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到底要不要追究刑事责任?14岁杀人犯只是拘留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据大连公安,2019年10月20日19时许,公安机关接到报警,沙河口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受害者某某(女,10岁)被害身亡。

  

  接警后,市公安局经连夜工作,于当日23时许,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蔡某某(男,2006年1月出生,13岁)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到案后,蔡某某如实供述其杀害某某的事实。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加害人蔡某某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公安机关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报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于10月24日依法对蔡某某收容教养。

  

  同时也在网上搜到一些关于案件情况的文字

  

  

  看着孩子的家长朋友圈,真的是感觉到沉痛

  

  事件一出来过后,也有部分网友表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只有十四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犯了故意杀人罪时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而且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判多少年还要视犯罪情节而定。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即使情节特别严重,但是也是不能判处死刑的。《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扩展资料

  我国刑法把责任年龄分为三个阶段:

  一、完全责任年龄

  16周岁,在我国已死初中毕业或读高中阶段学习,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智力和各种知识已相当发展, 一般能够根据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具备了刑法学上的辨认和控制能力, 原则上可以能够犯刑法上规定的所有犯罪, 所以要承担刑事责任。

  年满16 周岁者对一切犯罪均应当负刑事责任。生日的第二天,才算满一周岁。如甲:2000年12月5日出生,2016年12月5日,这天还没有16周岁,第二天即2016年12月6日,才算满16周岁。

  二、完全无责任年龄

  不满14周岁的人为完全无责任年龄。对任何危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所以又称为绝对无责任年龄或者完全无责任年龄。现实中,有的行为人,犯罪了既不讲自己姓名,也不讲自己年龄,咋办?不讲自己年龄的,司法机关可以进行骨龄鉴定,鉴定意见证明犯罪嫌疑人已满14周岁,就应对八种重罪负刑事责任。

  三、相对责任年龄

  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幼儿或青少年早期,身心发育不成熟,对自己行为的内容、社会意义与后果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他们追究刑事责任是不人道的, 对他们适用刑罚也不能达到刑罚的目的。进入这个年龄阶段的人, 一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为的能力。犯下列八种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也称相对无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其实在这件案件的背后,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家长怎么教育孩子的,不敢相信这个14岁孩子的家长,就没有发现自己孩子连最基本的三观都不正常。常常听老一辈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如果在一开始犯错的时候,没有去改正他,后果就是害了自己,同时也害了别人。

上一篇:原创古埃及人为何会如此崇拜亡灵?和金字塔有关?
下一篇:揭秘古代女子初夜落红到底有多重要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