不断学习新理论,注意新动态,并争取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四、有道德有修养的行为

  1、风度优雅、举止端庄

  由于护士工作接触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服装整洁,言谈文雅,举止端庄,作风正派。护士只有具备了这些优雅的风度,才能给予病人良好的印象,才能对护士产生信赖感。

  2、勤劳细致、严肃忠诚

  在医院里,不少病人昏迷不醒或瘫痪,一切要由护士照料,而护理技术操作又多为护士单个进行,因此勤劳细致,严肃忠诚是护士专业品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无论何时何事应忠诚老实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应毫不隐瞒,迅速汇报,及时处理。

  3、谦虚谨慎,善于合作

  护士相处的对象除病人之外,还有家属、医生、其他护士及医院员工。因此,一个护士应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尊重人,体谅人,帮助人。对病人家属应耐心解释和指导,对医生应尊重和信任,密切合作,诚实而机智地执行医嘱。青年护士对资历老的护士应尊重和体贴,年老的护士对年轻的护士要关心、爱护和指导。

  4、情绪稳定、老练沉着

  在工作中,特别是紧张的抢救中,护士要做到沉着果断,迅速敏捷,灵活机动,有条不紊,就必须在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决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工作。对那些性情寨躁或者爱挑剔的病人决不与其计较,始终保持护士崇高的职业道德。

  总之,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可归纳为八个字:

  爱(专业)亲(病人)

  精(技巧)雅(风度)

  严(作风)劫(工作)

  诚(协助)稚(情绪)

  怎样才能培养护士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首先,护士学校要做好这一专题教育,可适当开设一些有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护理心理学。尤其是在教员讲课示范操作时应以身作则,假模型要当真病人对待。而对已经工作的护士,应普遍进行教育,针对个别护士不测量体温、血压,在表上搞假登记实例进行教育。讲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教育护士应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

  其次,激发护士的道德情感。有道德情感就会有道德行为。当前社会上反映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对护理队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护士来说,激发和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特别重要。可请护理界的老前辈讲传统或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或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批评不道德的坏人坏事等方式,加深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激发护士的道德情感。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篇2

  管理体制的影响护理职业在医学领域和社会中的地位低,这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现实情况,这样严重影响了高尚的职业道德的自觉形成,不能按社会寄予角色的期望和赋予角色的使命要求自己,从而使护士产生自卑及厌倦的情绪,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造成护理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平淡、无所作为的一般程式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制约护理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和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道德原则转换所出现的道德“空场”,导致社会道德出现了某种混乱与无序[3]。当患者来到医院,面对他们的是陌生的环境,其耐受程度也各有差异。这时护士给患者的第一印象首先反映在服务态度方面,是热情、体贴、同情,还是语言简单、态度恶劣,这是两种道德观的体现,也反映出一个护士自身的内在修养。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强化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境界,树立奉献精神。2012年8月本院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热爱医院,建设科室,成就人生”的护理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专题教育、组织座谈讨论、撰写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取得了显着效果。制定护士道德行为规范优质护理不仅在于良好的专业知识与娴熟的操作技巧,更取决于护士的道德行为。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按规范对护士进行严格要求,以此作为护士的行为准则,让护士用规范来对照衡量自己,确保规范有效执行,使它成为行为习惯,最后成为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从而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优质的护理。增强护士职业认同感目前,护士职业认同感已经成为国内外护理界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护士职业认同是指护士对护理职业的自我肯定,在角色实践中感到自己是胜任的,并能清楚描述自己对职业的承诺与职业理想[3-4]。2012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新修订学科目录,护理学获准为一级学科,护理学正式独立出来,护理学科正式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制约学科发展的一部分因素得以解除,也有资格在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获得国家人力、财力、政策上的支持。在护士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除了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外,护理人员个体自身的积极主动的态度非常重要,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多种途径和方式以促进其更好地定位自己[5]。

  讨论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士除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建设。在新形势下的现代医院护理工作模式中,要加强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除了加强管理外,医院还要建立扁平化的护理管理体制,精简护理行政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医院领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与要求,充分调动护士们的积极性。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护士自身的思想矛盾斗争,护士向道德高峰攀登的过程中总会有反复,这就需要管理者持之以恒地坚持进行护理道德教育,同时这也是一项反复、长期的系统工程。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篇3

  关键词:中护生;爱岗敬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64-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却未能相应地提高,近年来道德伦丧、品德缺失的事情屡见不鲜。如2012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实习护生肖诗雨虐婴事件的发生,让人们震惊、愤怒、呼唤和呐喊,尤其是呼唤医护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既离不开工作后在实际岗位上的强化训练,也离不开在校时的专业训练。将中护生培育成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护士,学校必须对他们全面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育,将其作为中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必修课,让中护生自觉养成认真负责、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观。

  一、中护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与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而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在于救死扶伤、珍视生命、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力,为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中护生只有了解和掌握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运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尽职尽责,恪守奉公,为社会、为患者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所以中护生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1.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让中护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可在将来的工作中减少大量的医疗纠纷。现代的医患关系本应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它强调的是医患双方互相尊重与平等。而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经常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习惯于“以我为主”的家长式作风。[2]

  正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容易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如果医护人员不懂得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造成患者的紧张、恐惧、愤怒,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医患双方互相不理解,严重的医患矛盾乃至医疗纠纷就会产生,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其实对于患者而言,不仅需要的是医生精湛的医术,更想得到护理人员细心的照顾、言语的抚慰和人文的关怀,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护士能让患者倍感温暖和安全,为患者创建轻松的治疗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的对立,减少摩擦和纠纷,同时也给医院带来好口碑、好效益。

  2.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让中护生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有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紧密团结的合作精神。“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良好的团队需要大家密切的配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最高水平,医生和护士的关系正是如此。只有医生正确的诊断和护士高质量的护理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医疗效果。因此,作为一个团队,护士技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护士配合医生的默契程度和协调能力,直接反映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良好信誉。

  3.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能让中护生懂得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能净化社会风气,还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强烈的感染力,增加正能量的传递,对本行业甚至整个社会都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都集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对于整个社会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中护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净化了社会风气,和谐了社会,也推动医院和其他行业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二、中护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点主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明确的德育功能。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有责任、有道德的好公民。为此,《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需要重点开展以下主题教育:

  1.爱岗敬业教育。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敬业就是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爱岗敬业是每行每业对每个员工的基本要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现代社会流行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所以爱岗敬业精神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竞争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己生存的需要。[3]课本中运用全国劳动模范刘怀玉的典型事例诠释了爱岗敬业的涵义和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是:乐业、勤业、精业。课本中用小陈的案例来启发学生: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工作中不缺少乐趣,缺少的是我们感知乐趣的心态。《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不仅培养了中护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爱岗敬业意识与思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理念,培养了中护生忠于职守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勤劳刻苦的工作精神。

  2.责任意识教育。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角色。课本中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在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与乐,医学专家钟南山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敢医敢言。同样,在我们的身边也时刻能看到众志成城抗地震、挥汗如雨战雪灾、连夜抢修防洪水、扶贫捐款献爱心……从中,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精神,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作为一名护士,高度的责任心需要我们将病人的安危时刻放在心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地为患者服务。

  3.法律意识教育。中护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了解与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中懂得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去履行,懂得护理管理中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渎职、疏忽大意等护理纠纷的发生。[4]即使发生了医疗纠纷,在处理时也能做到胸中有数、有理有据,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甚至医院的合法权益。

  三、中职护理学校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育的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德育教学队伍建设。由于中护生对职业观和道德观的概念并未成熟,德育教师是中护生职业思想的引导者。护士职业道德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教师的引导,让中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人民利益为坐标,自觉地进行心理、行为调适,坚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人生原则。同时,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鼓励德育教师走进医院,走进医疗单位,了解医院和医疗单位对护士的道德品质的具体要求,才能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培养出品德优秀、认真负责的护士。

  2.增强德育教学的实践性。让中护生走进医院,走进病房,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掌握作为一名护士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掌握工作中的良好礼仪和品德修养;把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做到高效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做到学做合一,勇敢践行,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优质效果。

  3.开展案例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在法律模块的教学中,应强调公民的身份,紧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运用典型的案例展开案情分析,让中护生对道德与法律常识有了基本的了解,让中护生懂得在将来的工作中遇到纠纷时,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劳教所、监狱等场所,与法官和犯人交流座谈,了解犯人的观点和思想,提高中护生对遵纪守法的理解,懂得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要让中护生进一步体验到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懂得明事理,辨是非,学会正确选择,以有效地防止将来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道德、懂法律的护士。

  4.校园内开展“知荣辱、讲道德”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中护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学校应在敬业、诚信、品质、纪律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文明的倡导者,在礼仪、道德教育方面更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中护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敷衍、马虎、懒惰的坏习惯,懂得“做事之前先会做人”的道理,不断将中护生打造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护士。

  参考文献:

  [1]朱力宇,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生峰.关于防范医疗纠纷的理性思考[EB/OL].http://

  /lunwen/fl/200601/15226.shtml,2006-1-17.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篇4

  中等卫校如何使护士毕业后更能适应时代的变迁,履行“白衣天使”的职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对护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性教学,使之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迎接新时代“整体护理”的挑战。护士的职业道德是指护士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这一特定范围内所要求的特殊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护士职业中的具体表现。那么,护士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道德要求:

  1.护士应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事业心。道德责任感和事业心是紧密相联的,它是人们在一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情感的支配下,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人的责任。护士对病人负有重大责任,她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牵涉到每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在护理工作中,每一项技术操作都可直接反映护士有无责任心。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具各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事业心,牢记护士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让自己的每个行动对病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2.护士应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护理人员的理想,就是职业理想。这一职业理想的实现是和平凡的工作分不开的,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由无数平凡细小的工作组成的,因此,一个胸怀远大理想的护理人员,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做好本职工作的实干家。要做一名有崇高理想的护士,就要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要把自己造就成为一名护德高尚、护艺高超、护风高洁的护士,必须做到自爱、自尊、自重、自强,并在品格素质、行为等方面进行严格训练,提高自我修养。

  3.护士要注重语言的修养。护士语言的修养是培养高尚的护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护患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护士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应本着尊重患者的原则,注意使用礼貌的语言。有的护士不注意这方面的修养,语言生硬,使患者难以接受,影响了护患关系。以上是作为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道德要求,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很好的学习使之成为对学生自己道德要求的一部分,就是我们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不断地摸索、研究,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总结出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1.更新教育理念,改善医德教育体系和方式。首先,规范医德教育,就要确立多层次的医德教育目标体系,构建新的医德教育方式,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其次,更新与完善现代医德教育的内容,树立正确的医德信念,树立较高的职业理想,学习医德规范,加强人际沟通艺术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行现代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使“救死扶伤”成为医护生的人生追求和终极目标;最后,关注医德教育实践,研究和遵循医德教育的规律,分阶段有侧重的安排教育内容和选择教育途径,促进医德品质内化,加强教育管理。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篇5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各类职业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实质就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一种职业要求。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只适用于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只能在被职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护士职业道德是在一般职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岗位对人类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病人与护士、集体与护士,以及社会与护士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目前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1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护理专业学生从在学校学习到医院实习这个整体阶段,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有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对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管理护理专业学生的全方面成长,从多个角度在心理素质和行为操守方面顺利完成一个职业角色的转变。从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主,大多数在县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护士职业,在医务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有很大的工作量,涉及面广,较强的专业性。病人从进入医院到治疗好后出院所需的各种治疗大约90%都是由护士配合医生执行完成。护士道德修养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所在医院的医疗作风。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护理工作,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提升护理技能,全身心为病人服务,从而提高到医疗质量。

  1.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

  现阶段,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特别是在县市级医院,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级别高一些的医院,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而且要求护士的亲和力。患者在患病就医住院期间,感情比较敏感脆弱,希望能尽快得到治疗,且想得到服务优良的诊治服务。这期间,护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着想,充当其家人,态度亲切和蔼、语言充满关爱,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行动,营造和谐的、融洽的医患关系。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医学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一旦选择从事医疗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根据某医院对日常投诉的问题统计后发现:医院的服务问题占80%以上;而对医疗费用、医疗技术等问题,不足总投诉的20%。由此可见,产生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态度、沟通等方面。为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胜任工作的前提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校期间,就必须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我院,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五年高职的学生,此课程教学多安排在入学第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岁,授课方式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五年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专业学习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有的甚至还不真正了解其专业特点,以后从事的工作性质等。德育教师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但对护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在认识上尚有欠缺,不如医学专业教师理解医疗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因此,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令学生反感、厌恶甚至排斥,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现阶段,职业道德教育多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本上怎么说,老师就怎么讲,大部分学生,很少亲身实践。而对三年制的大专生,年龄均已18岁,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在其他护理人文教育中涉及而已。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书面考试为主。一张普通的试卷、一个分数就考核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果。学生以为只要是考试及格了,就说明其已具有职业道德,就符合作为护士的要求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的意义。

  3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加强职业道德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某些高等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归在思政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不适应现在的职业道德工作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不够专业,任课教师中大多由政治课教师兼任;相比专业基础和技术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参加实践机会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缺乏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学时较多的五年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职业道德课程的单独开设,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而此课程归到思政部,客观上看,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职业道德课任课教师的职责,其他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行政教辅和管理人员似乎都不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之内。事实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政老师的职责,更需要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紧密配合,更受环境的影响。教师也有职业道德,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观,在给学生讲授职业道德理论的时候,更应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教师是怎样教书育人,从而让学生也明白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让受教育者从心底接受道德教育。

  3.2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专业课教师在其学习期间,到医院实习过,对医务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更应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在平时的授课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涉入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在专业技能培训时,严格要求学生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科学作风要严谨,爱岗敬业。例如:在训练学生无菌操作时,先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要有无菌操作,操作不当会带来哪些严重的结果,再细致地讲解、示范无菌操作过程,对学生操作严格要求,同时强调在操作中的严谨态度和关爱保护患者的观念,这样在学生进入真正的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操作,具有责任心。每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不相同,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授课内容巧妙安排,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从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堂到临床实习的整个过程都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3.3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最后一年基本都去医院实习。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进入实习期的时候再与实训结合起来也不迟,笔者认为不然。护理专业的学生一旦进入医院实习,就意味着已经开始护理工作,接触病人,在这之前他们就应该具有护士的职业道德意识。因此,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努力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通过医院见习这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能够更好、更快地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医院也可以利用见习,主动向学校提出对未来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再次,学校还可以邀请护理界的劳动模范走进学校,通过座谈会或开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医院实际工作中,护士所要具备的素养。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进行简单体检、普及护理知识、为中老年人做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其社会阅历,真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提前对护理职业职责有所体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是护理专业学生,对所有其他服务行业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一个长时间需要通过其他教学活动来实施的教育过程。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为医疗机构提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松,邵路才,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J].高校论坛,2014.9:125.

  [2]邓奕,李小英.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J].医学信息,2011.10(24):442-443.

  [3]罗小华,刘益.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性[J].学术研究,2014.10:47.

  [4]朱徐慧,丁振,等.居民对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及医患关系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4.2(25):91-92.

  [5]赵润平.论运用活动教学法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J].科教文汇,2013.11:88-89.

  [6]谈玲华.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篇6

  【关键词】 护士;职业环境;职业道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07-02

  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健康专业。当前,已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综合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独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当代护士要热爱护理事业,应具有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具有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做好护理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等多方面需求,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还要具有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协调管理能力。这对护士提出较高要求,然而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压力。本文通过对护士的职业环境进行分析,对护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建议。

  1 护士的职业环境

  重医疗、轻护理在医院是一个普遍现象。医院管理者认为医生可以直接给医院创造效益,而护士不能给医院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在分配制度和重视程度上存在明显偏差。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尚未成熟,各医院正式编制人员和聘用制护士双轨使用和管理,使同工不同酬的矛盾更为突出。特别是聘用制护士,不享受继续教育、职称晋升的权利,不享受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待遇,甚至有些医院不负责其社会保险,使他们感到没有保障、缺乏归属感。根据卫生部统计中心的数据表明2003年医护比为1:0.68;近期调查的126所综合医院的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部分医院缺编护士数为现有护士数一倍以上。造成护士人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是医院把正式编制首先用于满足医生和医技人员,护士大多为聘用,以减少开支。护士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负荷重,目前其身心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护士数量不足、工作量大,而且承担着大量的非护理工作,如物品领取、药品领取、催费、电脑处理等,造成护理工作简单化,仅重视医嘱,完成打针、发药工作,忽视了主动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对病人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以及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目前,由于病人维权意识较强,医疗费用不断攀升,引发诸多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护士和病人接触最多,病人往往把医疗过程中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造成护士压力过大。

  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护士的工作存在偏见,认为护士就是“伺候”人的,病人理应受到护士的“伺候”。有时病人会把焦虑、恐惧、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2 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护士的职业环境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去年“5.12”国际护士节的主题是“营造优良职业环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008年1月23日,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以“保障护士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为主题的《护士条例》,并于5月12日开始实施。《条例》严格规定了护士的职业准入条件,着重规定了护士应享有的合法权利和对护士的表彰奖励,明确规定了护士应承担的义务,并设专章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责任。这些措施对改善护士执业环境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教育护生热爱护理事业,具备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应有敬业、乐业、就死扶伤的精神,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护士要遵纪守法,遵守诊疗技术规范;在职业活动中要有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发现问题要立即通知医生,紧急情况下实施必要的救护;发现医生开出的医嘱违反诊疗技术规范,要立即向开出医嘱的医生提出;应尊重、关心、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隐私。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观察病情、发现并处理问题的能力。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篇7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安全

  1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多元角色行为因素

  护士是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个体,有着特定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护理是一项繁重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有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希望脱离护理岗位,以逃避辛苦的夜班,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导致发生护患纠纷,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

  1.2护理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管理是指对护理技术工作和建设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准确、及时、安全、有效,不断提高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活动过程。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1.3环境因素

  病人所处的医疗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好,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护理效果,形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1)设施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等。(3)危险品管理;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煤气、蒸汽锅炉等潜在不安全因素。(4)病区治安:如防火、防盗、防止犯罪活动等。

  1.4患者行为因素

  患者管理是指对那些在躯体上被确定患有疾病个体的管理,而个体因疾病原因而发生的身心变化,与对疾病的认知成正比。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配合及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的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偏听偏信江湖游医,以及家庭经济原因,担心费用太高而拒绝服从治疗,并出现不遵医行为,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不安全。

  1.5其他因素

  由于护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在护理过程中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在护理过程中给病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危害。病人家属有时也会成为影响护理工作的一大因素,例如,有些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不配合,这就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麻烦。所以护理是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2加强护理安全性的措施

  2.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现行的国家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51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明确护患双方所享有的权利,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2.2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改变目前紧张的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服务。从医院角度讲,改善服务,提高医护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病人到医院治疗。从社会效益讲,提高医护服务水平可以让病人得到很好的护理,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2.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处理问题能力

  护士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监护技术和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工作中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临床每一位护士每年都必须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教育,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护士。据有关报道:新护士在工作中的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占68.35%,新护士必须在基础理论及各项操作经考试合格后再上岗,这样可以降低差错率,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2.4改善医疗环境

  病人患病之后,暂时地丧失了控制生理良好状态的能力,同时被迫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他人决定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会给患者造成了心理压力。所以我们应该改善医疗环境,减少不利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关心病人,让患者在医院里有种家的感觉,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养病,有利于疾病的冶愈。

  2.5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是人类行为规范的总称,医德则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护理专业上的具体表现,也就是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是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良好的医德、医风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发展的保障,而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所在[4]。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是帮助患者解除痛苦,而且要增进健康。一般病人对护士言行都很注意,如果护士在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工作中谈论与病情无关的话题,无意中会加大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人担心护士的护理质量和能力。所以护士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修养,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更新护理理念来适应工作需要。在工作中应具有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奉献精神,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技能。

  3小结

  安全护理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需要护士扎实的理论,高度的责任心,规范的护理服务行为及高尚的综合素质来为病人服务,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特别是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临床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法规,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护理工作中。为病人提供护理的环节上,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从安全角度出发,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尽最大努力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路.新时期护理安全相关性探索[J].现代护理,2005,11(15):1205-1206.

  [2]朱喜凤,崔健明.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35.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篇8

  耻感文化;职业价值观;哲学思考

  呵护生命是医学的最高宗旨。医即卫生之意,防卫其生,生所以常存。古言医者仁人,应使众生无恙,上下和合,德泽遍生,子孙安然,传有后世。随着现代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呈现多元化,护理工作的难度、风险逐渐增高,导致护士的离职率增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率,最终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1]。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广不能单纯依靠技术的改革,护士的软实力及对护理事业的忠诚是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的根本动力。美国高等护理协会认为利他主义、自主性、人类尊严、正直和社会公正是护士应具有的职业价值观[2]。我国颁布的《护士条例》中也明确提出护士应当尊重、关爱病人,保护病人的隐私。臧爽[3]对本科实习护生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结果表明,本科护生择业受到社会尊重、工作责任安全、个人发展等社会大背景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培养护士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对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中国传统伦理耻感文化是深植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正确的荣辱观。本文在中国耻感文化背景下对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进行思考。

  1耻感文化的内涵

  耻感是指在一定的道德伦理标准下对他人和自身行为评价反省而产生的羞愧感受。形成于先秦,倡导于儒家,表于仁智义信。通过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内省、正己,注重慎独;行己有耻,以人为本,以善为源,将道德规范落实在生活工作中,知耻而后勇,为实现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崇尚操守,褒扬气节,躬行实践,以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敢作敢为,一个民族才能众志成城,无坚不摧,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价值观。耻感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知耻则能改过,耻感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建筑中稳固的文化基石和文化价值的支撑。

  2耻感文化与护士伦理道德培养的哲学思考

  《道德经》中有“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万物尊道贵德”。道德是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也是伦理的精神基础。孙思邈明确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这是中国医者最早的医学誓词,推崇秉持公平正义、勿害为善。护士绝大时间独立完成护理服务,特别是夜班时,护士的每个举动言行,甚至表情、微笑变化都会影响病人的心理变化。夜班护士娴熟准确的技能操作、和蔼可亲的语言、轻盈的步态和饱满的精神都能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并提高病人的安全感[4]。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苏格拉底的“秉持公义”都指向了一个共同普世的护士伦理道德价值观。

  3耻感文化与护士情感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医学的神圣和艰巨注定医学的职业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我国护士人才需求较大,始终使护士处于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高负荷、高压力、高奉献、高付出的状态。贺琪等[5]对80后“护士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表明,护士希望公正性、尊重感、工作被认可、人际合作性能得到公正的评价,这些也影响着护士的离职意愿。在呼吁职业精神与医学诚信的同时,以古代名医大师为镜,《寰宇记》云:“钟离县杏山,吴时董奉居于此,为人治病,惟令种杏五株,数年,杏至万株。”医务人员的价值应当表现在对社会人民的价值,即社会价值;表现在人的内在价值,包括德才学识和特有的人格价值;表现在医务人员的价值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回报[6]。

  4耻感文化与护士认知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认知价值观是对职业性质和发展成就的肯定,从职业兴趣、职业责任、职业成就等方面展示了护士职业需求高层次的内容。McNeese-Smith等[7]通过对412名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的调查表明,职业价值观受到年龄、工作年限、教育学历、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和组织承诺的影响,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呈正比,在关系、创造性、美学及管理的价值观上分值也很高,对工作满意度低的护士只在经济回报的价值观上分值很高。医乃仁术,护士的价值观影响着医学的社会价值,影响着护理研究的动机与目的,影响着对科学事实的筛选、加工和整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曰:“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医之为术,贵在拯人之急,非徒专己之利”,我国的传统社会朴素的耻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护士的人生价值在与死神博弈的战场上得以实现。

  5耻感文化与护士物质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物质价值观是个体对有效和实惠的追求,包括工作环境、福利薪资等内容。程金莲等[8]对护士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30岁以下的护士物质价值观分值高于40岁以上的护士;职称低的护士物质价值观分值高于中高级职称护士。按照商品经济法则,作为高风险、高压力、高技术性的护理工作性质,理应受到社会和病人的尊重和理解,并获得合理的薪酬,十二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将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但现实中提供护理服务的价值与价格不符,与超负荷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形成反差,挫伤了部分护士的积极性,并在年轻人中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只有在自身的正当利益得到保障、付出的劳动得到充分肯定后,才能正确引导护士追求职业精神。增强组织承诺,将孔子的“仁”“义”融入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培育中,在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现代化医院发挥好技术,创造好效益,最终体现在对病人的高质量服务上。人类以群居的方式繁衍生息,各种行为均受到内心价值判断的制约,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耻感文化能柔性内化道德荣辱,知辱明耻,将耻感意识和职业价值追求结合,迸发出强烈的坚韧精神,得以实现个人理想。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和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深刻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积极因素,重塑正确职业价值观,对于共建护理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春玲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杨美玲,王冉冉,侯淑肖,等.护士离职意愿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18):1667-1669.

  [2]覃凤琼,韦驱.国内外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5):507-509.

  [3]臧爽.本科实习护生工作价值观的调查[J].现代医学,2010,38(4):355-357.

  [4]刘燕.夜班护士的护理伦理道德[EB/OL].2008-12-27.[2013-10-02].

  [5]贺琪,王慧珍,邓署芳,等.80后护士的工作价值观对离职意愿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34-135.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篇9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伦理认知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7-0126-03

  Establishment of cognitive model of nursing ethic by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ZHANG Min1,2 QIU Fuli3 TONG Zilin1 WANG Xiuqing3 YANG Shumei2

  1. Medicine Humanistic Management Institute,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Harbin 150040,China;2. 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Qiqihar 161041,China; 3.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Abstract] The nursing ethical perception refers to the nurse finally formed higher ethical quality by nurses' cognization rates of the moral relation and ethic, Including impression acquisi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bility. Develop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of nationwide widely care constantly into the humanistic c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 the clinical nurse ethical moral level. This thesis raises one new model for the nurs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talents, analysing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the perception and Education status of nursing ethical.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Nursing;Ethical perception

  随着医疗改革全面启动,吴国芳[1]指出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满意”的医疗服务。将患者至上的理念和伦理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2]。马晓伟指出优质护理的核心是转变观念、改革模式[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尚的伦理修养,理解患者的痛苦,体谅患者及家属心境[4],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 我国优质护理服务中的缺憾

  1.1 临床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

  首先,护理是一项琐碎、高风险的工作,同时也是患者最离不开的特殊性工作。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事件,都可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伤残甚至死亡,还会给患者家属的工作、生活等带来负面影响。其次,护士的法律意识欠缺,不太注重执业中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意识淡漠,对临床存在的风险,预见性差,一旦纠纷发生时,不沉着冷静,不知如何保护医院和自己的利益。再次,护理奉献精神的缺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长期的护理工作产生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舒缓,会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疲惫。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积极性下降、对患者冷漠、成就感降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根据调查分析情感缺失、待人冷淡和成就感降低三大核心症状[5],是发生护理风险的潜在根源。

  1.2 基础护理有待完善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内容涉及范围广,包括给予患者生命体征测量、病情观察、各种信息和标本的留取、辅助诊疗与处置、消毒与隔离及患者的大小便护理等,是护理工作的主体, 是达到治疗目的、减轻病痛、促进患者康复的根本措施。但是护士伦理知识缺乏,不善于解决护理中的伦理问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因患者不理解、不配合,以致许多基础护理不能顺利实施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1.3 “慎独”意识有待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以来, 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得到了重视, 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护理人员的着装、仪表、语言、行为等得到了规范, 专业技术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体现了专业内涵,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然而,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违背伦理规范的现象。如:管理人员不在或护理任务重时, 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相对较差;独自值班, 无旁人监管时,减少巡视患者的次数或在休息室睡觉;护理重症、意识障碍和新生儿等缺乏监督能力的患者时, 护士要靠较高的伦理修养,按照操作规范而实施护理措施。如果护士缺乏“慎独”意识, 就会擅自减少工作环节和程序, 甚至违反操作常规; 有些护士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将需要现配现用的药物提前配置,放置待用,甚至违反用药原则, 擅自放慢或加快输液速度[6]。

  1.4 护理道德义务履行不良

  护理道德义务要求, 护理人员应者无条件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但部分护理人员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生冷、强硬、工作消极敷衍、遇到问题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差,服务态度有待提高;还有的护理人员健康宣教不全面,表现为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深度不够,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给出合理的解释,一些预见性问题及注意事项未能给予相应的告知。这些都成为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6]。

  2 护理伦理教育的现状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护理伦理教育,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重视护理人文素质培养,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于基础教育之中,表现了教育的综合职能[7]。另外,美国非常重视临床护士的继续教育,通过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并且形成持久的激励机制,调动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8]。我国经历时,护理教育几乎停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才展现出勃勃生机,但目前我国护理伦理教育仅停留在学校教育阶段。我国大多数医院多未建立护理伦理学教育模式,没有将护理伦理学纳入继续教育中,这使得临床护理伦理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护理伦理教育缺乏连续性。

  3 临床护理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3.1 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伦理支撑

  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是否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及流程,主要取决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9]。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相对分散,按不同的分工实施技术操作、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工作。护理内容涉及范围广,种类繁杂重且复性的工作较多,分工细,服务性强。加之,班次不同独立工作的机会多,容易出现差错和缺陷,尤其是夜间工作,人员较少,无人监督时,护理人员凭借道德观念,对护理事业的忠诚和自己的良心,自觉的履行职责。护理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道德的情感更胜一筹。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工作责任心差,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是伤残和死亡,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令人深省。因此,护理道德水平高低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不能忽视,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10]。

  3.2 伦理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外学者认为: 伦理是理解和检验道德生活方式的一系列称谓[11]。伦理护理教育是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一系列的伦理行为干预,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陶冶和塑造护理人员的品质,使护理伦理道德规范和原则转化为护理人员的内在修养,提高护理伦理道德境界,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伦理规范,能够正确行使护理权利和义务,强化意识,加强道德修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伦理素质,提升护理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优质、安全、满足患者需求的医疗护理服务是关乎一个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核心所在。然而,高质量的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沟通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还需要掌握护理伦理及人文知识[12]。本文 将从如何在临床护士中建立伦理认知模式,展开以下探讨。

  作为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打交道的护理事业, 迫切地呼唤着护士们的爱心与奉献, 迫切地需要大批忠诚于护理事业并有才干、有创新的护士来演绎实现。目前有些临床护士缺乏同情心和爱心,轻视甚至厌恶护理工作, 而且缺乏社会伦理、心理等人文学科知识。因而,需要构建临床护士伦理认知模式,进行护理职业的伦理道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要引入护理伦理的性相关内容,培养她们对从事护理事业的热情、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良好的伦理道德素养。护理伦理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护理质量的好坏。护理质量就像一面镜子,它能真实的反映出护理人员道德修养,护理事业上的有志之士和护理界的杰出人才都具备较高的伦理道德境界。

  4临床护士的伦理认知模式构建

  4.1 伦理认知模式构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道德的缺失,会使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置护理伦理的规范与道德于不顾,从而导致患者利益受损。基于此,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认识,笔者通过对临床护士的伦理认知模式构建,以期对现阶段问题得以突破,见图1。

  通过对护士伦理认知的构建,使临床护士增进护理伦理知识,补充自身伦理缺陷;树立伦理认知理念,提高其临床护理中的伦理决策能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医学也转变了模式,知识在更新、技术在完善,以往从学校获得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更新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2伦理认知构建目标

  临床护士伦理认知的构建的目标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较高的伦理素养。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死亡将源于我们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这一变化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想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护理人员的伦理修养非常重要。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不仅体现在服务态度上,还体现在服务效果上。

  4.3 伦理认知构建机制

  4.3.1 构建系统的伦理教育模式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伦理理论、接受过系统的伦理知识训练、具有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才能妥善处理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因此,护理伦理教育应侧重培养实践中的决策能力,更重视的是一种伦理认知能力的培养。

  临床护士培训中建立伦理再教育体系,制定相关的制度,将伦理培训有计划的纳入护士的继续教育中,将其与岗前培训、技术操作、理论考核、年度考评、职称晋升等相挂钩。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伦理查房和个案讨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讲座、招开座谈会、组织讨论会、答疑解析等,加强临床护士的伦理知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伦理难题,使患者享受到有尊严的、优质的护理。

  4.3.2 构建伦理规范模式 护理伦理规范是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现在临床护理中没有相应的护理伦理规范来指导工作,我们应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伦理规范。规范的模式要以简洁鲜明的文字对护理人员的尽职献身、热情和蔼、勤奋谨慎、求真进取等方面进行规范,使之成为护理人员行动的准则和依据,服务于临床护理中, 用于指导护士的行为,给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文化护理。

  4.3.3 构建评价模式 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定量既定性的模式对教育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测量、分析和判断过程,主要包括评价目的、对象和内容,建立价值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形成判断、严谨和指导决策。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制订各级工作职责及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根据检查结构整改,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既系统的规范了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又使每个护士能够理解护理质量控制。目标管理明确,护理服务的环节、细节能够受到控制,每位护士都能了解评价内容、掌控标准,将被动管理形式转变为全体护士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的形式。进行持续的、动态的质量控制,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绩效分配, 用以激励临床护士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开发护士的潜能,使护理管理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转变,最终实现护理服务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

  4.3.4 构建伦理养成模式 护士的伦理素质在护理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我们护理人员必备的、不可缺失的部分。伦理道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动态的促进临床护士形成较高的伦理素质。伦理养成模式就是将护士伦理培训、伦理规范、伦理评价与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相结合,进行分析,查找不足与缺陷后进行整改,按照整改措施执行,观察实施效果,最终使临床护士形成较高的伦理素养。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实施,使护理质量提高了,但我们不能忽视护理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要将伦理理念贯穿于护理的始终。通过伦理认知模式的构建,以仁爱之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将优质护理服务升华。

  [参考文献]

  [1] 吴国芳. 人性化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10(5):117.

  [2] 王贵芳. 护理伦理的重要性与临床缺憾[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137-138.

  [3] 刘学英,胡鸽,邓雪艳.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8):60-63.

  [4] 郭月霞. 护理道德在基础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19):179.

  [5] 董瑞馨.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实用医药杂志,2011,4(28):359.

  [6] 代后珍. 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57-158.

  [7] 蔡连玉. 中美信息伦理教育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7,10:70-74.

  [8] 尹自芳,姜安雁. 中美护理本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较[J]. 护理管理杂志,2005,12(5):21-24.

  [9] 马飞. 护士素质与护理道德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0,6(12):159.

  [10] 陈可吟. 新医学模式下护理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6(22):773-775.

  [11] 彭美慈. 护理伦理学与问题为导向学习[J]. 中华护理教育,2004,9(1):21-23.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篇10

  【关键词】 实习护士 养成教育 思路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包括正确的行为指导,也包括良好的习惯训练。习惯养成教育在西方国家研究较成熟,如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提出英国教育的目的:有德、有用、有能力。即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道德,还必须有学问。在我国研究养成教育有孔子、夏丐尊、叶圣陶等,最终使养成教育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叶圣陶。现将养成教育的概念运用到实习护士的带教,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养成教育的思路也与一般中小学的养成教育有所不同。

  1 目前实习护士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年普通高中扩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下降,但护生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2)护士就业实行合同制,面对就业的不确定性,对前途感到迷茫;(3)护生实习时多为17-19岁,该年龄段的孩子道德观、价值观都不成熟,正处在易变易教育的年龄段;(4)90后的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习惯于独立地比较和判断,但多数情况判断和比较有失偏颇。(5)他们渴望学习新的东西,但真正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行动并不多。

  2 养成教育的思路

  2.1实习期间加强其职业道德的教育,有利于护士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作为带教老师,要树立榜样作用,为人师表,展示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职业道德的养成,重点强调“慎独”,慎独在《辞海》中的解释,在独处时,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护理是直接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护士的道德水准直接支配和影响护理行为,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1]。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方面,护理工作经常要护士独自一人进行,而且服务的对象自身又是身患疾病需要更多关爱的人,能否认真负责,准确完成护理任务,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护士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自律性,因而其“慎独”精神要求较其其他行业更高更严[2]。例如,当你给病治疗时,是否严格无菌操作,配制药液时是否准确无误,严格操作规程;工作时是先考虑病人利于,还是先考虑自己方便,是否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夜间独自值班时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按要求护理病人、巡视病房、观察病情等。

  2.2安全责任意识的养成,在执医疗护理临床服务中,要有很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同时也保护自己。实习护士进入临床实习时,一定要逐渐培养安全责任意识,技术可以熟能生巧,安全责任是不断强化养成的,如执行医嘱,护理处置或护理病人时,严格操作规程,无菌观念。“三查”、“八对”一注意等,每个环节要认真执行。不能遗漏或马虎了事。只有不断强化,才能养成很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应该是实习护士要上的第一课。

  2.3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一样,是一门不断发展、创新的学科,护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护理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护士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进入实习、工作后有的已经陈旧老化,这就要求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有计划的针对实习护士举办讲座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带教老师要多提问,留问题,让实习护士去思考、查资料、找答案,或是共同探讨问题,要不断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清。护理是终身学习职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

  2.4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养成,实习护士进入临床学习,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护理技术操作是陌生的,也不敢随意去做,作为带教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从简单的肌注、皮试,到复杂的护理技术。老师的示范就是标准,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技术不是一天能练成的,是一个学习、养成的过程。

  2.5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带教老师在带教学生时,尽量不把太多负面信息传递学生,比如太多的报怨,工作辛苦、医疗环境差、待遇低,护患关系恶烈等,同事之间不要相互报怨、抵毁,应正面引导护生学习,如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建立良好的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对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应该明 白,护理工作确实辛苦,实行三班制,工作不规律,生物钟颠倒,容易导致护士免疫功能下降,作为护士一定要注意体育煅练和休息,调理好自己的身体,锻炼身体和保健的习惯是养成的,首先要有健康的理念,信息决定行动。

  一般认为,护士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3]。护士的基本素质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学习培养过程,学校的学习是基础,真正的养成教育开始于实习阶段,因此教学医院或提供实习教育的综合医院,制定完整的、系统的护士养成教育计划和实施安案,从护士开始进入临床学习,由综合素质高,有经验的临床护士带教,对实习护士连续的可评估的养成教育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对护士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郭红梅,王秀花.护士慎独意识对护理工作的意义[J].职业健康,2007,23(24):2359-2360.

上一篇:零度写作与人的自由-项晓敏.pdf
下一篇:杨辉论陈彦专辑丨“道”“技”之辩:陈彦《主角》别解—以《说秦腔》为参照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