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版本的《倩女幽魂》却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角度,却都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1640年蒲松龄先生创作了文言文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小说通篇谈鬼狐,论人情,其中有一篇故事《小倩》本不是《聊斋志异》里最为出彩的故事,而至1960年开始香港电影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使得这篇借鬼论人世的故事得以大放异彩,家喻户晓。

  

  1960年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拍摄了《倩女幽魂》,李翰祥导演乃是香港第一代导演,当时的香港电影没有明确分级之前,当时香港的情色片被含蓄浪漫的称为风月片,而李翰祥则是风月片的鼻祖,其个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古典爱情的朦胧的了解让其在业内被称为拍古装戏剧的大师。李翰祥拍摄的《倩女幽魂》自然就拥有很多中国古典文化的展现。

  

  在李翰祥拍摄的《倩女幽魂》里,导演李翰祥给电影加上了一段故事背景,明末清初山河破碎,社会动荡,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落魄书生心中怀有家国,也有读书人所独有的文人骨气,当时书生宁采臣由当时的著名小生赵雷扮演,而赵雷扮演的宁采臣则代表了导演对于原著中古代文人的思想的思考,而聂小倩则由邵氏的新人花旦乐蒂,乐蒂的长相在于现代审美来说不算美丽,可是却很有古典气韵。

  

  然而时代的不一样,也表示了导演对于情欲和伦理以及道德的思考的历史性,电影中的宁采臣在面对聂小倩的勾引诱惑时是直截了当的拒绝的,道德的束缚是那个时代文人心中的底限。而对于姥姥的角色。电影里则写实的表现出了一贯长相丑陋却符合实际的老人来表演,于此同时电影 的场景布局也一贯继承了邵氏严谨的风格,观影的瞬间仿佛把我们置身于那样的时代,感受着蒲松龄笔下那波诡云谲的鬼怪故事。

  

  而1987年,香港导演徐克和著名动作导演程小东,挑起大旗毅然决定翻拍这部《倩女幽魂》,当时的市场环境也并不看好这部电影,然而受日本漫画影响的徐克为电影铺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又得益于程小东神奇的武术指导和香港当时领先的特效技术,还有那通篇音乐大师黄霑大气磅礴而又忧伤婉转的音乐。这部《倩女幽魂》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是中国鬼怪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徐克导演身上抹不掉的印记,于是徐克也被人称为徐老怪。

  

  1987年版的《倩女幽魂》宁采臣由张国荣扮演,张国荣扮演的宁采臣不再是那个传统的文人书生形象,他食不果腹,夜无栖息之地,心中也没有什么宏伟志向,而聂小倩的扮演者则由王祖贤扮演,电影中宁采臣一改传统文人形象在面对王祖贤扮演的薄纱玉肌,妖娆的身肢的形象时,更加符合人类对于美好的异性之时所表现出的最原始的状态。

  

  张国荣扮演的宁采臣对于妖娆的王祖贤的百般诱惑之下,可谓是半推半就的,导演对于情欲的表现力已然有了新的想法,受日本漫画的影响徐克对于鬼怪的形象更加光怪陆离,王祖贤扮演的女鬼聂小倩那夸张的指甲,和那可以变长的头发,彰显了徐克对于日本漫画的运用,和对鬼怪颇具抽象化的理解。而电影中姥姥的形象就更加可怖,雌雄同体的声音,怪诞的发型和夸张的妆容,还有那冲击视觉的长舌头,在当时领先的特技之下,无一不让观众感到咋舌。

  

  而电影的视觉感官冲击,并非与此,由香港著配角午马先生扮演的燕赤霞,一个道法高强却性格刚烈的剑客形象被午马完美的阐述了,尤其是那段舞剑的片段,搭配黄霑那豪迈的嗓音使这已片段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

  

  最后,张国荣扮演的宁采臣带着王祖贤扮演的女鬼的骨灰盒,逃跑之时,原本观众以为会迎来一个完美团圆的结局,而正如电影中那一句“人鬼殊途”一般,聂小倩和宁采臣的结合遭到了邪恶势力的疯狂反对,最终众人遇见了邪恶势力的终极BOSS“黑山老妖”,徐克杜撰出的这一人物角色犹如当头棒喝将这一对苦命鸳鸯狠狠拆散,最终宁采臣和聂小倩分开,只留下了宁采臣独自想念。

  两个不同风格的导演,拍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倩女幽魂》。然而不论哪一种风格的《倩女幽魂》却都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经典,其风格延续至今,依然值得人尊敬,也彰显 了香港电影人对于艺术乃至人文的思考。

  本文版权作者独家所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人百家号:漫谈影事,微信公众号:lianlian119

上一篇:生肖鸡适合佩戴什么饰品,选择正确饰品助您转运招财
下一篇:埋葬婚姻,不如埋了丈夫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