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影视资讯]少儿不宜,但应该让更多成人看到!这部悬疑好片严重被低估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满屏蔷薇花,花朵看起来十分鲜艳。

  目光逐渐聚焦于画面中间,鲜艳的蔷薇花丛中,出现惊悚的血色干尸。

  两者画风格格不入,却偏偏出现在同一画面中。是一场诡异的密室杀人,也是一个秘密的诅咒…

  

  

  这张海报,是近期最热门悬疑犯罪片《64号病室》的海报。

  该片是《64号病历》是《悬案密码》系列电影的第四部,一经上映就刷新丹麦国产片票房纪录。

  

  片如其名,命案发生的原因,和多年前丹麦某个神秘的疗养院有关。这个组织,是当时社会用来管教不听话女孩的组织。

  命案中死去3个人,都和疗养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两个是在疗养院治疗过的女孩,一个是为疗养院主治医生辩护的律师。

  

  

  现在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女孩们为什么会死,而是主治医生为什么需要律师。

  

  

  从这份疑问出发,故事回到1961年,死亡女孩们刚刚来到疗养院的时候。

  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她们来到疗养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身体上出了什么毛病,而是因为行为举止与父母心中的标准不同。

  

  以妮特来举例。(死亡女孩之一)

  她被送进来的原因,是“未成年便与表哥早恋”。父母非常不赞同,认为这是不正派的表演,是大众口中的「荡妇」。

  

  

  纵使这两位年轻人的感情是真的,他们也不为所动,执着把妮特送进去受苦。

  

  请注意,点点选用的形容词是“受苦”。

  ——在这个疗养院中,疗养手法是非常残酷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眼中没有法律,更没有所谓的人伦道德。

  一旦有女孩不听话、不服管教,疗养院的护士们就会把她们脱光、把她们扔到地下室,不给穿衣,不给吃饭,完全不把女孩们当人看。

  更可怕的是,疗养院还采用“举报者获利”这样的制度,诱惑女孩们相互揭发,直至所有人都变得听话为止。

  

  

  某一天,尼特的室友无法忍受这种折磨了,她同情自己,也同情怀孕的尼特,向尼特承诺:只要你想逃走,我就祝你一臂之力。(室友是另一个死亡的女孩)

  这句话,成为尼特疗养院生活中最温暖的阳光,她迅速制定计划,预备逃脱这个非人能生存的地方。

  遗憾的是,尼特被主治医生亲自抓了回来。医生非常愤怒,未不经过尼特的同意,便流产掉尼特的孩子,剥夺掉她做母亲的权利。

  

  

  直至这一刻,尼特才真正明白。

  室友根本不是真的想帮她,而是想揭发她的逃跑行为,让自己在疗养院的生活更加安逸。

  自己根本就没有权利选择人生,在被父母送往疗养院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一切都已注定…

  

  电影前半段,导演用了大量镜头呈现女孩们在疗养院所受到的非人对待。

  那些画面,和衣冠楚楚、声名远扬的主治医生成为鲜明对比。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全国最负责的医生,愿意耐心处理女孩们棘手的精神问题。只有遭受迫害的女孩们才知道:这个人手上沾满了鲜血,强行夺去太多女孩做母亲的权利。

  

  

  那么问题来了。

  没有经过患者的同意就手术,这位主治医生的后台是谁?

  这个答案,需要追溯到丹麦1943年到1976年那段历史。这23年中,有近11000名女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失去做母亲的权利,原因是:她们是移民女孩,是弱势群体,是不被当时社会接受的劣等种族。

  而且,这个手术,并不是违法的。杀害女孩们的真凶是谁,不言而喻。

  

  影片后半段,是警察追查“杀死女孩和律师”凶手的过程,不断反转,不断引来新高潮。

  具体情节不能透露,唯一能说的是:凶手的设定实在是别出心裁,伪装得太奇妙,刚开场就把所有人骗了。

  更有意思的是,警察对这个凶手的反应很奇怪,他没有揭露凶手的犯罪事实,反倒是把人保护起来。不是法律制度的再次失职,而是故事背后,有让人更心碎的真相。

  

  要深度有深度,要悬疑感有悬疑感。

  双线叙事,一边是过去的黑暗,一边是现在的无奈。一点一滴,勾勒出最真实的生活现状、最残忍的人性、最让人愤怒的体制。

  如果你喜欢这样有社会意义的悬疑故事,《64号病历》,会是一个绝妙的选择。

  摘自网络

上一篇:为什么欧美人十几岁看起来很老,而同龄的亚洲人却十分年轻?
下一篇:每日综合|贵州省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一)语文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