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如何看待中文系?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突然好奇,大家对中文系有什么想法,你们眼中的中文系,中文学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中文系,应该是大学所有专业里知名度最高的专业之一。以至于很多文艺青年(比如我)从小就有着考上北大中文系的梦想。

  中文系应该是绝大部分学校都会设置的,很多工科学校也会有汉语言文学专业。

  这一侧面反映了中文系是有表面和潜在的意义的。

  一、关于中文系的极简史

  中文系在近现代史上有着辉煌的地位和优良的传统,民国时期清华、北大的中文系大师云集,撑起了学术研究和思想启蒙的天空。

  早期的中文系除了教大家研究唐诗宋词,文献考据,西方文学……等文学外,还扮演着引领时代进步、传承古典文化、吸收西方思想的角色,他们在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已成气候的西方文学之间找到了平衡,在历史的坐标点上,宣传白话文,为中华文化向前发展做出了激进而又积极的探索。

  而且很多学者既是教授又是受人尊敬的学术明星,是社会地位非常高的一群人。

  过了半个世纪,进入80年代,中文系依然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据说当时的很多高考状元也会考虑中文系作为目标。现在呢,高考状元还是选择管理、商科、法学的比较多吧。

  中文系的受冷落,我是没有研究过的。但随着90年代整个文学的退居二线,失去了社会轰动效应,中文系的地位下滑,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然后,30年后的今天,就有了题主的疑惑:中文系有什么用呢?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明日黄花的学科有了质疑。现在,影视剧、综艺、短视频、游戏就能占据很多人的大部分空闲时间,严肃文学早已经在大众的视野中几乎消失了,只有网络小说的市场还在生长。

  二、失去中文系,文化就失去了软骨

  尽管中文系总是被质疑,但大学的中文专业很少有缩招的情况。在一些学校,文学院还是规模最大(美女也最多)的学院之一。当然,里面也包括了广告学、新闻传播甚至考古学这样的专业。这也侧面反映了,文学对一个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来说,的确很重要。只有文学这个大类,能把这么丰富的专业统筹在一起。

  在历史、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等人文社科里面,文学应该是最接近大众,也是离影视最近的学科。历史虽然包含面最广,严格来说,文学史也属于历史,但是历史专业却经常不被历史爱好者选择。现在的很多读者也是通过文学作品才去了解历史。

  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文学的确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里就不用详细展开了。古代没有中文系,但还是有很多优秀的文学批评者,比如写出《文心雕龙》的刘勰,编纂《文选》的萧统,以及后来的金圣叹,等等。

  我是学现当代文学的。我们专业研究的,主要是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这段时期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和近现代史,和思想文化离得非常近,受国内历史形势变动影响很大,可以说是历史的晴雨表。而且也受西方文学的影响比较大,受古代文学影响倒不那么突出了。

  可以说,研究这百年的文学史,离不来百年中国的苦难与辉煌;研究百年历史,也离不开那些文学现象和文学家,比如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胡适、陈独秀,也都是彪炳文学史的人物。

  文学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始终是扭拧在一起。直到近三十年,才逐渐弱化。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指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感时忧国”的传统,从屈原到杜甫,到辛弃疾岳飞,再到鲁迅,都有着对政治的介入和对时代的深刻思考。早在孔子时代,就提出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观群怨”指代的正是诗或者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文艺学的教材中,也都会提到文学的三大基本社会作用是: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

  你如果想感受盛唐气象,是会去史书中查找呢,还是去从李白的诗歌和杜甫的人生中去查找?

  你如果想去探究国民性问题,是拿起社会学的著作呢,还是先去看看鲁迅先生的杂文和小说?

  提到北宋抗金,谁又能不想起岳飞的名篇《满江红》?

  文学或者诗歌在唐之前大多是高居庙堂的,是承担着时代使命的。宋代以来,世俗文化逐渐兴起,话本、小说开始发展起来,文学开始服务于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供娱乐消遣。但是直到清末,诗歌的地位都是最高的。“小说”永远都是“小”说。

  直到1980年代,诗歌依然是受欢迎的。北岛、舒婷、顾城等人的朦胧诗唤醒了一代中国青年沉睡的青春,振奋了被压抑和被损害的灵魂。他们这一批诗人是当之无愧的时代启蒙者。是具有政治性的。

  当然,启蒙思潮没有持续多久,诗歌便掉落神坛。到了90年代,只有席慕蓉、汪国真的诗歌才掀起了水花,中文系研究的诗歌已经圈子化,不为大众所知晓了。

  如今,不止是诗歌,整个文学都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中文系还是那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中文系,再过几百年,可能没有人知道李白杜甫鲁迅好在哪里了。

  没有人知道白话文是怎样和文言文衔接的。

  没有人能读懂象形文化背后的文化底蕴了。

  而且,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也是中文系的教授和学者,精挑细选编出来的。

  三、学文学的人能去做什么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文学的实际作用的确越来越小了。

  学文学的人,主要有以下几条道路:中小学老师、公务员(选调生)、国企、出版、新闻传媒、读硕读博……

  你临近毕业,去参加比较商业化的行业(比如地产)的面试,就会觉得自己很另类了,除非是自己有过过硬的相关经验,否则是很难竞争过那些商科的应聘者的。

  文字工作者在体制内的地位一如既往地重要,而且不可替代性比较强。在体制内,我们都把这叫做“笔杆子”,给领导写报告、写材料、爬格子,算是行政综合和党群部门比较核心的能力。在“办文、办会、办事”中,写文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写东西比起来,迎来送往等办事也就没那么难了。

  很多国企也倾向于要思政专业的,或者哲学,比起中文的抒情风格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可能更懂政治、更理性。

  在私企或者创意行业,文字工作者的重要性和薪资待遇并不如业务部门。比如你做自媒体,插画师、ps员工的待遇一般是高于文案工作者的。文字很多人都可以写,但是画图不是谁都可以画的。

  文字能力对各行各业都很重要,写ppt、做工作汇报、打请示、写策划,都离不开写作能力和逻辑能力。

  只不过文字写作者的价值是比较隐性的,而且用的工具(word)也比较简单,很多时候是不能直观看出来的。比如你写了一篇领导讲话稿,领导向上级领导读了,上级领导觉得不错,但也就止步于此了。没有给你们带来什么价值。

  你平时给领导忙里忙外,做了很多沟通协调的工作,或者你用三寸不烂之舌,给公司承接了几个亿的项目,这都是立竿见影的,很容易看到成效的。

  整体来说,文字工作者需要向上走,才能更受重视,因为上级的格局更高,对写文也更重视,当然写文的难度也会更大。在基层都是办实事的,你写的再水平高,没有人看和重视;到了更高级别,就会对文字材料中的每句话、每个词都会字斟句酌,尽可能做到一字不易。

  在大部分人眼中,中文系的光环的确已经消失,和金融、法学完全没法比。实际上来看,中文系对口的职业也很难和高薪挂上钩了。但心怀文学梦的人依然层出不穷,中文依然不会消亡。

  因为想象和幻想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能,是人类成为万物主宰的必要条件。而文学,恰是想象和幻想的最佳入口之一。

上一篇:高中生综合素质家长评语
下一篇:读商科能有前途吗?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