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忍不住咬指甲?教你6大方法丨健识药师谈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健识药师谈》栏目第306期

  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咬指甲,其实是一种疾病,叫做咬甲癖。

  咬甲癖好发于儿童

  美国有关咬指甲癖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3岁以内婴幼儿咬指甲癣罕见,7~1O岁学龄期儿童的发病率在28%至33% ,10至15岁发病率在45%左右,16至17岁的发病率降至20%,35岁以上的成年人,发病率为10%左右。10岁以上的儿童中,女性的发病率通常小于10%,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发病原因

  咬甲癖发病的具体原因不明,但紧张和焦虑在咬指甲癖病因中所起的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如繁重的作业、复习迎考、看惊险的影片、读悲痛的故事及经常受父母的责骂和惩罚都可能带来紧张和焦虑情绪,影响病情。

  有些儿童的咬指甲行为也常常发生在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听故事、拽东西、做作业和想办法的时候。

  另外,不当的修剪指甲方法也会使儿童不愉快,因此他们会以咬指甲的行为来替代修剪指甲。

  咬甲癖还有家族性。调查发现有些儿童的咬指甲行为是模仿他人引起的,在这些儿童的亲属如父母、同胞和同学中往往能找到咬指甲癖者。同时,咬指甲癖还可以由婴儿期吮拇癖转化而来。

  咬甲癖的临床表现

  咬甲癖是一种经常性的,不能自我控制的牙齿咬指甲的动作。每次动作历时数秒至数分钟。咬指甲常常局限于手的指甲,但也有人也会咬脚趾甲。

  有些小朋友不仅咬指甲,还可能咬铅笔、咬衣服、咬手帕等等。

  咬甲癖的危害

  咬指甲容易损伤手指的表皮,使指甲游离缘变得粗糙,指甲缘的四周也容易出现出血和指甲畸形。频繁地咬指甲会刺激指甲根部生发层的循环,使指甲的生长速度增快20%左右。

  咬指甲癖者可以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甲沟炎,有甲癣和甲沟炎的患者可把病原菌带到口腔,引起口腔感染。而有口腔疱疹的咬指甲癖者,可使被咬的手指患疱疹性甲沟炎。

  咬指甲癖对口腔卫生和萌牙极为有害。咬指甲这种非生理性的力作用于牙齿会引起牙根的吸收。顽固性咬指甲癖还可以引起门牙缘的小裂痕和齿龈炎。

  治疗方法

  01

  尽可能找到原因

  父母应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尽可能找到咬指甲的原因,例如在学校被欺负了,家庭关系不和谐,学业太紧张等等,努力的疏导和关心孩子,营造轻松、有爱的家庭氛围。

  

  02

  不要责备

  孩子咬指甲时不要一味地责备,处罚、责骂和恐吓都是无益的,有时甚至会使病情加重,被其他严重的心理障碍性疾病(如秽语抽动定、攻击性行为和瘟病等)所替代。

  03

  转移注意力

  多带孩子到儿童乐园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减少孤独感。孩子想要咬指甲的时候,通过一个玩具、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

  04

  正面赞美和奖励

  当孩子要咬指甲的时候,要耐心地教他把手指从嘴里面移开,并用微笑、点头或者夸奖的口吻,表现赞赏,让孩子慢慢了解不咬指甲可以获得更多的爱和赞美。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例如一天之内不咬指甲,奖励一次看动画片,一周不咬指甲,奖励去游乐园一次等。

  05

  厌恶疗法

  可以在孩子咬指甲的时候让他坐在镜子前面,观察自己咬指甲的样子,孩子会因此受到触动,从而改掉坏习惯。

  还可以购买苦甲水,这是一种有苦味的指甲水,但是对身体无害,涂抹在指甲上可以长时间保持苦味,这样有助于帮孩子戒掉坏习惯。

  除此之外也可以涂抹芥末、辣椒水、苦瓜汁等强刺激性的食物。

  如果是成年人有咬指甲的习惯,还可以花费大价钱去做一个美甲,每次想咬的时候,一想到自己花费了好多钱,就会舍不得下嘴。

  

  06

  对抗疗法

  对于比较大的小孩,对抗反应治疗也有效果。发现孩子咬指甲的时候,可以让他握紧拳头1至3分钟,或者握紧铅笔1至3分钟。让小朋友形成这样的习惯,一旦发现自己要咬指甲,就应该立即停止,并且紧握拳头,直到慢慢改掉。

  总之,咬指甲癖是一个行为问题,采用行为治疗方法是能够纠正的。当然,也需要长期耐心地进行矫正治疗才能达到戒断的目的。

  

  设计丨时光

  运营丨尚景萱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或者觉得有用,

  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知道~

  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上一篇:一个游泳池里到底有多少尿?看完惊呆了!
下一篇:女人狠起来根本没男人什么事,盘点三部有尺度、有深度的女性电影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