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伊莎贝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我看到好多好多好多遍,都没搞懂真正的含义,究竟是父母情?究竟是讽刺大背景下澳门的窘迫?还是抒发一些小事的调子电影而已?

  说的其实很简单:父女的亲情,是一个用一层层爱情,欲望,一夜情包裹着的浓浓的温情故事。听说肥彭在澳门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可能阿成跟伊莎贝拉的爱情也有缅怀自己过去恋人的味道吧。

  肥彭很取巧的把故事放在了回归的大背景之下,想借此映照大时代下小人物的辛酸无奈,可惜对时代的背景的描述力度不足,似乎他把笔墨都用在了写父女情上了。

  06年,彭浩翔的新作出炉,内容涉及性、暴力、犯罪、警匪、乱伦,名字却文艺至极,叫《伊莎贝拉》。

  据说伊莎贝拉,是澳门一个很大众化的名字。在葡萄语中,意为“对上帝的承诺”。影片中的伊莎贝拉,指的是啊欣已经去世的母亲,还有那条遗失的宠物狗。第二层,则更像是一种精神家园,是阿成从医院离开时就丢弃的人生信仰。

  故事。

  影片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讲述一个“乱伦”的故事: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澳门,一个不得志的中年警察,他喝酒、他嫖,且酒德和嫖德都不好。满脸是油,恶声恶气。他从酒吧带回一个少女过夜,当太阳升起天光大亮时,少女告诉他,她是他中学时和初恋女友分手后生下的孩子。

  彭浩翔的电影,出了名的镜头迷人、光线出彩。

  叙事镜头

  开头不久有一个场景,张碧欣在窗前发呆,交代了她的学生身份,和暗示了主角孤独的生活状态。

  跟着便是马振成醉酒,光线昏暗,在一个老虎机面前发呆,强烈的逆光和测光,配以吉他和小提琴的配乐,构成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随后给出一个仰拍的角度,交代马振成的的生活环境,构图不规则,半空中杂乱的电线交错相连,也像是在说马振成的生活一团乱麻。

  黄秋生在影片扮演马振成的同事、出现了三次,但有意思的是,三次全数嘴巴没有停过,都在不停地、吃。

  他出现一次,啊成的处境就危险一分。

  不知你是否看过《无间道》,里面大量出现角色吃东西的镜头。实际上便是暗示不同角色之间的特点。

  电影的反面角色若是经常在“食”“色”的生物本能层面,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解释,也就是说这类角色更世俗。

  在电影所有隐喻元素里,“美食”和“性欲”的影像没敢与隐喻能力尤为重要。原因在于美食是醉舞接受障碍的认知元素,而另一方面,相对于“性欲”,美食更容易被人接受。就像你经常听到有人以吃货自居,却鲜有人称自己为X货?

  另一方面便是马振成,对于性的渴望。

  马振成“召妓”的镜头,采用了低角度拍摄,用人物的步伐移动来表达意乱情迷的场景。

  如果是你拍这段场景,你怎么拍?

  后半部分讲述了啊成接受了无家可归的啊欣,日子越长,父女乱伦的色彩也愈加浓厚,两人的关系愈发亲密。影片第65分钟的时候,啊欣开始以女主人自居,面对找上门来的五个女朋友,用各种方式一一赶走。

  啊成在投注站认识的18岁女友,17岁的啊欣故作老城地说,我今年26岁,16岁跟了他,你觉得他会挑我还是挑你。

  第二个就说啊成没长大,以前有个女孩帮啊成堕过两次胎,搬了进来,拿进来的,还不要搬走。(请看左下角那两个尼龙袋,其实是啊欣自己的行李)

  第三个女友,又重新借用上面的道具,说你看那两袋东西,我月底就会跟他移民去多伦多了。

  谁知第四个女友,便把刚刚送给她的话全数送回,说啊成不需要什么,只需要做爱,给人骗你十次,你都不知道是什么事....

  最后不过是,要三千块。

  最后的女孩倒是性感迷人,开口便是,你跟得啊成,就一定会劈酒的啦。说着就提出了啤酒。

  啊成回忆起同张碧欣母亲的故事;年轻的马振成搞大了啊欣母亲的肚子,半夜抢来了3000块,陪着她去了医院,她快进去的时候,马振成说,我在外面等你,然后悄然离去。

  在片中,阿成一度丢失了代表信仰的“伊莎 贝拉” ,与无数个女人仅仅存在肉体关系,同时也严重背离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沦为一个披着司警外衣的罪犯。阿欣的出现,重新把阿成带入对“伊莎贝拉”的回忆, “伊莎贝拉”既给阿成带来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活力,也让阿成敢于重新面对错误,决定自首并且承担责任。

  啊欣在警局外对啊成说,我在外面等你时。不知啊成会否想起那个炙热的夏天,他跟着啊欣母亲去堕胎的那个下午。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片中啊欣突然唱起梅艳芳版的《梦伴》“今天今天星闪闪”,把少女怀春的心境刻画的入木三分;

  凌晨跟在澳门街头,啊成教啊欣爆啤酒瓶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暧昧;

  也喜欢啊欣屡次打发那个暗恋自己的小男孩(曾志伟儿子曾国城饰),故作老城的模样。

  据说《伊莎贝拉》是彭浩翔所有电影里最严肃,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这部片也是唯一一部,进入柏林电影节竞赛名单,提名金熊奖。最终斩获第 5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 最佳电影音乐。大概音乐才是最大的亮点,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葡萄牙曲调,用简单的木吉他加以小提琴,对电影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时间有限,无法畅谈,只好一笔带过。

  以上。

  我也来怀旧。

  当年看了三遍。电影院里,第一次是当地院线请我看,当时还在做记者,长沙的电影院每家都随便进,第二次是自己买了张票,第三次是请朋友,因为不想一个人看了。另一部我这样看了三遍的电影是《孔雀》,以后有机会另说。

  第一次发现澳门那么美,因为我一直喜欢小城市,对于北上广这种大都市其实好感都有限,反而更喜欢小小的,简单清净点的小城甚至县城,哪怕粗陋一些,但有着更浓重的生活的味道和真实的人的情感;大城市在我心里,往往生存多过生活。当让,这也许是我的屌丝心态。

  多年后看阿牛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初恋红豆冰》,对槟城,也有初次在《伊莎贝拉》中看到澳门这样惊艳的感觉。旧,小,光线扫过尘土飞扬,一个全景镜头里有烟火气,再给一个特写又都是真实的脸和掩饰不了的情绪,比广厦与灯火都要美丽。

  小人物的悲欢根本不是超级英雄那样拯救世界,我们只想对自己好一点,想自己喜欢的人好一点。当杜汶泽在戏里跟日剧《手足情深》里的和尚老爸一样从夜场捡回来一个姑娘,谁也想不到这竟然是他女儿,一个这样近乎烂仔的BAD COP,矮搓穷,又贱又猥琐,当镜头从梁洛施的大长腿一路扫上去,剧情还告诉我这对强反差的父女可能睡了,作为观众的我心里是何等的卧槽。

  创作者的牛逼就在这里,或者说,其实牛逼电影的套路近似,那么多让你卧槽的好电影,大部分其实也不过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吊打打服你,情理之中是抚摸摸爽你,我说的是情感上,除非观众是个变态佬,否则总有正常人的共情,踩得到这个点,就是一个好导演的基本修养。

  闪回到往日时光,也算是角色心目中的黄金时代么?青春,莽撞,爱情,天真,匆匆逝去,然而有痕。无论一只小动物,还是一个女儿。不要像条狗一样被人抛弃,这是一句很赞的台词,同样赞的还有一句,在澳门一定要有块金表,没有金表人家不是看不起你,是看不见你。

  父女相认后,暗夜的街头那场戏也特别动人,爸爸教女儿爆酒瓶,不要直接往下敲,碎片容易伤到自己,应该像打网球一样顺手挥过来;这是爆单瓶,还有爆双瓶……一路的乒乒乓乓中,中年痴汉年轻了二十岁,青春飞扬的女儿被补偿一点点缺乏父爱的童年。

  我记得好像是个逆光,最后那场戏,女儿用自行车驮着爸爸去自首。一般的戏多半会是女儿在父亲背后哭得梨花带雨,但彭浩翔是让父亲一路沉默,脸埋在女儿背上,抬起头时,泪水潸潸,然后我也在座位上哭成狗。金培达的音乐必须得奖。彭浩翔的电影也没有让我失望。

  这是生活。这是电影。这是你我默契的感动,在任何大的政治背景下,都不曾消灭的离合悲欢真情实感,我们相爱,我们逃避,我们犯错,我们成长。

  我心目中的年度电影。那年我29岁,女儿3岁。我没有抛弃过人和狗,没有指望过时光倒流,后来也去买了块金表然而从来不戴,看电影里别人犯的错受的伤。

  公司有个彭浩翔的迷妹,很爱彭浩翔,爱会执迷,我只是喜欢,跟爱不一样。

  -

  觉得这些电影才把人的个性、时代的特点、以及环境的特色彰显到极致。

  不喜欢那些看起来没啥情绪和性格的电影

  其实是不太会读懂人、时代、景物中流动的情绪

  就跟现代职场人一样乏味

  -

  阿成不会忘记那天,他受不住内心的恐惧逃离了医院,但他永远也没想到会和女儿以这样的方式重逢,那一刻阳光明媚,他似乎享受到了这么多年都没体会过的幸福,他心底已经有了答案,她的出现,是命中注定的重逢,是曾经那个女孩给他最后一次洗刷罪过的机会,你看澳门多美,他牵着女孩的手仿佛回到从前,但他也知道自己还有很多过错必须去承担,他只能放下心中这份美好的回忆,伊莎贝拉,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阿成和阿欣心底对彼此一生的羁绊。

上一篇:糊涂的父母!6岁女童遭人性侵全然不知,幸亏正义医生强制报告
下一篇:原创全是未成年人主演的R级,居然成了全美票房冠军?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