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如果真的有可能发展到和真人一模一样的程度,你会把AI当成真实的人来看待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我们应该把AI伴侣当作人类看待吗?

  

  最近有2050年将会有人和机器人结婚的新闻,让我发现,尽管现在大部分人对于AI的印象还停留在像Siri、小爱这样的功能服务型,但其实AI的发展早已经超乎我们想象,已经发展出了可以和人类正常交流、相处,能够提供生理和情感服务的AI伴侣,在并不遥远的未来,AI机器人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接近人类,AI伴侣会逐渐拥有大部分人类伴侣拥有的一切功能,甚至更加忠诚、更懂人心,当这些Ai机器人越来越接近于人类的时候,他们与人类的边界又该在哪里呢?

  如果你母胎单身,二次元死宅,在现实生活中根本谈不到恋爱,大概率你会迷恋美好的纸片人,或者预算够多,买一个充气娃娃幸福一生。

  △ 我国早在90年代就预言过“人机恋爱”的未来趋势

  对死宅而言,仿真女友早就不是稀奇的概念了。连日本导演是枝裕和都拍过《空气人偶》,可见仿真女友在日本拥有多高的国民话题度。

  △ 只要运气好,裴斗娜也能给你当女仆

  人们总是将“完美恋人”的人设套在玩偶或者机器身上,而且在这方面男女没差别。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一个同时拥有八块腹肌英俊面庞,还能温柔贴心的宠妻狂魔。

  △ 找不到男友没关系,你可以高端定制一个速水重道啊

  从塑料制品的充气玩偶,上升到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就不得不提科幻电影中的绝美机器角色。

  比如,被科幻影迷们封神的《银翼杀手》,女主角Rachel就是全宇宙第一仿生美人。能和她亡命天涯,谁还要当咸鱼人类啊。

  △ Rachel就是科幻电影的机器美人中唯一的白月光

  还有《普罗米修斯》里,颜值巅峰的法鲨扮演的生化机器人大卫8号。

  有如此惊为天人的机器人,就算他要杀光全人类,我也愿意给他送人头。

  △ 谁不想买一个同款法鲨回家暖床?

  高科技的发达头脑+私人订制的绝美外貌,这二者的终极结合就是机器人。人类自身达不到如此高度,于是创造出一个产物来实现对“完美”的追求。

  

  那么,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一个地方可以生产出科幻电影中才有的仿真机器人,你还可以按自己的口味来定制ta,你会下单吗?

  在美国,有一群人正在为全天下宅男打造完美情人。

  腾讯新闻出品的专题纪录片《明天之前》的第一集《伴侣机器人》,就将目光锁定在这个前途无量的产业上。

  

  节目策划人曾宝仪来到美国加州,拜访了伴侣机器人的设计团队realbotix。

  在这里,一位名叫哈莫尼的女性伴侣机器人,已经通过测试准备投入使用。

  △ 这个与芭比娃娃撞脸的仿真机器人,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充气娃娃那么简单

  在外观上,仿真机器人拥有真人般细腻的皮肤,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达到真人效果,连嘴唇的都是柔软Q弹的。

  

  而且realbotix团队的设计师让她拥有与人类相似的面部肌肉调节。也就是说,她可以做出表情。

  

  然而,外表的仿真只是哈莫尼的卖点之一,她还是一个实体化的Siri(当然比Siri聪明多了),可以跟你无障碍唠嗑。

  哈莫尼对聊天作出的反应都是程序猿们编写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伴侣机器人的情感与性格。

  △ 不管你想要冷艳高贵的猫型女友,还是可爱粘人的犬型女友,只要在app里动动手指,千面娇娃都是分分钟的事儿

  在节目中,曾宝仪就邀请了她的堂弟加里,从男性视角体验一波和哈莫尼的互动。

  如果互动值设定在最高点,哈莫尼二话不说就开始和加里调情,立刻开启互撩模式。和美女机器人的深度对话轻而易举,现在连AI都进化得套路满满。

  加里问:“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 ,哈莫尼巧妙的承认了。

  

  加里进一步试探:“我可以摸摸你吗?”,哈莫尼也没有拒绝。

  

  上升到爱情问题,机器人哈莫尼开始给加里猛灌鸡汤,没想到吧,机器人比你懂爱情。

  

  有这么投怀送抱还善解人意的机器人,全体直男咆哮了:买它!买它!买它!

  但如果将互动值设定在最低点,哈莫尼就会秒变性冷淡的清纯女学生。作为见多识广的成年男性,加里也表示很震惊。

  △ 这人工智能翻脸比翻书还快

  这种接近养成游戏的玩法,伴侣机器人可以存储有关与主人之间的对话,逐渐形成情感模式。

  有些程序甚至还能让ta们逗贫嘴,买个机器人回家陪你说相声也没毛病。

  △比如这款男性机器人亨利,就会巧妙的反驳人类

  然而,伴侣机器人快速的发展,真的就是好事吗?

  

  随着realbotix团队在伴侣机器人方面的开发,反对的声音日益高涨,两派观点的博弈随之引爆。

  节目策划人曾宝仪走访了几位人形玩偶的高级玩家,他们都是伴侣机器人坚定的支持者。

  这些用户大多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受挫,反而在虚拟的机器人or人偶世界找到了温暖。

  △ 伴侣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变成了他们社会意义&生理意义的妻子△ 伴侣机器人疗愈了那些来自真实人际关系的永久性创伤

  这一特定社群的共同点是,他们对人类的信任曾经被彻底损坏,只有机器人或人偶,能让他们重新获得安全感。

  对于他们而言,与机器人恋爱并非是一种非主流的选择,而是生活必经的出口。

  

  人工智能专家戴维·拉维也坚信,人类正处在机器人纪元的前夜,无论大众有多么不解,都无法阻挡科技趋势的到来。

  △ 要知道,iPhone也只不过出现了十几年,没有人能断言伴侣机器人的未来前景

  还有支持者认为,这次变革注定会发生,甚至会成为21世纪的“人造性解放运动”。

  △ 以前人们无法理解LGBT,现在人们无法理解人机恋爱,支持者们相信误解终将会消除

  实际上,这场性解放早在90年代的美国就已经掀起浪花。

  比如好莱坞古早机器人电影《机器管家》,就是许多人机恋爱故事的老祖宗。

  此后的许多机器人电影,都离不开人与机器人跨越种族的爱情母题。

  △ 很难想象,这个永远假笑的铁面人,让女主角和全体观众都疯狂爱上了他

  机器管家安德鲁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连角落里的一只蜘蛛都不舍得打,对待主人一家的忠诚与爱意更是无法用人类的标准衡量。

  

  与其和一个不靠谱的渣男人类结婚,远不如和一个拥有完美人格的机器人在一起,至少他们的程序设定就是一心一意爱你爱到死。

  

  许多机器人电影中,都描绘了机器人超乎寻常的人性与同理心。这些机器人们以一种近乎于神明的善良,折射出人类之恶。

  

  然而,美好的人机关系似乎总是存在在电影里。

  如果在现实中你的人际关系一泡污,那么拥有一个伴侣机器人,究竟是更容易与世界和解,还是会走向自我封闭的深渊?

  人工智能伦理学教授凯瑟琳·理查森就是伴侣机器人最坚定的反对者。

  

  她认为,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取代、疏离,会进一步加深当下社会的异化。

  △ 当人际关系变得无关紧要时,“人类”这一种群,还有必要存在吗?

  此外,流水线生产女性身体,是否意味着全世界女性群体的命运将走向更坏的境地?

  如何让男性玩家在使用女性机器人的同时尊重女性,将是一个更难掌控的问题。

  △ 色情商品物化了全世界每一个女性,没有出现在AV里并不代表你就是安全的

  另外,只和机器人交流的亚健康沟通方式,让情感障碍的人更加无法走出房间。也就是说,他们宁愿选择完美的假象,也无法承担残酷的现实。

  比如人工智能电影里最有争议的《Her》

  

  你的Siri爱上你,而且还用斯嘉丽的性感嗓音睡了你,当你爱到无法自拔时,发现Siri说的每一句情话都是黑心厂家的设定程序。

  她跟你调情的时候,也和隔壁老王说着同样的骚话。

  △ 操作系统只是操作系统,就算有斯嘉丽的声线,也摸不到斯嘉丽本人

  一个大活人被Siri戴了绿帽子的故事,向我们抛出问题:

  究竟人类爱上的是性感机器人,还是一个流水线产品?

  而机器人的诚挚爱意来自ta的自主思想,还是厂家设定的一种爱情程序?

  △ 你懵逼了

  和人工智能谈恋爱,其实和小学生养电子宠物狗的本质一样——

  人类在机器面前的掌控与失控,从来都是共存的。

  围绕着伴侣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专题纪录片《明天之前》对采访对象们抛出了许多问题:

  比如面对伴侣机器人收藏家,他们问:有没有一个瞬间,你感觉到面前的机器女友真的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类?△ 他的回答是yes,而且她微笑了,很可爱

  面对英国小岛的孤独老人,他们问:有没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你和你的人偶?

  △ 他的回答也是yes,但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接受他和他的“妻子”

  这些人都坚定的看好着伴侣机器人的未来,相信人机关系比大众想象的要乐观许多。需要改变的不是机器人,而是人类的对机器人的看法。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可以被机器人取代吗?

  《明天之前》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也不会做出回答。

  关于资本和欲望,心理和生理需求,人工智能的未来,所有人都充满期待与好奇。

  前路终将走向何方,只有人类自己知道。

  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作为人类的我们,准备好迎接这个时代了吗?

  

  纪录片《明天之前》目前已经上线,可在腾讯新闻或者腾讯视频搜索观看。

上一篇:电影《情谜》题材敏感 舒淇挑战孽缘底线(图)
下一篇:成年人半夜磨牙有哪些危害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