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甲传奇】来自亚洲的末代战车
大家好,我是糗神
老规矩,这次接着聊装甲亚目
甲龙科是一支特别的鸟臀目恐龙,它们是装甲亚目的最后一代子孙,晚白垩世早期的森-土灭绝事件重创了结节龙科、到了晚白垩世末期的时候,崛起的甲龙科接替了衰弱了的结节龙科,它们繁盛于北美和亚洲、而这其中亚洲的甲龙科主要繁盛于中国和蒙古地区,晚白垩纪时大量的甲龙科恐龙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般的遍布在亚洲地区,它们的丰富多样性丝毫不输给它们远在北美的亲戚们,而今天的主角正是它们——亚洲的甲龙亚科成员。废话不多说、正片开始
1:绘龙(pinacosaurus)
模式种:谷氏·绘龙(pinacosaurus?grangeri)
分类:甲龙下目—甲龙科—甲龙亚科
所在地层:蒙古——德加多克塔组、蒙古——阿莱格提组、中国——巴音满达呼组、中国宁夏不明地层、中国——将军顶组(疑似)
绘龙无疑是最具名气的亚洲甲龙类恐龙了、堪称亚洲甲龙类的代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很早就被发现的同时还保存有大量完整的化石,绘龙(pinacosaurus)属名的意思是“木板蜥蜴”,模式种名为“谷兰杰·绘龙”,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们在亚洲蒙古的戈壁沙漠中进行了多次科考,而在1923年的一次考察中、一位名叫谷兰杰(W. W. Granger)的美国科学家在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上挖掘采集到了部分破碎的头骨、骨板等化石,出土地层为“德加多克塔组”,后来美国古生物学家吉尔摩(C. W. Gilmore)经研究后确定这是亚洲的一种全新的甲龙类恐龙,并于1933年将其命名为谷氏绘龙,种名即献给了谷兰杰。
紧接着、在之后的考察中,科学家们在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境内又发现了大量的谷氏绘龙的完整骨骼,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超过20个谷氏绘龙的化石标本,这使绘龙一跃而上成为亚洲化石数量保存最多的甲龙类恐龙,不仅如此、谷氏绘龙还发现了大量集体埋藏在一起的幼年个体的化石骨骼,这使学者们推测在戈壁沙漠环境中生存的它们具有群居、育幼的习性,而绘龙们被集体埋藏的原因有可能是死于突发的沙尘暴
绘龙是一种体型中等偏大的甲龙类恐龙,成年的绘龙体长可达5米、体重可达2吨,和其它甲龙类相比、绘龙的体型更矮更宽,它们有着十分宽肥的体腔,并且它们的尾锤也相比起其它甲龙类更小一些,在德加多克塔组、成年的绘龙是几乎没有天敌的,因为这里缺乏大型的食肉恐龙,不过幼年的绘龙是会受到伶盗龙这种小型肉食恐龙的攻击,德加多克塔组是半沙漠半绿洲的生态环境、存在有大片植物肥美的沙漠绿洲,而具有群居习性的绘龙们平时就会漫步在绿洲里寻找食物
当然了,绘龙可不仅仅分布在蒙古的德加多克塔组,作为一种相当成功的甲龙科恐龙,在白垩纪晚期、绘龙还广泛的分布在了亚洲的中国,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也曾出土了大量的谷氏绘龙的化石,而在这其中、我国的科学家们又在内蒙古的“巴音满达呼组”地层中发现了一个新种的绘龙,并在经过研究后于1999年将其命名为“魔头·绘龙(pinacosaurus?mephistocephalus)”,和广泛分布的谷氏绘龙不同、魔头绘龙仅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绘龙,与谷氏绘龙相比、魔头绘龙的体型要小很多,它们只有2.7米长,在整个甲龙科中也是倒数的存在
除此之外,中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曾出土过绘龙的化石,在1935年、我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老先生在宁夏北部的一片地层中发现了一具绘龙的化石,当时学者们认为这是一个新种的绘龙,于是便在经过研究后将该物种命名为“宁夏·绘龙(pinacosaurus ninghsiaensis)”,但是现在来看、宁夏绘龙和模式种谷氏绘龙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两者应是同一物种,绘龙属现在只有两个种:谷氏绘龙(pinacosaurus grangeri)和魔头绘龙(pinacosaurus?mephistocephalus)
注:另外、在中国山东也曾发现过疑似绘龙的化石,该标本于1923年出土于山东莱阳的将军顶组,被认为是谷氏绘龙,但其并没有经过正式研究、因此无法进一步确认,该物种现在也只是被称作“谷氏绘龙相似种”
2:美甲龙(saichania)
模式种:库尔三·美甲龙(saichania?chulsanensis)
分类:甲龙下目—甲龙科—甲龙亚科
所在地层:蒙古——巴鲁恩戈约特组
美甲龙(saichania)属名意为“美丽的”,是指它出土的第一具化石保存的十分精美看起来很漂亮,所以美甲龙这个名字的实际意思是“美丽的甲龙”,不要把它和“美甲”混在一起哦……它和“美甲”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 ̄)
好了言归正传,美甲龙是一种较大的甲龙类、其体长可达6米,在亚洲甲龙类里也算名气较大的了,美甲龙最早于1977年被命名,其模式标本包含有头骨、颈椎、背椎、肩带、前肢、以及一些装甲。其他相关标本则包含有较破碎的头骨顶部与装甲、以及一具几乎完整的身体骨架与头骨,通过化石显示:美甲龙的鼻孔后方可能具有盐腺,这可以使它们处在干燥环境时能及时呼吸到潮湿的空气
值得一提的是:发现于中国山西的“天镇龙(tianzhenosaurus)”和“山西龙(Shanxia)”被认为是美甲龙的同物异名,但此观点目前尚未得到进一步确认。
3:多智龙(tarchia)
模式种:凯兰·多智龙(tarchia kielanae)
分类:甲龙下目—甲龙科—甲龙亚科
所在地层:蒙古——巴鲁恩戈约特组、蒙古——纳摩盖吐组
多智龙(tarchia)属名意为“脑袋”,这是指它那巨大无比的头部,多智龙和美甲龙一样也是于1977年所命名的、模式种为“凯兰·多智龙(tarchia kielanae)”,其化石也发现于蒙古的巴鲁恩戈约特组,目前发现了至少5个标本,包含两个完整头骨、与一个接近完整的颅后骨骸,多智龙同时也是已知最大的亚洲甲龙类恐龙,其体长为4到6米、体重可达3吨
甲龙类恐龙的头部往往都比较小、而多智龙却拥有着十分巨大的头部,是甲龙家族中少有的“大头”,多智龙不仅拥有巨大的脑袋、其体型也是相当的不容小觑,6米长、3吨重的体型使其一举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甲龙类恐龙,并且多智龙的体型在整个甲龙家族中都能排的上号、可以算是甲龙家族的扛把子之一了
除了模式种外,多智龙还有两个种,分别是“巨大·多智龙(tarchia?gigantea)”和“特蕾莎·多智龙(tarchia teresae)”,它们则都来自蒙古的“纳摩盖吐组”,其中巨大多智龙的体型比模式种凯兰多智龙还要大一些、但是该种原属倍甲龙,如今是个疑名
而特蕾莎多智龙则就十分特别了,与体型巨大的凯兰多智龙、巨大多智龙不同,特蕾莎多智龙的体型相当的小,其体长只有3到4米、体重更是只有半吨,由此一来、多智龙属毫无疑问是一种体型个体差距十分大的甲龙类恐龙,不过特蕾莎多智龙却有一项十分“出众”的地方,古生物学家们曾在特蕾莎多智龙的右眼窝上发现了一个被肉食恐龙咬穿后又愈合了的穿刺孔,经确认“凶手”可能正是蒙古大漠上的最强统治者——特暴龙,这表明了这只特蕾莎多智龙生前可能遭遇过特暴龙的攻击,而令人惊叹的是、这只多智龙当时可能还并没有死亡,它很有可能幸运的从特暴龙的魔掌下死里逃生了!这很可能是多智龙自身“体型太小、没多少肉”的特点救了它一命,毕竟肉食恐龙们也不会喜欢吃甲龙类这种肉少又难吃的猎物
4:篮尾龙(talarurus)
模式种:皱棘·篮尾龙(talarurus plicatospineus)
分类:甲龙下目—甲龙科—甲龙亚科
所在地层:蒙古——巴彦思愣组
注意:是“篮尾”、不是“阑尾”哦……
篮尾龙名字的意思是“柳篮尾巴”,这是指它那像篮子一样的尾巴,篮尾龙的化石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的一支科考队伍所发现的、化石出土于蒙古戈壁沙漠东南部的“巴彦思愣组”,目前已经发现至少5个个体标本,包含两个不完整的头骨、一个接近完整身体骨架以及许多皮内成骨,篮尾龙也是蒙古所发现的化石最完整的甲龙类恐龙之一,篮尾龙的体长可达5到6米、算是一种较大的甲龙类了,它的特点在于其头部相比起其它甲龙类更长、并且篮尾龙的身上长有许多沟槽状的皮内成骨
篮尾龙的生活环境为充满低洼、平原的沙漠绿洲,不过、篮尾龙的生活可并不悠闲安逸,因为这里还生活着凶残的捕食者——阿基里斯龙,阿基里斯龙是最大的驰龙类之一,因为巴彦思愣组缺乏大型肉食恐龙的原因、体型较大的阿基里斯龙便成了这里的主宰,虽然篮尾龙有时可以凭借巨大的体型优势和一身坚固难啃的铠甲来避免被阿基里斯龙猎杀、但当地的那些小型的鸭嘴龙类和肿头龙类则就在劫难逃了
5:白山龙(tsagantegia)
模式种:长头·白山龙(tsagantegia?longicranialis)
分类:甲龙下目—甲龙亚科—甲龙科
所在地层:蒙古——巴彦思愣组
白山龙是巴彦思愣组的另外一种甲龙类,它名字的意思是“白色山脉”,和体型较大的篮尾龙不同、白山龙的体长只有3到4米,无疑它是一种较小的甲龙类,白山龙的正模标本是一个完整的头骨,和它的邻居篮尾龙一样、白山龙的头骨也十分长,这正是它的种名“长头”的得来原因,与其他甲龙类相比、白山龙的头骨长而平坦,并且还长有较小的头角
2019年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篮尾龙和白山龙共存的原因,研究显示虽然篮尾龙和白山龙都以地面的低矮植物为食、但它们长有完全不同的喙嘴,篮尾龙的喙角度更大、边缘呈方形,而白山龙的喙则比较低平、边缘呈圆形,因此、篮尾龙和白山龙可能就像今天的犀牛一样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划分,篮尾龙像白犀牛一样适合啃食贴近地面的植物、而白山龙则像黑犀牛一样喜欢以较高的枝叶为食
6:牛头怪甲龙(minotaurasaurus)
模式种:拉氏·牛头怪甲龙(minotaurasaurus?ramachandrani)
分类:甲龙下目—甲龙科—甲龙亚科
所在地层:蒙古——德加多克塔组
牛头怪甲龙的学名意为“牛头人蜥蜴”,“牛头人”指的是希腊神话中的牛头人身怪——“弥诺陶洛斯”,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牛头怪甲龙长有类似牛头般的脑袋,它的头部就类似具有骨甲的牛头、头上的一对头角也酷似牛角,样子就如同公牛一般
牛头怪甲龙的第一具化石是通过非法走私获得的,因此它的发现地具体是在哪里也并不清楚,只知道是在蒙古的一个戈壁滩上,牛头怪甲龙的正模化石被走私贩子非法走私到美国后、被美国加州的博物馆买下后进行了研究并发表,而牛头怪甲龙也因此一直被美国博物馆保存着,并且、因差距较小的原因,学者们也一直认为牛头怪甲龙是多智龙的同物异名
2013年时,美国和蒙古两国组成的科考队在蒙古国南戈壁的火焰崖上进行考察挖掘化石时、研究者们在火焰崖上的“德加多克塔组”地层中再次发现了一具牛头怪甲龙的化石,如此一来终于确定了牛头怪甲龙的“住址”,牛头怪甲龙的第二具化石包括了完整的头骨、颌骨和皮内成骨,此次发现终于确定了牛头怪甲龙的所在地,是在亚洲蒙古的“德加多克塔组”,2017年时、新的研究表明牛头怪甲龙比起多智龙还是有许多不同特征的,因此牛头怪甲龙的确是一个不同于多智龙的全新的物种
7:刺猬甲龙(zaraapelta)
模式种:游牧·刺猬甲龙(zaraapelte nomadis)
分类:甲龙下目—甲龙科—甲龙亚科
所在地层:蒙古——巴鲁恩戈约特组
刺猬甲龙的学名意为“刺猬盾甲”,这种“史前大刺猬”与我们上面介绍到的多智龙是邻居,刺猬甲龙与多智龙是姊妹物种、同时期北美的刺头龙和它关系较为接近,这说明了在晚白垩世的时候甲龙科恐龙很可能在北美在亚洲之间进行了迁徙
————【尾声】
甲龙科作为装甲亚目的最后一代接班人、在晚白垩纪时期它们可谓是大展拳脚,在家族复兴的道路上一路向前、不会停滞,装甲亚目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下一期再见。
上一篇:原创说到上海滩的流量人物,之前的柏万青必须算一个
下一篇:原创雄兵连:第三季上映时间本月公布,小短裙们归来!你准备好了吗?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