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孩子为啥分离焦虑?三种类型,65%的宝宝属于第一种,附缓解方法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08
手机版

  导语:孩子为啥分离焦虑?三种类型,65%的宝宝属于第一种,附缓解方法

  01

  小A家的宝宝六个多月,妈妈承担了大部分的抚养工作,爸爸经常出差,可是最近妈妈发现,爸爸偶尔回来想抱抱宝宝,结果宝宝拼命大哭,只要妈妈不要爸爸。

  小B孩子一岁多,每天哄睡的时候,只要妈妈哄着,宝宝一会儿就睡着了,可是换了别人哄睡,却半天哄睡不了,而且只要妈妈在家,宝宝总是每时每刻的要求“妈妈抱”,虽然只抱一会儿宝宝就又脱离怀抱了。

  小C家的孩子三岁多已经上幼儿园了,可是每天爸爸妈妈上班或者出门都是一场“琼瑶剧”,孩子哭喊着“爸爸妈妈不要走”、“妈妈不要上班”。

  

  02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孩子对大人的依恋心理导致的分离焦虑。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表明,婴儿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有四个发展过程:

  前依恋阶段(0~6周)

  此时的婴儿已经开始可以辨认妈妈的气味和声音,但是你把他交给一个陌生人,婴儿也不会表现出反抗。

  正在形成依恋阶段(6周~8个月)

  婴儿此时已经熟悉身边亲近的人,对陌生人要求的“抱抱”会做出拒绝的反应,但是此时如果和父母分开,孩子不会表现出异议。

  明确的依恋阶段(6/8个月~18个月/2岁)

  在这个阶段,宝宝会非常依恋身边最亲近的人,例如妈妈,此时婴儿开始表现出来分离焦虑,在6~15个月大的宝宝种表现的最为明显,这一时期也是明确的依恋形成时期。如果他们依赖的亲人暂时离开,宝宝会变现的烦躁不安。

  

  双向关系的形成(18个月/2岁以后)

  两岁以后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使得他们理解父母的外出行为,一般情况下,父母出门之前如果跟孩子能够有好的沟通交流,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排除有的孩子分离焦虑比较严重时,大哭大闹,不让父母离开。

  03

  在我们生活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分离焦虑类型,其中一种属于安全型分离焦虑,两种属于不安全、不正常的分离焦虑,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别如下:

  

  1、安全型分离焦虑

  在父母和孩子短暂分离时,宝宝可能也会哭,他们哭闹的原因只是不愿意和陌生人待着而已,等到妈妈回来之后,宝宝就不再哭泣了,研究表明,大约65%的宝宝属于这种情况,这也是很正常的表现行为。

  2、回避型分离焦虑

  有的宝宝对妈妈显得很冷漠,你在不在我身边都无所谓,你离开,宝宝也不会哭闹,把宝宝交给陌生人宝宝也不会表现出异常来。这类型宝宝甚至不太愿意靠近妈妈。

  3、拒绝型分离焦虑

  有的妈妈会发现,在自己需要暂时外出离开宝宝时,宝宝会表现的很生气,会大哭大闹,等到妈妈回来后,宝宝仍然不能“原谅”妈妈,不但不去亲近妈妈,反而还会打妈妈、推妈妈,以示自己的愤怒,而且这类宝宝难以安抚。

  

  04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安全性,减轻不健康的分离焦虑呢?

  1、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亲密、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孩子在长大成年后,会出现一系列的情感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

  2、科学的教育理念。

  孩子成长的原生家庭环境,在其未来一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为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3、和睦的家庭氛围

  如果一个成人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除了痛苦就是愤恨,有这种经历的孩子与父母之间往往难以形成正常的安全的依恋关系,在幼儿时期,就会表现为不正常的分离焦虑。反之,从小生活在家庭和睦的环境中,孩子更够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分离焦虑也会大大减轻。

  (文/笑雪育儿思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上一篇:这部尺度大到成人都羞涩的动画,也是今年最酷的动画片!
下一篇:金栀栀子油的功效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