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棕榈、金狮奖都不如这部漫威动画片
#本期新片
蜘蛛侠:平行宇宙
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
导演: 鲍勃·佩尔西凯蒂 / 彼得·拉姆齐 / 罗德尼·罗斯曼
编剧: 菲尔·罗德 / 罗德尼·罗斯曼 / 布莱恩·本迪斯
主演: 沙梅克·摩尔 / 杰克·约翰逊 / 海莉·斯坦菲尔德...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动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18-12-21(中国大陆) / 2018-12-14(美国)
片长: 116分钟(中国大陆) / 117分钟(美国)
观看状态:院线上映中
北美媒体Metacritics:87/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4.2/5
IMDb: 8.8/10
豆瓣:9.0/10
深焦评分84/100
把噗,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在读
95/100
年度最燃电影。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下,裹藏着纯粹的成长主题。如同《远大前程》是一部成长小说,《蜘蛛侠:平行宇宙》是一部成长电影:一个男孩如何通过承担责任成长为男人。故事虽然老套,但这种价值观比起迪士尼动画里幼稚的价值观是多么可取。漫威那些同样弱智的真人电影,恐怕也可以去厕所先哭会了。动画的自由赋予整部电影在电影、漫画和游戏三者间自由切换的绝对活力,年度最佳之一!
圆首的秘书,首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小津电影爱好者
88/100
《蜘蛛侠:平行宇宙》是一部漫威电影。这是一句废话,但要从两方面说:一方面,在视觉创意和空间呈现上,影片在今年所有动画片里罕有敌手,几项视效专利绝对不是盖的,而根本上说,这又得归功于影片从各个角度重新归拢了“次元”这个概念——2D和3D,漫画和动画,日漫和美漫,代表“过去”的黑白和“现在”的彩色,以及物理上的次元:水平的和垂直的,此宇宙和彼宇宙。它源于漫威,但也高于漫威,两个小时看下来,绝对让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影片的文本厚度却始终滞留在漫威次元里,实在有点尴尬,哪怕一股脑地把男性与女性、白人与黑人、人与动物、儿子与父亲等等揉进故事当中,未免还是有些单薄。
Peter Cat,深焦主编
87/100
除却主流商业电影相对保守剧作和意识形态平衡,《蜘蛛侠:平行宇宙》在影像调度想象力、视听多元调性杂糅上不仅无所拘束不自设禁区,且完成度高的吓人。当许多艺术电影还在小心翼翼维持着一种单一美学氛围“神话”时,好莱坞最杰出电影人已经自如将风格抄之于股掌之间,转化为雅俗共赏的消费品。再应了那个简单道理,最好好莱坞电影永远也就是每个时代最好的“前卫”电影。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75/100
不同于其他超级英雄电影的是,借助蜘蛛侠这一形象的公众认知度,可以省略太多的不必要。人物出场时唯一以展示为核心的桥段,也通过四次反复形成了独特的趣味。在此基础上,动画天然具有的想象力优势充分发挥,其中的一些处理与《盛夏》中最惊艳的MV片段亦有所相似。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75/100
阿萨亚斯的言论再次被验证:好莱坞用最顶尖的技术生产最大众的实验艺术。剧作的常规、口水和瘦小被迈出通俗半步的视听调度所托起,漫威&迪士尼惯用的审美定式被丢弃,已消失十余年的汉纳·巴贝特卡通风格在此重振雄风。
国际制片人柏林课程,报名截止倒计时!
罗马
Roma
导演: 阿方索·卡隆
编剧: 阿方索·卡隆
主演: 雅利扎·阿巴里西奥 / 玛丽娜·德·塔维拉 / 迭戈·科蒂娜·奥特里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墨西哥 / 美国
语言: 西班牙语 / 米斯特克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2(中国大陆) / 2018-08-30(威尼斯电影节) / 2018-12-14(美国)
片长: 135分钟
观看状态:已带中字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96/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4.2/5
IMDb: 8.4/10
豆瓣:8.2/10
深焦评分67/100
圆首的秘书,首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小津电影爱好者
90/100
认为《罗马》是一部以私人记忆编织出来的电影是不公允的,因为首先这里面就不存在一个纯粹私人的视角。我们不会知道卡隆到底是片中的哪个小孩,甚至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其中的一个小孩。因此,这里面其实充满了卡隆本人对当时世界的种种想象。他希望我们“观看”克莱奥的生活,与此同时也观看她周边的一切,哪怕永远无法接近。尽管如此,那些我们永远无法接近的表象,已经足够惊心动魄,足够感人肺腑。
良卓月,电影学硕士,影视策划、写作者
80/100
《罗马》反复在大与小二者间辩证:横摇宽银幕视域是大,角色是小;运动广场的阵仗是大,肢体动作是小;历史是大,个体是小;罗马帝国是大,罗马街区是小。比起那些时而无法被解释的大,阿方索似乎更在意把小置于大之中,赞颂小的价值。正如海报上,那一种由微弱的小所聚集起的拥有力量的姿势。如此想来这部电影的主题便与《人类之子》《地心引力》等导演前作是统一的。
bastard,影迷,乐迷,待业
80/100
卡隆用一种观看的接近冷酷的视角去讲述一段充满温情的保姆的故事,而这似乎与湿润的回忆保持了一种布尔乔亚式的距离,像是两条没有交集的渐近线。但这种客观视角又十分有效地描绘出可莉奥和她周遭环境复杂的关系,无论是性别的、阶级的还是家庭的。几个场景(分娩、海中救人等)塑造十分有力,展现出了大道至简的调度技巧,也成功引起共情,可惜总体感染力仍然欠奉,下次可以让卢贝兹基回来了。
何阿岚,香港人,写电影的事为业,CinemAround 成员
75/100
为何黑白?镜头每处移动的理由都令我质疑影像的“客观性”在哪?阿方索是要表现时代,但时代与这家庭的关系在那裡?这家庭与时代就像在平行发展一样,电影的私人性质又在那儿?难道拍自己的社区就可以让为半自传体吗?又例如称赞为人文电影,电影关注的是什么?被套上太多名号了,我只是对电影所受到的称赞处处怀疑。阿方索是学到了一些欧洲艺术电影的语言,但骨子里荷里活基因发作,它只是形式的模仿犯。更何况,今年看了太多和《罗马》相近的叙事形式,《罗马》也只是做到奇观。《九三年夏天》《多甫拉托夫》《死在青春》《索非亚园区》,每一部形式更大胆,情感浓度更高,对时代感怀和不满都隐隐在影像中,请问阿方索的观点在哪?不是指介入,不是说主观不主观的问题,何况,疏离状态不是一种观点,散文式叙事并不会构成影像变弱的主因,阿方索的做法是片碎化,没有一步一步增量情感浓度,一大观众慢慢放下对情节的追求,全然走入/体验人物内心,身处在时代和空间之中,观众可以有时成为旁观者,又时成为参与者。如果平庸的《罗马》只不过因为发行而获得更大的关注,那称赞《罗马》的人,更应该要主动看以上提到的几部作品。
Luxuan,格勒诺布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影迷,摄影迷
60/100
卡隆对多个议题的点到为止促成了整部影片的浅薄。拍摄回忆却实在缺乏记忆的质感;所涉及的女性主义却可以用一句女儿当自强就能概述,并且消弭了本该存在的阶级差异;对时代背景的指涉担任着极具欺骗性的单一功效:也就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史诗感。如若单独观察每一个议题:它们缺乏表现力;如若从整体来看;缺乏互相交织的凝聚力。一盘散沙,并且是干沙子。摄影虽美却不精准,但也的确是美。
南乌,婴儿作家,年轻导演,老影迷
50/100
当年卡隆在《你妈妈也一样》中维持了个人故事和革命叙事之间的微妙距离。现在则是枪和羊水的相会,太剥削了。影片一直在两股势力的交锋中挣扎,一是卡隆的本质上对“运动”的狂热,包括镜头运动和时代变动,在他最得意的镜头里,人物各行其轨道,形成完美的星系。二是影片勉力维持的女仆的静观视角。前半小时聚焦女仆的日常工作,却总用舞蹈式的环绕调度来进行,近乎戈达尔中期作品,非常分裂。影片进入中段后观感提升,因为不再强行进入日常和微观,而是以情节去建构。最后的高潮以静观向动作的投降告终,Cleo要搏击海浪才能维持仆人之名。这不是Cleo的胜利,这是海浪的胜利。卡隆对这里隐藏的反讽性视而不见。他还是适合拍大情节作品,《地心引力》多好。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45/100
卡隆从来是个大条的人,即使广受影评人认可的前作《地心引力》,也无法对其剧作细节做太多要求。而这次偏偏要驶入狭窄车库,既无法完成自然性构建(除女主外,其他人物表现均远高于现实,因为卡隆本质是好莱坞的,他的电影从未拥有自然场景),却又面临戏剧力量的单薄。以往作品贴近个体而萌发出的情绪力量都被观望的姿态消解。若只是观望人的生活尚好,《罗马》倒更像一出意图外显的木偶戏,主要人物在他的调控下,正如电影里的那台车般四处撞击一座座蓄意立起的高墙,最后自然满目疮痍。定位太狭隘了,想成为“大师”,却忘记自己本已是另一创作路径上的大师。
野梨树
Ahlat A?ac?
导演: 努里·比格·锡兰
编剧: 阿克·阿克苏 / 埃布鲁·锡兰 / 努里·比格·锡兰
主演: 多古·德米尔科尔 / 穆拉特·塞米尔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土耳其 / 马其顿 / 法国 / 德国 / 波黑 / 保加利亚 / 瑞典
语言: 土耳其语
上映日期: 2018-05-18(戛纳电影节) / 2018-06-01(土耳其)
片长: 188分钟
观看状态:已带中字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8/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4.0/5
IMDb: 8.4/10
豆瓣:8.0/10
深焦评分76/100
Luxuan,格勒诺布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影迷,摄影迷
95/100
不满现状的小镇青年、果树、代际关系、两性的无效沟通、风吹响树叶的声音、自然与人之间的对立和相融。在这部杰作中我们看到了锡兰以往作品中所有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意外地在全片压抑的基调中看到些许幽默调侃、以及那场最为振奋人心的雪中凿井和父子和解。在电影作者的经典元素中看到新的变化,在延续中看到突破。当然,这一部时长188分钟的作品也延续了前作《冬眠》中涌现大段对白这一特色,大段的对白没有削弱影像的力量,但也突显了属于文学和戏剧艺术形式的文字,引起争议也考验着观者的耐心。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85/100
文本电影,或者说配图小说,与影片内容达成了形式上呼应,但更重要的是其中知识分子自恋又自省的内心状态描摹,尤其作者特地没有塑造一个自我认识过于进阶的主角,而是让他维持在自恋高于自觉的微妙状态,由此便有太多可展开的讲述。
何阿岚,香港人,写电影的事为业,CinemAround 成员
75/100
《冬眠》起锡兰的风格转变,话唠升级,完全推翻过去的风格下,更接近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或是契诃夫的戏剧,锡兰的景观不只是风景。大量对白形成众声喧哗,观点的对质,对话的基础是观众要留心听,观众才可听得到看明白每一个答词、理据,以各式各样的设计做为电影本身叙述架构,明确阐述导演所观看的土耳其社会,沉长的对话也能视为锡兰对主流电影,甚至是艺术电影套路的对抗,要复原电影的现实主义功能。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背后都是那麽糟糕,锡兰是善良而入世,他给予极端近镜给善感的母亲,他要不懂世故的男主角经历一场自我反省。艺术是徒劳无功的,无用的,只不过让人发现,更谦卑,更要走入现世的那口井。
把噗,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在读
75/100
锡兰继续用他无与伦比的摄影才华讲述安纳托利亚的往事,只不过故事较之于《冬眠》变得更加浅白,这不免令人怀疑锡兰的真正意图:是否有意无意间以西方观众为目标群体,他们显然比土耳其观众更会以一种猎奇心理看待这个破碎的作家梦:文艺青年如何一步步屈服于现实,并将其归因于问题重重的国家。还是说这正反映出锡兰创造力的衰退,只能将这个在文学世界老生常谈的话题搬上银幕,再加点父子情。好在,电影拍得还算好看。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65/100
建议锡兰去写书,对于规避繁琐和详尽描绘的悖论,影像的接受程度较之文字显然是快速和被动的,电影无意义更无义务作为文学的替身来反慑本体,回看锡兰的作品年表,他亦在动用一切可能的视听花招来消解“阅读感”,如此以来,那些大段长篇对话段落的保守式保留,实则就有些“盛名之下”的无解,尴尬,和可笑了。
南乌,婴儿作家,年轻导演,老影迷
60/100
偶有闪光,如特洛伊木马段落,向我们证明锡兰仍有能力将心绪放在环境中表现。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秋天的光辉中懒懒地关注人物,在对话场景中插入的超验段落(书店外下雨,女人走入)变得愈发机械,接吻段落拍得十足媚俗。相比之下,早期作品《远方》好太多了。
#上期新片
海王
Aquaman
导演: 温子仁
编剧: 大卫·莱斯利·约翰逊-麦戈德里克 / 威尔·比尔
主演: 杰森·莫玛 / 艾梅柏·希尔德 / 威廉·达福
类型: 动作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澳大利亚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12-07(中国大陆)
片长: 143分钟
观看状态:院线上映中
北美媒体Metacritics:53/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5
IMDb: 8.0/10
豆瓣:8.0/10
深焦评分51/100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80/100
一部游戏化叙事的反面典型,却也是一部动作片视听调度的新标杆,温子仁,二代山姆雷米正式达成!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70/100
影片《海王》整体与《黑豹》持平,可以并列为年度最佳超级英雄电影(真人)。加个说明,这两部应该都要比超级英雄动画片《蜘蛛侠:平行宇宙》差。
在视听语言和特效场面呈现上,《海王》甚至能在超级英雄电影史上排到最前列,「海陆空摆盘式」的绚烂和丰富、不断更迭的类型,甚至到了无所不用其极地步。搭配上各位主演的卖相,足以让绝大多数观众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和爆炸的口碑效应。
然而电影在剧作层面的确成问题,它的几个拐点和主要人物塑造都比较粗暴,情节容量也显得过度。但在温子仁的操盘遮掩下,节奏处理得尚可,家庭情感的几条副线又很撑气,竟然在最后给人一种「傻大个也要有层次」的良好感觉。
Peter Cat,深焦主编
50/100
作为粗糙影像消费品,量大口味重,一开始卖得好是很自然而然;时间久了,食客还没有吃厌,那可能就真是没吃精致料理的命了,当然也可能是没有机会吃。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4/100
没有实现任何内部发展的快手短视频系非电影——每进入一个新的场景,人物们就超越逻辑地各显神通,只为博得看客们眼神多一秒停留。只要受众有所要求,主角可以随时聪明或愚蠢。心疼反派,要么对手决斗作弊,要么临急系统失常,若钢铁侠也会打着打着装甲失灵被炸飞该多好呀。PS:这种红发配绿衣,金发让位于土著,印度洋全是虾兵蟹将的民族奇观想象太低级了吧!
银湖之底
Under the Silver Lake
导演: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
编剧: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
主演: 安德鲁·加菲尔德 / 狄波拉·盖夫娜 / 丽莉·克亚芙
类型: 剧情 / 喜剧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5-15(戛纳电影节) / 2019-04-19(美国)
片长: 139分钟
观看状态:已带中字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s:53/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5
IMDb: 8.0/10
豆瓣:8.0/10
深焦评分89/100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90/100
罗伯特·奥特曼翻拍钱德勒《漫长的告别》,最大的设想在于“菲利普·马洛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七十年代”,一个浮华时代的虚无主义者面对后嬉皮时代,将产生怎样可笑却深刻的存在焦虑。当PTA通过《性本恶》向前回溯之时,米切尔开始思考之后:流行文化和快捷消费是一计阴谋。当今世界没有马洛和史派德们的容身之地,“真相”和“探索”由极客与自闭者们掌握,建立在“无价值”快餐文化之上的虚空幻想是“解密”的“钥匙”,伴随左右的却依然是绑架,谋杀,和艳情,到底时间有没有前进,电影本身打破结界,同卡朋特、林奇、奥特曼等坐标,古典Noir、新好莱坞等象限,相互渗透勾连化为了那团最神秘混沌的一部分,观众被推搡着浸入这场全球的邪教运动,只因银幕之外的我们不知所措。美国电影的本性是为世人提供“消极”的愉悦避难所,在影院的黑暗中将错乱的世界扭曲。同米切尔自己的《它在身后》对比而言,本片也许是一个年轻导演“作者觉醒”的标志,而对于“荷里活”而言,则是一次巨大的“遗产修复”。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88/100
去头去尾,以神秘性消解外部信息不断被加入影片的突兀感,悬疑中心由此推进。观众需要做到的是维持如主角般好奇心,才能实现线索对自身牵引。米切尔贯穿全部三部作品的,这种依托于人物和受众同时同等天真的叙事模式,正是美国电影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的演进成果。
#濒临下榜
小偷家族
万引き家族
导演: 是枝裕和
编剧: 是枝裕和
主演: 中川雅也 / 安藤樱 / 松冈茉优 / 池松壮亮 / 城桧吏
类型: 剧情 / 家庭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8-03
片长: 117分钟(中国大陆) / 121分钟
观看状态:院线热映中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93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 /5
IMDb:8.1/10
豆瓣:8.8/10
深焦评分:79/100
九只苍蝇撞墙 90/100
那些说是枝一直致敬小津的人可以歇歇了。这次他拍了部让小津最深恶痛绝的今村昌平式的蛆虫电影。在瓦解冷漠虚伪的传统家庭概念的同时,他呈现了萍水相逢的蛆虫之间可以有怎样真挚动情的爱。一部以弱者的温和善意与牺牲精神挑战人类道德伦理制度上限的无政府理想主义之作。
胤祥 85/100
水准打平《无人知晓》,确切说把《如父如子》和《无人知晓》做了个mix吧。虽说是枝裕和永远拍“创伤后共同体”挺套路的,不过这次结构提上来了,剧作估计是学了侯孝贤,整个故事翻的实在漂亮。可惜还是有点用力过猛。让人想起《下一站天国》也是蛮愉快的事。
Peter Cat 82/100
《小偷家族》在形式气质上趋向于纪录片处理方式更加清楚呈现了这个片子优点和缺点:一方面,诸如食物、烟花、大海这些是枝家庭剧中套路化的调度方式,进一步凸显了近年是枝裕和工作方式事实上“设计感”;但另一方面,面对镜头安藤樱对社会问题无保留质询(一个可以视作犯罪悬疑片,也可以视作纪录片式方法),则超出了既往家庭情节剧形式上桎梏,而在社会议论文和家庭剧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平衡。
是枝裕和影迷恐怕能从这部复调式回归“集大成之作”中——从这个意义上,凭此作拿下金棕榈恐怕很具有名正言顺的象征性——与导演本人共同经历生命经验内在生长。但要想回到巅峰甚至再有所突破,是枝裕和需要挣脱负担,恐怕正是这个金棕榈所欲褒奖的。
朱马查 70/100
其实观感蛮好但又总觉不够,可不经意咂摸出来的残酷冷峻的生死,羁绊和放手,淡漠和晦暗,真是让人佩服,想起喜欢的导演的早期作品,但又能够这么圆融自然地把这些融入这样一个故事里,不拍上三十年真的不可以啊。
宋遠程 70/100
在再现已有桥段,重复既定母题并扩大社会议题的指向方面,《小偷家族》无疑宣告是枝裕和又一次巅峰的到来。实际上,近十年来我们已经快要忘记他曾是一个多么关注社会现实的导演。
然而在家庭情节剧的制作模式中浸淫许久之后,纪录片时代累计下来的细节功力和早期多样的影像风格已经被一套最直白、最平庸的语法取代。且不说他已经丧失了在影像上进行探索的兴趣,即便他屡屡强调对演员的不加干涉,任由他们在动作、台词上自由发挥,但这些细枝末节的“自然主义”依旧不得不服从于整体的故事架构。更何况在悬疑片的逻辑下,早先的情节不过是为最后的恍然大悟而精心设计。至于那些令人感动的桥段则更显得矫饰与肤浅——比起看海、看烟花这种很容易被指名道姓的煽情段落,我更愿意相信不断在记忆中勾连、碰撞并发酵的寻常生活。
盛夏
Лето
导演: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编剧: 米哈伊尔·伊多夫 / 莉莉·伊多娃
主演: 刘太旿 / 伊琳娜·斯达申鲍姆 / 罗曼·比利克 / 菲利普·阿杰耶夫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片长: 126分
观看状态:已带中字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s:69/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2.7/5
IMDb: 7.6/10
豆瓣:7.8/10
深焦评分 77/100
胤祥
95/100
本届戛纳搞政治双标的最大冤案。跟这部片比起来,某美国片和某伊朗片简直可以负分滚粗。题材其实不是决定性因素,精湛的摄影和调度以及形式上的创意才是让本片成为今年最重要的影片的直接原因。
圆首的秘书
90/100
我不懂摇滚。但我疯狂喜欢迈克、娜塔莎和维克多·崔之间的情感故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完全不认为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忽视了叙事;相反,他的叙事全都在场面调度和人物的顾盼之间。相比《多甫拉托夫》式的无力,《盛夏》更想表明,极权主义政治对摇滚青年意味着nothing,肆意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抗争。
徐佳含
90/100
影片叙事与列宁格勒这座诺大城市的每一个黑白角落紧密相连,人物情感亦紧密贴合城市空间。也正因如此,压抑的城市环境所映衬的人物蓬勃的生命力也才更显弥足珍贵。结尾处,导演选择回归爱情与音乐,这不是对政治背景的疏离,反而是对革命前夕个体精神状态的最原本呈现。本年戛纳最大的一颗遗珠,也可说是事实题材、政治正确大潮下的牺牲品。
Peter Cat
88/100
头起得很大,落笔却小的不像话,小的有点不真实,像是辜负前苏联电影总是许诺的“宏大”和“深邃”。但回过头想想,那几近由致密情绪所构成的“肤浅”青春,又应该剩下什么呢?无论社会背景何如,人生盛夏时分让人起鸡皮疙瘩不都还是那点同样小东西吗?那个下着暴雨夏夜,海边篝火旁星星点点记忆。《盛夏》真正特别地方正在于,它展示了在一个极权集体主义社会里,不可花约的那点个体性以同一种“青春”方式打开的可能性。对于这种试图打开观众感官世界的电影,或许找一个大点屏幕,好一点音响,三两好友聚在一起看,能稍许弥补无缘大银幕观影效果不佳的遗憾。
朱马查
50/100
视听竭尽全力反而没有了摇滚乐的生涩原始生命力,透出一种精致小清新,内核又太过肤浅,对于这些真实人物的内心,导演似乎并无意走太深。想想,也不是不能重视听轻叙事,我只是觉得mv难看,不如多看梁静茹…
把噗
50/100
要想拍出生气来,得有些童趣才行,导演显然是没有的。若是看过前作《门徒》,就不会被骗了。
-FIN-
男神休·格兰特告诉你,睡到本喵是什么体验?
抛弃人类的《西部世界》
朴赞郁的迷你剧,看!
请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上一篇:迷人的保姆2 HD
下一篇:亚洲谁最沉溺情欲?竟是此国女人!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