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要不要戴眼镜?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先辟两个谣

  在日常的门诊中,很多人都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青少年近视要不要带眼镜?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还真不太好回答。

  之所以难回答是因为问题太大,几句话很难把问题考虑的周全,解释的详细。就像大自然的物种多样性一样,每个人都是多样性的个体。

  好比生病了要不要吃药一样?怎么答?

  吃?可有些病不需要。

  不需要吃?有些病不吃就嗝屁了。

  在对近视要不要戴眼镜进行分析前,先让来来给“戴眼镜”伸个冤。

  在日常的门诊中,听到过非常多的家长说过类似的话,“眼镜不能带,戴了会越戴越深”,“戴眼镜会让眼镜变凸,变形”。

  这个锅,“戴眼镜”可谓背了好多年了,从小身边的长辈有这种观念的也不在少数。今天有必要甩掉这个锅。(没做特殊说明,本文中的眼镜均指普通的框架眼镜)

  让我们先来看看近视到底是个啥。

  正常的人(正视者),看远时(眼睛处于静息状态)物体的像是落在视网膜上的。近视的人,看远时物体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面,导致看远时不清楚。

  是什么导致了本该落在视网膜上的像落在了视网膜前?

  眼轴的增长和屈光指数的改变(比如某些糖尿病病人因为高血糖导致近视)。因为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的近视,以轴性近视为主,所以本文中近视没做说明都指轴性近视。

  眼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轴,是角膜中心与视神经和黄斑中心凹之间的一条假设的线。

  虽然这条线是假设的,但眼轴所描述的距离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青少年近视机制一旦打破,眼轴往往会随着身体的发育而增长,也就是近视度数会涨。

  我们戴眼镜是为了看清楚,不是为了控制度数不长,更不是为了让近视度数增加的更快。

  这就好比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脚上穿的鞋,孩子在发育,脚在长。难道脚长了是鞋子的锅?

  而眼凸,是我们眼眶深浅决定的。见过很多眼球凸的人并不是近视眼。那为什么,很多人都信誓旦旦的说,见证了自家孩子的眼变凸?我想说眼见还真不一定为实?

  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说凹透镜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放大镜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吧。凹透镜正好与放大镜相反,把东西缩小了。长时间戴眼镜,别人看到的是一个缩小版的眼睛,突然有一天把眼睛拿掉,见到真实的物体反而不习惯了。给人一种眼凸、变形的错觉。

  还有就是上边提到过的眼轴,眼轴的增长,对于眼睛变凸(这个是真实的变凸了),有微不足道的贡献,比如高度近视患者。但这种真实的、略微的变凸不太被察觉。当然不排除火眼金睛的家长。

  锅甩完了,言归正传,青少年近视到底应不应该戴眼镜?

  只是近视要不要戴镜?

  低度近视

  首先不戴镜肯定是没有戴镜清楚的。

  关于低度数的近视不戴镜(近视的欠矫)会不会加快近视的发展速度?目前没有统一的结论。

  有研究表明,不戴镜(近视欠矫)会因为模糊像的刺激,导致近视发展更快。但近期也有研究表明,不戴镜(近视欠矫)与戴镜(近视足矫)对于近视的发展没有差异。

  低度数的近视,因为看近看的清楚,一般也不会造成调节、集合的失调等视功能问题。

  所以有些眼科医生在确定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课看得清黑板)的情况下,建议不戴或者间歇性佩戴(上课,看远时戴)。

  中高度以上的近视

  此类青少年,不戴镜时已经明显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戴镜,没得商量了。

  同时不戴镜,已经构成了损害相关视功能的不利因素。怎样构成了不利因素?

  很多人都将我们的眼镜比喻成相机,我们的眼镜要远比任何相机都要高级的多。

  举个例子,摄影爱好者有句话叫: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一入相机深似海,一生只有买买买。

  为啥?镜头啊!因为要想拍出好的照片,需要不同的镜头。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高级的镜头—晶状体。当我们看远和看近时,眼睛会自动、快速、几无延迟的完成变焦,即完成镜头的切换—完成调节,从而保证能看清物体。

  我们的眼睛在看无穷远的时候是不动用调节的。

  随着距离的变近,光线由无穷远时的平行光变为非平行光,这时原本在无穷远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跑到了视网膜的后面。

  像没有落在视网膜上,看不清的。怎么办?

  晶状体通过改变自身的形状(前表面曲率),从而改变屈光度,使落在视网膜后的像重新落在视网膜上。

  还记不记得近视眼很重要的改变?眼轴的增长。

  当我们看近的时候,眼轴的增长可以使我们不用或者少用调节,因为原本应该落在视网膜后的像,正好落在了视网膜上,或者比原定位置更靠近视网膜。

  正视者看50cm 处的物体要使用2.00D(200度)的调节,近视-2.00D(200度)的人看50cm处的物体时,不使用调节。

  长此以往的不使用调节会造成很多视功能方案的障碍,比如,融像范围减小,调节能力下降,调节与集合功能联动失调,增加外隐斜视,甚至增加外斜视的风险。

  你们家的孩子可能跟隔壁家的不一样

  在生活正总有些家长会说,谁家谁家的孩子近视了,没有戴眼镜。可能你们家的孩子跟人家还真有点不一样。

  近视合并散光

  严格意义上讲,不存在散光的人可以说很少。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散光,这部分散光对青少年的视力发育和视力不构成影响,暂且称为生理性散光,没有临床意义。

  但明显超过生理性散光的范畴,存在的散光对视力矫正或者对视力的发育有影响时,就必须戴镜矫正。

  有影响散光的处理和低度近视的处理原则相同。

  当低度近视患者合并高度数的散光时,散光的存在已经影响到视力和视力的发育。必须戴。

  近视合并弱视

  弱视是在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由于视觉发育期内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双眼或单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在近视导致的弱视中,往往是因为先天性的高度近视,因没及时发现导致的弱视,所以处理方法同高度近视。必须戴镜。

  在这种情况中对于在发育期的儿童,高度近视是原因,弱视是结果,只有解除异高度近视带来的异常视觉经验-戴镜,是视力正常发育和弱视治疗的前提。

  近视合并斜视

  比如外斜视,近视合并外斜视的患者,戴镜是一种积极的利好。

  很多斜视受手术前必须要矫正屈光不正,并且观察一段时间,因为有利于斜视度数的稳定。

  弱视和斜视都属于眼病,要在眼科医生和视光师的指导下,遵医嘱戴镜。

  近视合并视功能异常

  在中高度近视不戴镜中分析了可能损害的视功能,如果本身的这些视功能就有问题,毫无疑问,第一步先把眼镜戴起来。

  屈光参差

  两眼的屈光状态不一样,成为屈光参差,就像不存在散光的人一样,两个眼屈光状态完全一样也几乎不存在。大多数人双眼会有小范围的参差,即生理性的。病理性的屈光参差标准为:两眼屈光度球镜(近视、远视)相差超过150度,散光超过100度。

  对于近视青少年,屈光参差可以表现为:单眼近视,一眼低度近视、一眼中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时,情况更复杂、类型更多,文章暂不做讨论)。

  屈光参差患者必须戴镜,必要时或者说没得选、框架眼镜带不起来时,要选戴角膜接触镜(有利于双眼视的发育、出现视疲劳、严重的屈光参差等)。

  近视发生过早 发展过快

  近视过早,近视发展的过快。比如7岁就近视了,在发育完成前,理论上还有10多年的近视发展期。或者近视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在这些情况下,普通的框架眼镜可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了。这个时候不仅要戴眼镜,而且是戴特殊的眼镜-角膜塑形镜。

  以上为青少年近视戴不戴镜的一般原则。因为个体间存在差异性,具体处理原则会存在差异。请遵医嘱戴镜。

上一篇:十大烧脑高智商电影豆瓣(2020烧脑悬疑破案电视剧)
下一篇:为什么会突然长湿疹?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