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电影《毕业生》中的象征意义
[摘 要] 1967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毕业生》富含象征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我们会看出其中主要人物、场景、物品都是时代人、片中人形象的映射和象征。年轻人痛恨成年社会的虚伪、糜烂,虽则有短暂的迷失乃至堕落,最终不愿受人摆布,追求自由和美好的爱情。中年人整体上维护现有传统而阻挠子女抗争,享受安逸生活,关爱却不能理解子女,尽管有为追求个人解放而不惜勾引年轻人的放荡者,然而他们并未失去为人父母的本分。
[关键词] 电影;《毕业生》;象征意义
由麦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执导的美国电影《毕业生》自1967年上映以来广受关注。影片中广泛采用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给其中的人物、场景、物品等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同时巧妙地与现实接合,既丰富了电影的思想内涵,映射出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物质富足和人精神的迷茫及社会症结,又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
(一)本杰明
男主角本杰明(Benjamin)刚刚大学毕业,成绩优秀,家境富裕,父辈依然为他安排好了道路:继续深造或者进入父辈的公司,前途看似一片光明。他不想走这条平坦大道,他想与众不同,却又不知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更不知道怎样去与父辈抗争。在这种困惑和压抑之下,禁不住父亲生意伙伴的妻子罗宾逊夫人(Mrs.Robinson)的引诱,堕落成她发泄的工具,本杰明自己也借此夜夜放纵自己的身体。几个月过去了,他精神的空虚和不安越来越严重,他白日里干脆趴在家里游泳池的充气垫上发呆。他是如此无所事事、不知所终,以至于他的父亲忍无可忍,质问他:四年大学苦读为了什么,为什么不开始做些正经事?本杰明总感觉被什么牵着鼻子,正因为如此,当他被逼去约会罗宾逊夫妇的女儿伊琳(Elaine)时,他不但飙车,抽烟,而且把女孩带去观看粗俗、的脱衣舞,故意破坏约会。可是当看到女孩因被羞辱而痛哭流泪时,他内心真正的纯真和善良终于显现,他向善良的女孩吐露心声,坦言自毕业后不知道做什么,时时有种被迫粗鲁的冲动。他感觉自己在玩一种自己不知道规则的游戏,游戏规则由错误的人所制定,或者说规则不是谁制定的,而是一直存在的。本杰明在同龄人善良的伊琳面前开始袒露心扉,把自己不愿受传统摆布的痛苦和不知如何反抗的苦恼倾诉出来。审视本杰明生活的美国社会就很容易能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物质富足、制度完备、传统成熟,美国社会快速进入青年化。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婴儿潮”一代开阔了眼界。他们更容易接受社会、技术和文化变革的事实,更喜欢质疑,自我意识也更加强烈。[1]社会对汹涌而来的青年潮,其安置和接纳无法调适到位,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青年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又因“冷战”局势的恶化、美国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等特殊氛围而进一步突出,最终引发了影响深远的反文化运动。反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60年生在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等方面的政治、文化领域的反抗运动。该运动主要反映对主流文化、对现存制度的不满与批判,对妇女、对少数民族处境的同情,对和平和自由的渴望。[2]年轻人的价值观处于转型期,年轻人对旧秩序、传统价值观的合理性产生质疑,体现了新一代思想观念的颠覆性和破坏性,[3]试图冲破成人社会的种种束缚,重建民主的文化价值观。《毕业生》真实地反映了60年代大学生内心的彷徨和冲突。[4]
电影发展到本杰明与伊琳相爱,纯洁爱情的降临使本杰明开始醒悟,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与心爱的女人共度一生,即便遇到重重困难也要勇敢追求。本杰明终于不再迷失,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他告诉父母娶伊琳是他作的决定。(It's a decision I've made.)追求爱情象征着对梦想的追求,虽经历重重困难两人最终牵手,象征着年轻人经历磨难后一定能实现梦想。其中本杰明遭遇的各种阻碍象征着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阻碍正如考验,只有勇于追求梦想的人才能梦想成真。
(二)罗宾逊夫人
罗宾逊夫人是一个工于心计、空虚而压抑的家庭妇女,她的生活除了做家务、应酬之外,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丈夫的生意不需要她,女儿读大学不需要她,她没有什么爱好,经过常年的家务操劳和磨砺甚至完全忘记了大学所学习的专业“艺术”。她处心积虑地比自己小20岁不谙世事的本杰明,为的是填补空虚与苦闷。同时她又不愿放弃丈夫所给予的物质享受和声望地位。后来为阻止本杰明与自己女儿来往而威胁恫吓,甚至不惜向女儿说出与本杰明的关系,部分原因是要留住情人以便继续泄欲,更多的是出于母爱怕女儿受到伤害,她内心的母爱尚未泯灭。
这样一个吸烟酗酒的女人依靠丈夫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不甘寂寞,借助于放纵自己,追求个人解放。面对本杰明的惊慌和拒绝,她从容不迫,表示随时欢迎本杰明找她,这样厚颜的行为象征着社会中的罪恶,她对本杰明的诱惑好比社会上种种邪恶的力量对年轻人的侵蚀和引诱。她告诉女儿本杰明污辱了她,其卑鄙、虚伪让人不齿。虽然如此,但是她对女儿的爱是不假的,母性犹存,表明虽然社会上有各种恶魔,但是父母对于青年人的热爱还在。后来她和丈夫竭力安排女儿匆匆出嫁,以摆脱本杰明的追求,其本意还是保护女儿,虽然方式不妥,其行为意在爱护。后来,她的丈夫发现了她与本杰明的,十分愤慨,不顾名声,决定与她离婚,她最终为罪恶失去了家庭和名节,付出沉重代价。
结合时代背景不难理解罗宾逊夫人的所作所为。在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很长时期里,清教关于性道德的观念一直制约着大多数人的生活。该观念不严格约束男人的婚外,而要求妻子把婚姻中的看做生儿育女的义务。当时反文化运动中“妇女解放”派提出“性革命”,指出妇女发生的婚前或婚外如同妇女在各方面应争取和男子同等的权利和自由一样,她们也应当有主动追求性的满足的机会。这时医学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广泛普及为“性革命”泛起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加之媒体广泛涉及,给那些要求“性解放”的男女做了示范指导。传统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显得陈腐过时,对也由谨惧、持重变得胆大、开放,甚至出现不少放任的现象,给社会风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单亲家庭、未婚妈妈、弃儿等问题造成社会动荡。[5]妇女要求在各个领域的平等是正当的,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把长期形成的人们应该保持的做人的行为道德标准统统否定并加以摈弃,只会给社会造成严重恶果,并遭到社会的无情的报复。[6]
罗宾逊夫人的形象象征着当时通过这种性解放方式追求个人解放的妇女,要求从麻木、空虚的家庭生活中解脱出来。追求个人解放对自我、人性和自然的回归,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她在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上的极端和偏执,是非理性的。其出发点不错,错在方式,受到惩罚,是社会做出的必然反应,她的行径哪怕在当今社会也是不道德的,难逃惩戒。
(三)伊琳
伊琳,一个善良、美丽、纯洁的大学生,影片中她出场与本杰明约会穿上了洁白的外套和粉红的内衣,表明她对爱情充满期待。她本该享受美好的爱情,可是在被父辈安排的约会中,惨遭本杰明羞辱,在被迫观看脱衣舞时痛哭流涕。她是纯洁的,禁不住脱衣舞娘的骚扰而落泪。她是宽容、善良的,在听到本杰明解释自己因为厌倦被逼约会而故意为难她时,在听到本杰明倾诉自己的失足(错误地与一个有夫之妇发生关系)时,甚至在得知本杰明是受到母亲的诱惑才与母亲有时,相信他原谅他。她是本杰明的同龄人,能够理解本杰明所经历的压抑、迷惑。她是善解人意的,在泰福酒店(Taft Hotel)看到那里的门童、侍者、酒保等人称呼本杰明为“Mr.Gladstone(本杰明与罗宾逊夫人鬼混时使用的假名)”时她很吃惊,随后看到本杰明忧虑重重便试探地询问他是否因为某人而苦恼,她的敏感和善解人意促使本杰明吐露心声。她是真实的,发现母亲与本杰明的关系后,对本杰明大声喊叫:“出去,出去!”同时,她也难逃受父辈摆布的现实,安排她与本杰明约会、安排她匆匆与并不爱的人举行婚礼。最初,她缺乏反抗的勇气,在给本杰明的留言中她写道,我爱你,可是爱无济于事(I love you,but it would never work out)。不过当她看到为追她而疲惫不堪仍呼喊自己的本杰明时,她觉醒了,逃离了婚礼现场。
对于本杰明而言,伊琳象征着真善美和梦想。她的善良、善解人意深深地吸引了本杰明,爱情降临在这对年轻人身上。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中,她和本杰明坐在公交车上,她手上还戴着结婚戒指,表明两人虽然暂时冲出了阻挠,但是前途未卜,可能还要经历更多的磨难,最终两人能否结合并幸福生活,还是未知数。仔细观看,两人目光坚定,相信她和他能坚持理想,去探索自己的道路。
(四)布兰多克夫人
本杰明的母亲(Mrs.Braddock)尊重孩子,却粗心大意,与本杰明缺乏沟通,不能理解儿子。以本杰明剃胡须时母亲过来了解他夜夜外出的情况为例,出于女性的细腻和作为母亲的感觉,她知道儿子夜夜外出,白日归来,明显有事情瞒着她,她出于关心,询问儿子,却又顾及儿子的感受,一再表示,如果本杰明不想告诉她,他可以不说(You don't have to tell me if you don't want to.)。这样的暗示下,本杰明不可能把自己经历的被引诱和这些违背伦理之事告诉她,不可能与她交流,因为她似乎并不太想知道他所经历的,她好像没有察觉儿子的迷惑、空虚、不安情结,或者说,她察觉到了,可是不想干涉,给儿子自由,让他自己抉择,殊不知,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儿子需要理解和支持,需要指导,她却没有给予。
布兰多克夫人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的母亲,忙于社交和享受生活,疏忽了与孩子的交流,久而久之,隔阂越发厚实,相互间除了客气,没有交流和理解。在这次与儿子的谈话中,她听出也看到儿子有事隐瞒,但是既然儿子不愿说,为了不让儿子编谎话,她结束了谈话,谈话没有任何结果,也许反而让本杰明更加不愿对母亲谈论自己的心思,捂得更紧或者更加肆无忌惮地夜夜出去鬼混:反正父母不管。
二、主要场景的象征意义
(一)机场
电影一开始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呆坐在飞机内的本杰明,接着是本杰明呆站在机场的自动扶梯上,与四周格格不入,眼神空洞、恍惚,看起来像极了一件被快递的物品,毫无大学生的生机和活力。结合本杰明的毕业生身份可以猜测,本杰明还没有从学生身份顺利过渡到社会人角色,虽然他离开了大学,一路上,他根本没有把自己融入环境,独自想着心思,茫然地看着社会。
(二)欢迎宴会
本杰明有意避开家人和朋友,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发呆。朋友邀请他加入塑料行业,父亲想让他继续深造,他不置可否,发愁于找不到与众不同的前途。他从门缝、窗户窥视着外面喧闹的人们,不顾他们的关心和询问,不想进入他们的圈子,在他看来父母的朋友不会成为他的朋友,因而不愿与他们过多交往。
(三)生日聚会
本杰明被迫穿上笨重的潜水服进行潜水表演。潜水服把他与周围隔开,他听不到大家的谈笑,只能听到自己粗重的呼吸声,看到别人扭曲的形象,他呆在水里,一动不动,只有呼吸带来的池水冒泡声。这个聚会让我们看到本杰明拒绝与人交往,害怕受他人影响,即便父母也不行。这样的场景无疑象征着本杰明这个年轻人的象征,因为不明确未来的生活道路,对自己的存在意义产生疑问,他正经历着自我认识不清,无法处理与他人关系的心理阶段,因而害怕与人亲密接触,自我认同危机意识当头。
(四)教堂
本杰明历经种种困难,终于找到伊琳结婚的教堂,可是他看到结婚仪式已经结束,新郎正要亲吻新娘,伤心绝望之余,他声声哀号呼唤着伊琳,尽最后的力气,试图唤回女孩,参加婚礼的人发出一片咒骂声,罗宾逊先生大声呵斥本杰明。伊琳本来麻木地做着傀儡新娘,突然看到所爱的本杰明,看到他的失魂落魄,看到他的绝望伤心,看到他的真心诚意,也看到了自己不想要这个婚姻,她顿然觉醒,大声回应他,而罗宾逊夫人阻止女儿说“It's too late.”(太晚了),伊琳却对母亲说,“Not for me”(对我来说不晚),与本杰明双双离开。教堂的十字架充当了他们的保护神,众人惧怕其神圣,不敢与本杰明厮打,这样两人才得以脱身。
三、主要物品的象征意义
(一)红色跑车
红色的跑车是影片中本杰明的大学毕业礼物。父母特意挑选一辆红色的跑车送给儿子可谓用心良苦,在美国人看来,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这辆火红的车承载着本杰明夫妇对于儿子走向社会的大力支持,希望儿子勇敢和强大。可是,本杰明最初根本没有懂父母之心。他开着这辆车,送罗宾逊夫人回家,受到诱惑,陷入后者的,开始一段被人玩弄的生活。观众看到的是本杰明的迷失和堕落。后来开着这辆车,他初次约会伊琳,向她倾诉自己的苦恼,讲述自己的堕落,得到女孩的理解和谅解,两人开始相爱。观众看到的是本杰明找到知己和爱人,找到自我。最后开着这辆车,他开始追逐伊琳的征程,从大学到教堂,一路颠簸,一路汗水,让观众看到的是本杰明找到自我,勇敢追求爱情,最终换回爱人,同赴未来。
(二)金鱼缸
养着各色热带鱼的金鱼缸摆放在本杰明房间里,电影中多次出现本杰明凝视它的镜头,鱼儿欢快地游动,本杰明却心情凝重,无论是在被父亲叫着去见庆祝自己毕业的客人时,还是与罗宾逊夫人鬼混期间,还是被伊琳赶走后,本杰明躲在阴暗的房间里,或者茫然、无助,或者空虚、不安,或者挣扎、抗争,他的阴郁、迷失的心境与活泼、灵动的鱼儿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金鱼只能在鱼缸内活动,不能到广阔的海洋或者河流中自由生活,也象征了本杰明缺乏应有的自由空间,受到成人社会的诸多约束。
(三)游泳池中的充气垫
本杰明趴在自家游泳池中的充气垫的镜头应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次镜头中,他的身边还睡着罗宾逊夫人。这个垫子承载着本杰明几多忧愁、几多迷茫、几多罪恶感啊。可是,表面上,他装作若无其事,以至于父亲很不理解他,问他在垫子上干什么,本杰明则说在游泳池中飘荡很舒适(It's comfortable just to drift here.),根本不向父亲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游泳池中的充气垫与本杰明生日宴会上的潜水服一样,是本杰明把自己与社会隔离的武器,他满腹心事地趴在垫子上,对于父母的询问故作姿态,掩饰真实想法,担心受到误解、责备或者攻击。由此看出父子之间的代沟,父亲和儿子怀有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难以消除的隔阂,两代人之间就好比有一堵无形的墙,相互看不懂。
(四)美国国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里一面美国国旗迎风飘扬,热烈抢眼,本杰明坐在喷泉旁,等待伊琳,落魄失落。国旗象征着发展势头正猛的美国,本杰明这个年轻人的代表人物,却对前途深感忧虑。也许他的内心在想他和罗宾逊夫人的肮脏关系,想到他之所以沦落为她的情人错误在谁,由此想到父辈所代表的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庸俗、虚伪与糜烂,想到这种肮脏关系连累到他难以获得纯洁的爱情,他懊恼不已、不断自责。
空中国旗飘飘,红、白、蓝三色分明,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象征正义。国旗是美国宪法以及权利法案所保障的所有自由的象征,也是个人自由的象征。早在动身来追伊琳时本杰明就向父母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带着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爱情的勇气他来到伊琳所读的大学,等待女孩的时候他看到高高飘扬的国旗,相信本杰明更加坚定了追求爱情的勇气,因为他有获得爱情的自由。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能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诉说一些人一些事,更能引发人的深层思考,折射出某些时代特征,甚至症结,推广某些积极的理念、引人上进、推动社会进步。《毕业生》揭露了父辈传统家庭价值观的虚伪,宣扬了自由的、纯真的青年人的爱情。它真实地反映了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是一曲60年代青年大学生新伦理和新价值的颂歌。[4]《毕业生》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因为编导者对于当时社会的人文关怀和心灵体察、对社会深层问题的发掘与表现,[7]这部电影值得我们反复观赏,揣摩其中的象征意义,加深对那个时代及其中人物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黄瑞玲.浅议美国反文化运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3).
[2] 赵梅.美国反文化运动探源[J].美国研究,2000(01).
[3] 余祖晨,周正贻.美国电影《毕业生》主人公的人格成长分析[J].电影文学,2008(19).
[4] 胡小芬.好莱坞青年反叛电影与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J].青年研究,2010(06).
[5] [美]麦隆·马格尼特.梦想与梦魇——六十年代给下层阶级留下的遗产[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5-17.
[6] 蔡曙光.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及其对青年人的影响[J].青年研究,1983(04).
[7] 吴彩云.《毕业生》:诱惑与梦想[J].电影文学,2009(17).
[作者简介] 赵玉娟(1974— ),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