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存在主义者————波伏娃:“女人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76 第十九章:存在主义者--波伏娃:“女人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

  第十九章:存在主义者————波伏娃:“女人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

  波伏娃(Beauvoir)是一位法国小说家和哲学家,是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主要开创者,同时也对萨特后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不管有意无意,波伏娃现已成为全世界女性主义的英雄。其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模棱两可的伦理学》(The Ethics of Ambiguity)以及女性主义的圣经《第二性》(The Second Sex)。这两本书都很出色,但其哲学重要性却常因人们为使波伏娃在女性主义运动中边缘化的决定而受到忽视。布伦达·吉尔(Brendan Gill)1953年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上发表评论称,《第二性》“是一部充满艺术的作品,带有不计后果的咸性而使艺术产生了刺痛感”。

  波伏娃的思想发展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主题。尤其是她那句最著名的表述,“女人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只有在萨特“自欺”的语境之下才能被理解。

  据萨特的观点,自由选择是人生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情况。然而,由于随之带来的责任巨大,因此我们往往会找借口,否认我们的自由选择权。这种借口通常包括责怪我们自己的为人本性。但萨特称,懦夫和英雄并非天生的,而是由行为决定的。我们的行为代表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因此任何一个行为英勇的人都是英雄,而任何一个行为懦弱的人则是懦夫。不过人始终都能选择下一次做出不一样的事。根本不存在所谓“本性”(nature)能决定我们必须如何行为。否认我们有这种彻底的自由便是萨特所称的“自欺”。

  按照萨特的思想框架,波伏娃也认同个体是生而自由的,且出生时不带本质。但人的生理性别鉴定对于女性来说便是定义了她的人格。女性变成了“女人”,而这一含义是由文化和社会定义的,不管是20世纪50年代作为“家庭女神”的母亲和妻子,还是再晚一点90年代的“超级妈妈”。甚至连月经之类的生理现象也总是受到文化的误读。波伏娃称,按照社会的理解,这一现象一直被视为“一种可耻的诅咒,或再一次将人体健康机能断言为色情”。所以,女性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因接受并扮演社会定义为合适的角色才变成了女人。但这种接受并非自动成为萨特所称的“自欺”,关键要看波伏娃如何延伸并发展这一观念。

  波伏娃坚持,自欺行为的假定前提是,人意识到自己在其所处境遇中拥有自由的可能,但却选择忽略。然而该意识却并非是一个给定的事实。比如,儿童不可能有自欺行为,因为他们生活在父母或监护人的世界里,其存在由别人来定义。只有当他们达到青少年的“觉醒”期,才会产生存在主义的“畏”。同样地,波伏娃认为,女人的存在历来都是由社会经济环境定义的,因此她们不知道自己在其境遇内拥有自由的可能,于是其行为便不属于自欺。

  很显然,波伏娃的观点——女人必须意识到自身的自由、定义自己的存在、摆脱这个由男人定义规则和价值观的社会的“奴役”——很容易被女性自由运动视为战斗的呐喊。

上一篇:赫兹明日之子 虚拟偶像赫兹现状
下一篇:写给前女友的心酸的一封信-一封让前任流泪的信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