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评价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故事发生在一座沿海小城,年轻警官杨家栋初来乍到,就碰上建委主任唐奕杰坠楼身亡,杨家栋开始调查,却惨遭革职、追杀,只好逃到香港,与死者女儿小诺意外邂逅,在小诺的协助下继续追查,浑然不觉自己正落入一个纯情陷阱……
看到一半猜到了凶手,但并不会觉得无聊,甚至隐隐感受得到,导演本人并没有刻意隐藏“真凶是谁”,整部电影就如开头的画面一样,笼罩在蒙蒙雾色中,你隐约在雾中看到有人抬手刺下一把刀,而导演最终想让你看到的,其实是那个人无声哀嚎的脸。
这部电影中的时间轴分为过去和现在。双线并行反复闪回,以一桩坠楼案入手,抽丝剥茧,政商勾结的龌蹉罪恶与爱恨利益纠葛缠连在一起,形成权力色欲金钱交织的巨网,暴露在凄冷月光下的,是四个人胶着的身影。
(以下内容含有轻剧透)
姜紫成对林慧有爱意,但在他心里更重的是利益,一开始有家室,没办法娶怀孕的她,后来回到大陆,为有政府的路子,明知林慧处境,也没有让林慧离婚,他信任着林慧,什么都会跟她讲,同时利用起她也毫不手软。
唐奕杰深知自己上位之路少不了姜紫成的“帮助”,面对姜紫成的时候,他脸上总是带着谄媚的神情,他知道林慧和姜紫成断不干净,又需要姜紫成的扶持,便一边默许妻子成为姜紫成情妇,一边觉得自己尊严受挫,狠狠打骂她,他骨子里自卑,最恨别人瞧不起他,而仅有的几次“发泄”,都发泄在弱小的女人身上。
而在这复杂的三角关系中,林慧并不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她需要依附着这样的关系,换取利益,所以她一直平衡着这样交织着爱欲和互相利用的扭曲关系。
林慧说,我们都是工具。
她心甘情愿的服从着姜紫成对她的指令,无论是做杨警官的桃色诱饵,还是去让连阿云闭嘴,从始至终,她都没有反抗,顶多只有低声哀求。然而她是不快乐的,从连阿云死后,她的神情大多时候很空洞,最后用同款剪子狠狠戳向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赎罪呢。
回首她的一生,只有最初开服装店的那个时候是快乐的,往后余生都只尽力沉浸在虚幻的烟波中。
而连阿云最快乐的时光,应该是姜紫成在后台,为了她挥出拳头的时候。
比起得到爱与信任的林慧,连阿云更像一个牺牲品,唐奕杰说的她不是不明白,她只是姜紫成用来笼络人脉时,用来性招待的道具,她忍辱负重换取合同,却被姜紫成从车上扔到水泥地上而流产。她哪里真的想要回台湾去,她是想要听姜紫成挽留她,她又哪里是真的想要挟持小诺呢,无非是想要唤醒姜紫成对她的一点点怜悯,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
这个可怜的女人,驱使她做一些承欢卖笑的事的原因不是利益,而是因为对姜紫成的爱,梦里不知身是客,当初错解了有人爱她,不惜千里相随,终究不过一场游戏一场梦。
看阿云和小诺亲密的程度,便可以知道,在父亲忙于往上爬,母亲周旋于政商之间的时候,温柔的连阿云应该一直在照顾她,而她长大后,身上也残存着阿云的影子,她的一些东西,小诺也在保管着。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小诺会喜欢杨警官,要我说的话,她只是喜欢这份干净,喜欢他带着纯粹的正义,想要冲破这无际黑暗的样子。
那是她从来没见过的样子,她希望他能把自己从这个她拼命想逃离的世界中剥离开来。
小诺不是突然黑化,而是她的成长环境,让年幼的她未曾见过纯白,就过早接触了成人世界的黑暗龌蹉,她见过形形色色的大人,经常性家暴,把妻子打到半死还要诬陷她是神经病的有之,利欲熏心,玩弄权术,草菅人命的有之,唯独没见过干净。
而她杀唐奕杰也在情理之中,她深深恨着唐奕杰,就算她不知道姜紫成是生父,她也希望有这样一个男人能救她母亲脱离这个烂人,殴打母亲的唐奕杰可以说是小诺童年最大的阴影,而后她又目睹了唐奕杰对云阿姨的侵犯,在她摊牌说要去香港读书的时候,口口声声说着把她当成亲生女儿的唐奕杰,掐着她的脖子把她摔在墙上。
只要他死了,小诺的亲生父母就可以安全,而她也不用担忧这个人继续成为她生命中的阴霾了。
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说,片名不如叫一场游戏一场梦,其实我觉得,还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更妙,三个女性,都是迷惘的,惶恐的,她们眼神朦胧飘渺,带着点身不由己的悲哀,不知命运要将她们推向哪儿去。
比起女性角色,这部电影里的两个男性反派更能让人体会到渗入骨髓的凉意,我最喜欢两场戏,一是精神病院门口林慧神色飘忽,拿过姜紫成叼着的雪茄吸了一口,唐奕杰哈巴狗一样忙不迭接过雪茄,还要努力圆场为自己挽救可怜的一点点尊严。二是处理连阿云尸体的时候,火光映在姜紫成那张尚有泪痕的脸上,他的嘴角慢慢扯起一抹笑,眼神也变得狂热。
时代浪潮下,在你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地方,更有数不尽不为人知的罪恶,在浓浓夜色中沉入深不见底的河流。人性之极恶远超于兽性,没有一个人真的无暇,没有一场戏让人开心,就连有些争议的情欲戏,也带着压抑的痛苦,入眼的皆是森森白骨,和血淋淋的人性。
私心觉得,结局就在怀着猛烈心跳走向她的杨警官,穿过熙攘的人群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就好了,无需说明那伸出的手是为了逮捕她还是为了拯救她,就让这一切停留在朦胧凄迷的雨雾中吧,无需告诉我,那朵云究竟飘向了哪儿去。
电影都被删了哪些镜头?
连阿云最后没死,尸体被烧的时候突然跳起来,然后乱叫一阵才死的,是被烧死的。
大尺度全被删了,5分钟,贪腐,杀人,激情床戏,乃至任何一句影响形象的台词,全都删改了。
这部电影还是保持了娄烨一贯的风格。娄烨的作品有很强的征服感,非常个人化,非常好识别。
在开场不到10分钟,就以其独特的手法,令观众进入到他的视角,他的世界。
娄烨这次的故事,是披着侦破剧的形式的。主角杨家栋,一名警察的破案过程,逐渐的揭开姜紫城,唐主任,以及一干人等的贪污违法,杀人灭口的犯罪过程。
所以,杨家栋戏份虽然多,却不是真正的主角。
主角是这场贪污案。
是其中腐朽,败坏,恶心乃至残忍的私人与犯罪关系。
当然,侦破,悬疑也不是主元素。娄烨以破碎的时间顺序,和极强的主观视角,借着这个贪污案,表达或者说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一部分。
上次说过,中国用50年的时间,走过了美国将近200年的路。这个说法是真的不夸张,我们国家确实是发展飞速。但这样的发展,也必然带着一点副作用。人心如何被社会影响,如何被利益笼罩。
唐主任心理扭曲的家暴,林慧从大学校花变成住在筒子楼里被家暴的妇女,又沦落到精神病医院,然后又作为贪官和奸商共有的情妇,最后又卷入杀人案贪腐案,不得善终。
这一复杂的人生经历,可以说和时代一样是被撕扯的,割裂的。显然也是不正常的。
优点和缺点
娄烨导演的技术,确实是很厉害的。开局,那个城中村的俯拍,加上市民暴动,和警方对抗,混乱的场景,是真的拍的很好。
结局,在姜紫城用来炫富的大巴车上,一场打斗拍的真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动作戏拍摄方法。只能叹服。
我在观看时,第一反应就是,直接在脑海里跳出来,我好像进入了谁的回忆里。主视角真的超强。一般人玩不出来这种东西。
他要表现的那种时代的记忆,荒乱的主观情绪,以及真实乃至残忍的现实感,我都接受到了。最少get了一大半。
当然,要说缺点,那也是很明显。非常明显。
首先,第一个,就是手持镜头太晕了。我太久没看这种电影了,我都差点忘了。这种全程晃来晃去的方法,真的让我接受不了。
我说的不是,审美啊,艺术上的接受不了。我说的是我生理上的接受不了。
我真想吃点晕车药。
真的,一点不夸张,我就是适应不了这么晃的画面,我打游戏也不喜欢这种。
我以前看过很多这种风格的电影,除了娄烨,印象最深是一部叫《女巫布莱尔》的伪纪录片,也是晕的厉害。但是那时候我才不到十几岁啊!!
现在这个时代,过了25岁就已经步入晚年了。
我是真不行了,今天公号之所以会发的晚,也是因为我现在头还在晕。
再一个缺点,就是需要脑补的东西太多。这个电影,我前面也讲了,破案不是重点。所有的东西都是一开始就明的。只差说出口了。但是,你好歹还是披着破案电影的皮,不能太马虎了。
比如最后的线索,是一个女的把偷情录像拿来给私家侦探查出轨的时候,碰巧破的。这个桥段真的超级刻意,这在悬疑剧里是不合格的。
电影里很多人物关系,动机也一样,如果以破案剧的角度来说,真的算缺点。
唐主任:我备胎,我接盘,我带绿帽子,我贪污,我家暴,我滥用私权。
但我对我女儿是真爱。
好在演员演技,尤其是秦昊,表演非常到位。以及电影的主要想表达的东西,不是推理,不是悬疑,而是一个主观的东西,甚至我们可以直接说是一个回忆,一个印象。
想一想,中国有多少姜紫城和唐主任这样的人物,想一想前段时间被爆出来的贪官接受贿赂的视频。可能就知道过去那个年代,很多藏在私下的事情,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我就说这是一部接地气版的《血观音》。因为《血观音》题材虽然一样,但是带着更强的解谜,悬疑,以及一种距离感。是官与官之间的斗争,是普通观众需要想象的。而《风雨云》整个就给人感觉,这就是真实的。就是你我身边可以发生的。
很多细节,新闻,包装,炒作,姜紫城如何发达,如何包装,如何炫富,如何官商勾结,都是以接地气的方法表现的。
酒吧,KTV,秘密会所,权,色,钱,吃饭,喝酒,吹捧,签字。这才是现实。
《血观音》里面那种,接着一尊像来交易,看着很高大上,其实反而不现实。
删 改
这部电影,真的被删改了超多地方。送去金马奖的时候,就被改过一次,内地上映,又删了5分钟。
5分钟啊。
只要是涉及贪腐的,都被删了。整场的删。
姜紫城和官员腐败,删。
姜紫城撒钱炫富,删。
甚至,一句“我能让你升官,也能让你落马”,都被改成了“我能带你玩,也能丢下你”。
不仅这些被删,电影里的激情戏,床戏,大尺度镜头,全被删了个干净。
很多长镜头,被剪成碎镜头。
杀人,死亡的镜头,全删。最后的动作戏也有被删。
包括开局,市民暴动那场戏,也有很多被删。冲击力强的都被删了。
包括有人丢火油瓶,这个镜头正片没有,但是片尾花絮有。
片尾花絮有很多正片没有的镜头。
怎么说呢,娄烨真的是被重点关照的对象啊。可能因为他的作品给人那种感觉,就代入感太强太逼真了吧。
有多少时代里的罪恶,看不见的,都被忘了。都被删了。包括你我。
建议
这部电影如果是资深影迷,肯定还是值得一看的。
但是我不建议所有人去看,因为真的不适合所有人。
首先,他要表达的那种时代印象,以及贪腐,混乱糜烂的私人关系,就不是每个人都理解或者欣赏的。
其次,它真的没有那种犯罪悬疑片的爽感。奔着这个去的观众就别想了。我看有影评说什么环环相扣,抽丝剥茧。讲真,真的没有,我反对这种说法。
最后,他表达的那些主观情绪,荒乱,甚至我们说是,时代的动荡,社会的漩涡,那种又离奇又真实的感觉,这些东西,真的很棒。这是他的气质。
是他犀利的手法和特色。
但是,如我开始所讲,如果这是我进入了某人的回忆或者梦境,那这个梦肯定是在火车上做的,别说时代的动荡了,屏幕动荡的都吃不消。
如果你晕车,那你真的不适合娄烨。
正如电影中杨佳栋看到了林慧诡异的纹身,林慧却低声辩解道“其实我是用来遮疤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表面上是一部悬疑侦探片,其实醉翁之意是去揭城市化背后最丑陋的疮疤。
这像是一个现代版的吕不韦献赵姬的故事,两男三女的畸形关系,妻子不是妻子,父亲不是父亲,情人不是情人,利益和欲望扭曲了伦理的版图,把人异化成了“非人”;林慧出院时,姜紫成来接她,车内给了一个挺长的镜头:阿云在前面开着车,副驾驶座空着,两男一女挤在后座,林慧张开双臂勾着两人的肩,成了联系权力与金钱的桥梁。
他们从此互相利用,互相折磨,互相扼着脖子过活,达成了一种变态的“平衡”。
这个立意其实是不错的,但是表达出来(不知道是否因为删减的关系)却很勉强,而真正“发力”之处,很多又表现得太刻意为之了,用了太多醒目的符号,如同霓虹灯上扎眼的“财富”和“梦想”,以及最后代表一枕黄粱的“流动样板间”等等,在不断晃动失焦的镜头中去强调这些信息,有种不文不白的尴尬;《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首同名老歌很意外地没有出现,倒是听了两遍《一场游戏一场梦》,歌是好歌,只是出现在这里实在是缺乏力量,仿佛把整部电影从时代悲剧硬拽向三流的都市艳俗故事。
相比于后半段的支离破碎,影片开头处对“突击强拆”的表现可谓是天才手笔。张颂文亦生动演绎了一位手腕极为老道的官僚,一见群情激愤,一秒把普通话“切换”成乡音,字正腔圆,情真意切,一句“城市要发展,时代要发展”几乎震住全场。然而当一切内幕揭开之后,再来回顾这番演讲,想一想这慷慨激昂的时代强音,与被掩埋在河畔的枯骨,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可惜对于整部电影来说,这样的回味还是太少了。
1.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娄烨导演的第十部电影,把他的十部电影摆放在一起检索,你会发现,就主题切入的角度而言,娄烨从来就没有变过。
他的电影当然可以划归到现实主义范畴,但更确切的说法,可以参照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的那种局部真理。
娄烨电影里的现实,是一种局部现实,是娄烨愿意去主动观看,甚至在观看之前就已经有了答案的现实,电影是他为答案寻找论据的论证过程。
区别只是,落实到具体影片时,哪一种情绪起到主导作用。例如,在《苏州河》里,忧伤的成分多一些,《浮城谜事》里愤怒的成分多一些。
所以娄烨的十部电影,既现实又迷幻。
新中国以来的电影诸神里,和贾樟柯一样,娄烨也是对电影语言有贡献的一位导演。他的影像语言来自于跟拍、虚焦、大景别、不规则运动构图等手段所营造出来的那种锋利。
这种带有鲜明个人烙印的语言表达,是娄烨之所以成为当时的娄烨的原因,但这种带有鲜明个人烙印的表达,也最终固定为娄烨与世界相处的方式,这是娄烨之所以成为现在的娄烨的原因。
他不惮于做一个冒犯者,十部电影,公映的仅有五部。十部作品,质量也是各有参差,除了不可预知因素之外,也有他所迷恋的局部真实,与影片故事实现的咬合度有关。
《浮城谜事》和《推拿》在精神气质上是一致的,但质量上已经是云泥之别。
在娄烨的十部作品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最特殊的案例,因为它可以是娄烨最好的作品,也可以是他最坏的作品。
2.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问题太多,从个别演员表演的游离,到某些段落的强行转折,再到开头和结尾的硬伤,再到一些叙事上的仓皇,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但在第十部作品里,娄烨实现了形式即主题的壮举。
出品方制作了一条观影提醒,说“由于影片部分镜头表达的特殊性,在观影过程中或会出现眩晕感,建议购买3排以后的座位观影”。
但这并不意味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突破了娄烨一贯的影像风格,而恰恰是对其一贯影像风格的坚守。他的创举在于,一直以来,电影最重视的故事,成为其影像风格的一个花边,只有把影像和故事二者完全折叠在一起,才组成了娄烨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
而如若拆解了影像和故事,单就任何一个层面而言,都是糟糕的。
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娄烨运用娄烨式的运动、跟拍、虚焦,包括上帝视角的航拍,用一种近乎于纪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裹沾着拆迁、人命、偷情等调料的狗血故事。
镜头上的手持、高速、不规则运动,是令观者眩晕的主要原因。这是技术上的迷幻感,也成为主题上的现实感。
首先,影片中出现的,是一个裂变中的中国,只不过这种裂变,在速度的冲撞下,呈现一种撕裂感。
起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层在形成,一个是以姜紫成和唐主任为代表的阶层,一个是站在他们对面的城中村民众。两个阶层,在影片一开始就被撕裂,站在城中村的瓦砾间,形成对峙。
另一种是摄影机所极力营造的一种坠落感,这种坠落感在影片中具化为一种坍塌。有的坍塌是时代的必然,如被两个阶层同时踩在脚下的废墟。另一个是在这种变化的不安里,人性的坍塌。每个人都倚靠本能活着。为了慰藉不断裂变的原欲,必须像鬣狗一样永不停歇地攫取金钱、女人,来填饱愈发饥饿的灵魂。
这个时代的迷幻与现实是,在城市文明还没有建立起来时,农耕文明就以最快的速度消亡了。游荡在时间缝隙里的一代人,还没有学会奔跑,就率先学会了追逐。在影片开场那个俯拍镜头的楼宇和废墟的丛林里,他们用肉身、木棍、酒杯和权力,去验证“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法则。
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摄影机是疯狂的、迷乱的,因为它要表述的现实先于摄影机而疯狂、而迷乱。
3.
影片中,还经常出现两种镜头,一个是在香港出现的悲悯的横移镜头,一个是欺得很近的特写和虚焦。
有些人注定了会出现在横移镜头里,他们以姜紫成、唐主任、孙队、林总等样子出现,既然看到了这个时代变化的横截面,知道了纹路的走向,他们不惜一切抓住时机,成为动物世界里的啮齿类。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让他们生出成功的幻觉,就当他们随意支配成功带来的特权时,他们又死于自己的成功。推倒了城中村,建起了高楼,然后有人如唐主任,被推下楼,死去。有人如林慧,自己跳下楼,自杀。
但更多人,看到的是“紫金置业,成就你的梦想”的广告牌。想要的是拆迁可以多给一点钱。他们甚至不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官商勾结这些危害性更大的事件上,他们更愿意津津乐道的是公众人物的私生活。
这些只能被局部事件所诱惑的民众,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动物世界的食草类,在各类绯色致幻物的牵引下,滑向娱乐至死的深渊。
越到最后,影片真正要说的和真正有力量的部分,越被压缩。地摊文学的狗血元素,再一次被民众的窥淫癖放大为主体。因为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在场者真正关注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懂得太少,忘性又大,在大多数时候,世界被风云雨雾所笼罩,人们看不清远方,只能凭借着本能去追逐或躲避追逐。
所以,1989年,姜紫成还在大学校园里跳舞、勾引女学生。1998年,他在台湾,泡上了一个坐台女。
一个理想主义者,抛弃了理想后,成为坚定的现实主义者。
他们好像天生就是时代的幸运儿,适当地出现在每一个时代的转弯处,就在他们以为拥有了整个赛道时,撞击翻车,火光闪现。
影片中,姜紫成、唐主任和林慧三人出现了两次拥抱,一个是1998年的三人再见,出了精神病院,林慧坐在他们中间,伸出双臂拥抱了这两个分别占有她、殴打她、离弃了她的男人。
另一次,在阿云尸体的火光里,三人再次拥抱,很像是一段伟大的友谊,一起去镇守一个生死不言的秘密。
下一个镜头,唐主任就去勒索姜紫成了。再然后,在城中村冲突间隙,唐主任坠楼。事情愈发向不可收拾滑落。
我们,都忘记了我们曾经相信的。我们,都只记的我们现在想要的。
4.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力量,是态度的原生性,像动物本能一样粗粝、原始的感召结果,而不是一部电影被精心架构过的力量辐射。
姜紫成、林慧、唐主任、连阿云等人的关系被人为地勾连了太多的花边,彼此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他们彼此之间的悲剧、闹剧、惨剧,更像是个体的偶然,而不是时代的必经过程。
我理解影片对1989年姜紫成离开的含糊处理,但影片有探案元素,但探案过程极其粗糙。影片讲了官商勾结,但并没有讲怎么勾结,又怎么勾结崩坍。这些细节的缺失,令情绪的涌动,就有了主题先行的嫌疑。
这就是娄烨的视角,就是那个一直耸立在娄烨电影里的局部现实。他的影像语言是焦灼的,故事也必须跟着焦灼起来。就像什么呢,就像“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是钉子”。
这是他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本文源自公众号 阿郎看电影】
1989年,我第一次见到了林慧,她背把吉他,低头喝着玻璃瓶装的可乐,黄昏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撒在她的身上,白色的衬衣,米色裙子,扎个马尾,她的裙子和马尾是会舞动的。很奇怪,那天以后,我就能常常在学校见到她,食堂,操场,礼堂,宿舍小卖店...无处不在,这应该就是缘吧。
大学时期,我是学生会干部,爱抄诗集也爱写作,有几篇曾经发表在校刊,那篇散文诗《阳光下的可乐》写的就是林慧,虽然没什么人谈起过,但我却常常想起那天。那年学院晚会上,知道林慧要表演节目,我向学生会文艺部申请去后台做催场工作,我们就是那晚正式认识的,她真是个活宝,后台因为她的存在,大家捂着嘴直乐,嬉笑声特别大,我怕他们的声音传到台下,下面第一排可全是观看演出的院领导啊,我过去提醒他们声音小点。
她说:没事儿!耽误不了。
我竟然回答说:好,我帮你盯着,你们聊。
她楞了一下,问我:哥们儿,你叫什么?
我说:唐奕杰。
那晚,林慧独唱刘文正的《迟到》,全场沸腾。我在后台侧幕看的热泪盈眶,很奇怪,她在台上唱跳的画面到了后来是慢动作的.....
2016年《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开拍前 广州 1989年的林慧
1989年的唐奕杰
上一篇:扎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防线
下一篇:为什么要针对未成年人出台相关网络政策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