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 | “三构建三注重”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06
手机版

  

  

  近年来,门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州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齐抓共管”工作体系,注重部门职能。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将德育工作纳入中小学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全县中小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党、工、团、队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公安、文体、科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构建“多元共育”工作载体,注重学校教育。一是常态化开展思政教育。根据国家课程设置及课时要求,开足思政课课时。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对中小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中小学课程课堂工作,持续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系列活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学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开展县级领导进校园讲思政课活动,组织多学科教师共同打造精品思政课,努力构建“全员思政、全科思政、全程思政”,增强思政课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各种节庆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时期,举行形式丰富的庆祝、纪念活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红领巾宣讲员评选活动,推选出88名“红领巾”宣讲员,开展宣讲80余场次,通过“线上音(视)频分享+线下交叉宣讲”的形式,让党的理论知识、红色故事、先锋榜样故事在学生和家长心中“活”起来。三是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书香校园”等主题读书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好书分享、图书漂流等形式,扎实推进“全民阅读进校园”,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魅力、提升个人学识修养。邀请县文化馆走进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等活动,大力推进戏曲、书法、传统体育进校园工作,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力量、深厚道德底蕴。四是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以创建文明城市和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在植树节、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等公众主题活动日,组织学生常态化开展“孝亲敬老、爱与陪伴”、义务植树、保护水资源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校、社区、公共文化场所宣传环境保护、垃圾分类、低碳健康的生活知识,开展献爱心募捐、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从中体验和感受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快乐。五是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贯彻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严格落实师德考核制度,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开展治理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组织全县教师签订《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六是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工作之中,投入20万元持续推进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等10所心理健康种子学校心理咨询室硬件配置,依托“心之源”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山东援青教师开展种子教师培养活动,进行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开展学生、教师、家长层面辅导3次,播发微视频3条,其中以“带你一起读懂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获赞人次超过40万。七是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各校园利用新媒体、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法治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进行宣传;发挥部门联动作用,落实法治副校长的聘任工作,目前,全县中小学校聘任法治副校长28名,开展讲座、报告共50多场。

  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注重基础建设。一是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美化校园环境、建设充满书香、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各校园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积极开展“读书之星”“文明寝室”等评选活动,促进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激励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共建校园文明。二是大力推进活动场所建设。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等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建设和使用,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祁连山国家公园开展研学活动。三是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联合公安、市监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定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督导检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对各学校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不定期进行随机抽查。为加强对校园欺凌、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加大打击力度,特别聘请检察院检察官开展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制报告制度》的宣传讲解。投入安保经费20万元,培训保安人员180名,着力推动校园安保队伍专职化。投入192万元完成66所村级幼儿园一键报警、视频监控及安保设施配备,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率、专职保安员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配备率、“护学岗”设置率均达到100%。广泛开展各类安全主题教育进校园活动,开展专题讲座50余场次,安全演练140余次,安全警示教育活动30余次,各类安全业务培训50余次,发放宣传页3万多份,受益师生3余万人。四是大力推进“双减”工作。将“双减”“五项管理”作为促进整体变革、综合改革的重要枢纽,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合理安排考试次数、规范学生在校作息、压减县域学科类校外培育机构等方面下足功夫,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为广大青少年营造轻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制定《门源县中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门源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和管理办法(试行)》,依托乡村少年宫打造集阅读、体育、文艺、科普、劳动、传统文化、地方文化、非遗文化于一体的“一校一案”课后服务百宝箱,充分发挥2所课后服务样板校、3家公益性假期托管机构作用,在全县中小学推行“5+2”“特色成长+全面发展”“学期+假期”三个“全覆盖”模式,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

  ?【原创MV】《那一刻》

  来源:县委办公室

  编辑:马芮

  责任编辑:刘国森 孙成诚 

  监制:蔺伟浩

  总监制:马洪龙

  

  

上一篇:大叔摆个摊出动10多个城管,浪费纳税人的钱
下一篇:孩子出现5个症状,说明积食了!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