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尽可夫”为女性贬义之最,其源头是谁?她又做了什么?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人尽可夫”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通过阅读上下文可以发现,它原本的意思是强调封建制度下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一个标准,而非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贬义词。

  其中“人尽可夫”背后还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包含了很多东西,比如就有孝道、大义灭亲、权势和亲情之间的矛盾,人生面对各种问题时如何进行选择等等。

  二、“人尽可夫”的故事

  1、刺杀与反杀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当时郑国的国君郑厉公心里很不痛快,因为手下的大臣祭仲权势滔天已经威胁到了王权,甚至党羽遍布把持了朝政,自己的很多政策想法都无法落实,这实在是太过憋屈,越想郑厉公心里就越气氛,恨不得现在就把祭仲等人杀掉。

  不过自己毕竟是一国之君,小小的行为就有可能引发大的动荡,于是他静下心来,心想自己怎么说也是郑国名副其实的大王,还能没办法对付你不成?郑厉公在很多事情上做的都十分隐蔽,生怕让祭仲集团察觉后进行反扑,他最先想到威逼利诱的对象就是祭仲的女婿雍纠。

  在古代都说:“一个女婿半边儿”,但是雍纠这个女婿是个典型的势利眼,在他心里只有权力和金钱,什么伦理道德,父子情深的完全不值一提。

  在郑厉公的诱惑下,他转手就把自己的老丈人给出卖了,甚至还磨刀霍霍准备对祭仲下杀手。

  图片:威逼利诱剧照

  不过这一切都被雍纠的妻子看在眼里,自己丈夫的这些行为,还有看自己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怜悯有痛苦还有种种,于是妻子问雍纠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如果解决不了可以找父亲祭仲帮忙。

  雍纠只是独自叹息没有说话,当天夜里在睡梦中雍纠说了梦话,把除掉祭仲的事情全都吐露了出来,结果妻子大惊失色,一夜都没有入睡。第二天在妻子的逼问之下雍纠只好说出了实情,但他请自己的妻子保密,否则全家都有杀身之祸。

  雍纠的妻子顿时哭成了泪人,一边是自己的丈夫,另一边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到底该如何做抉择呢?在思考了很久后,她借口向母亲请安就问到:“父亲和丈夫谁更亲近呢”?

  母亲笑了笑说:“父为子纲,当然是父亲重要,夫为轻,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父亲是生育你养育你的人,不知恩图报只是沉醉于享受,这是最自私的表现。

  丈夫是人生中的一个过客,没有了还可以再找,但和父亲的缘分一生只有一次。”

  雍纠的妻子十分悲痛,但还是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父亲,就这样雍纠被祭仲成功反杀。

  图片:告知父亲真相剧照

  2、结局尾声

  郑厉公在得知自己的计划失败之后,意识到自己再没有办法去制约抗衡祭仲集团,同时也害怕祭仲反扑或者逼宫,于是仓皇逃跑,在途中还不忘记大骂雍纠:“真是个没用的人,这等国家大事还要和一个女人商量,真是死的活该,可惜连累了寡人”。

  郑厉公心中有无尽的凄凉和怨恨,自然要把这些怒火发泄到别人身上,这个人就是雍纠的妻子,

  于是逃亡他国之后逢人便说这个女子“人尽可夫”,放荡不贞洁,对自己丈夫更不忠不义。

  通过这件事也能看出,“人尽可夫”最早的出现是为了维护古代的传统伦理道德,同时也是诉说当问题发生时,在亲情上如何抉择,并不完全带有贬义。

  后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不少都留恋于烟花巷柳,当财富挥霍一空后遭到了风尘女子的白眼和侮辱,于是就开始用“人尽可夫”来形容她们,慢慢的也就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意思。

上一篇:爱丁堡艺术节嘉年华上演 华侨华人方阵成焦点
下一篇:戚薇李承铉一家四口(戚薇夫妇迎来4口之家)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