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人阅读科普书有什么意义?
科普书很适合于激发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成年人如果不从事科研及教育,读科普书是不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及金钱?
其实有一点说得不错,即对于已经毕业了的成年人来说,想要通过科普书学习“知识”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已经如此繁杂深奥,哪怕想要真正理解某一个学科其中的某一个极小的分支,也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深入学习。靠走马观花的“科普”得来的知识,必然是片面的,歪曲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但即便如此,我们阅读科普仍然是有意义的。首先,你就把它当做一种普通的爱好即可。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钓鱼,有人喜欢周游世界,有人则喜欢通过读书来“游览”自然和宇宙,这又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从来不会对一个业余围棋爱好者说,因为你没有在专业棋院里培训过,将来更不可能拿到世界冠军,所以你就不配爱好下棋,是不是?人总归需要某种爱好,总归需要从某种事物中获得乐趣和精神满足,这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它跟具体的水平高低毫无关系。在路边下野棋的老大爷,他们从中获得的“快乐”未必就比职业棋手来得少。
科普也是一样。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对这个世界有着深深的好奇心,这是从孩童时期就刻在我们本性当中的。成年之后,很多人为生活所迫,逐渐淡泊了这种好奇心,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童真”,仍然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需求,也是科普存在的基础。当然了,没有经过长期的学术训练,没有掌握专门的数理工具,从科普中获得的理解必然是肤浅、表面、似是而非的,但俗话说得好,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普通人利用周末时间爬上了一个小山坡,看到了一点不一样的风景,他自然有他的“欢喜”,他从中获得的愉悦感也是实实在在的。谁规定说非得爬上珠穆朗玛峰,才算是真正的“爬山”?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我一再强调,科普实质上是科学的一种“广告”。它的意义并不在于让民众增加多少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更加类似于一种“市场培育”、“文化熏陶”。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阅读科普,那也就意味着在公共事务当中,科学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强。遇到任何问题,就算大众不懂具体细节,至少也能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应该去寻求一个在科学框架下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诉诸于求神拜佛。更何况,成年人对于子女的影响也很明显,就好比虔诚的信徒往往出自于宗教家庭,艺术家的子女天然会受到更多的艺术熏陶一样,如果更多成年人开始阅读科普,自然也会引导更多的青少年产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走上真正的科研道路。这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显然都是正面的效应。
当然,有很多人会指责说,过于前沿的“科普”并没有意义,反而制造了很多“伪科学”,产生了很多“民科”,更有很多人打着科学的名义招摇撞骗。对此,首先,我们承认,科普对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作用是有限的,大多数人对科学的理解都是错误的,由此形成的对科学的崇拜,在本质上其实是反科学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拜科学教”,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并没有说错。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思想阵地就在那里,如果你不去占领,别的东西自然会去占领。如果每个人都能深刻地明白科学究竟是什么,都能透彻地理解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方法论,其有效性和局限性所在,这自然是最好的,但很明显,目前并不现实。那么,在这个大前提下,与其让宗教、玄学、神秘主义之类的思想大行其道,还不如让“科学”这个meme先入为主,优先抢占大众思想市场的份额,实际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打着“纳米”、“量子”、“引力波”之类的“科学名词”行骗,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件好事。要知道骗子是一直存在的,并不是因为科普才凭空“创造”出来,无非他们以前打的招牌是“佛学”、“风水”、“气功”、“易经”之类,因为科学在大众中的普及,与时俱进,改成了更加炫酷的科学名词而已。但正如之前说的,骗子们纷纷聚集到科学的“话语体系”下,在客观上也同时抬高了正统科学家的话语权,也正由此,科学界能够对此进行更集中的,精确的打击。就好比敌人虽然一时消灭不了,但能把他们全部吸引到我方主导的阵地上,对未来的整体战局仍然是有利的。
至于民科之类,我觉得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他们的危害。民科本质上就好比老大爷喜欢在街边自己研究如何下棋,人家觉得高兴,觉得有意义,何必阻止他们自得其乐?而且现代科研体系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民科对其产生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好比美国的民科也多如牛毛,反智文化更是广为流行,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美国的科研全球领先。当然,民科的主要烦人之处在于他们爱嚷嚷,总是想寻求主流科学界的认同,制造了很多噪音,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现代社会本来就有很多噪音,甚至你可以认为绝大多数的舆论都是某种噪音,但这并不是屏蔽舆论的理由。
总而言之,我认为科普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有其意义的。但这个“意义”并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能够“学到很多知识”的那种意义。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无论是科普作者还是读者,都应该事先达成一定的共识,即科普作品是让你“开眼界”,“长见识”,而不是“学知识”的。就像一个导游带你去某个国家走马观花地逛了两天,你得做好思想准备,你所看到的肯定只是一个片面,甚至会因此产生很多扭曲的,错误的印象。真正想要了解这个国家,你需要长年累月的调查,去深入各个阶层,并掌握更加专业的方法。但是,反过来说,这趟旅程难道就毫无意义吗?那肯定也不是。只要你不自以为是,不要以为读了一本科普书就掌握了宇宙真理,更不要因此沾沾自喜,自创出更多的神奇理论,那么,科普阅读就是一种极好的习惯。在科普书里,你总是能依稀看到自己当年的模样——那个对于宇宙,对于自然充满好奇的天真小孩。
之前说“无用之用”,其实对于非本职工作而言,纵然不从事科研及教育,读一些科普书也有利于探索这有趣的世界。
我喜欢植物,所以我会去读植物学的一些科普书籍,乃至于从科普书籍转入阅读更为有趣的专著,借着植物学的兴趣,在登山期间,总会识别和认识不同物种,于是顺理成章地在游记里面记录植物手记,且摘录上周六登山的游记如下:
登山植物志:
1.槭叶铁线莲(学名:Clematis acerifolia Maxim.),剧毒,笔者所指、图二断崖上皆是,此次分布于海拔249m断崖山壁。别名崖花,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与牡丹、芍药同属毛茛科,为宿根花卉,是珍稀独有的野生花卉。它是生长在石灰岩山地悬崖峭壁上的小灌木,生存环境非常独特。早春开花,花朵洁白而优雅。其对环境要求苛刻,主要生长在石灰岩山地悬崖峭壁上,且不耐寒,旁边必须有活动的流水。因此,它极为稀少珍贵,被称为“崖壁上的隐居仙子”,这次正好见到,时间正好,地点正好,同伴们也正好,美哉。因系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北京一级保护植物,故而笔者对具体位置不可披露。
2.中华苦荬菜(学名: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菊科、苦荬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47厘米,根垂直直伸,通常不分枝。根状茎极短缩,此次分布于铁道沿线。富含维生素C,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性寒味苦。
于药用可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用于肠痈,肺痈高热,咳吐脓血,热毒疮疔,疮疖痛肿,胸腹疼痛,阑尾炎,肠炎、痢疾,产后腹痛,痛经。
对于登山而言,主要的效用是解热、镇痛、消炎,询问了医科大药学的同学,甩给我一篇论文,中华苦荬菜5种结晶,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Ⅰ为十八碳酸,Ⅱ为二十六烷醇,Ⅲ为β-谷甾醇,Ⅳ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Ⅴ为洋芹素-7-O-β-D-葡萄糖甙。
笔者按:有同伴说小时候嘴巴长口疮,经常被大人逼着要生吃这个,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这个东西维生素含量多,再者有消炎的作用。
若作为美食,则有一方:投入沸水焯之,去苦味,则冷水降温去水分,加蒜末、陈醋、生抽调味,乃放食用盐、鸡精及花椒油调匀,装盘即食。
3.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则玄参科地黄属,俗名小鸡喝酒也,概此物毛茸茸有如小鸡之故,入药则可滋阴补肾,又为名药剂“六味地黄丸”之主味。此次分布于山脚,向阳花木易为春,这一点在地黄花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虽然地黄入药,更多以根茎的朴实厚重示人,然而其花朵更有清秀之美……地黄有厚德,亦有清越。有时候想,事物的一体两面细微观察,反而更能给予真实的评价。
4.小叶梣(学名:Fraxinus sogdiana Bunge,又名:小叶白蜡,别名苦枥、秦皮),木犀科梣属植物,俗称白蜡杆,花成白丝状,花期五月,此次分布于3号与4号隧道之间的山坡地。药用则治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按《药用植物学》、《四川中药志》则“治疟疾,月经不调,小儿头疮。”
笔者按:小叶白蜡是地球上冰后期幸存,第三纪温带落叶阔叶林孑遗树种之一,故有"阔叶树化石"之称。
5.六座大山荆芥(学名:Nepeta x aassenii 'Six Hills Giant'),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直立草本,属内杂交种,《中国植物名录》未收录。本次分布于韭园桥本涧菩萨庙侧,海拔213。17米处,本以为是野生薄荷,乃不知为荆芥,唇形科的植物实在是太像了。
按:食用上,询问认识的朋友,新鲜的可以凉拌吃,加盐、醋、味精和香油,依个人口味烹调。洗干净直接吃也可以,或者泡茶喝可去火。如药用,经过询问,朋友告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解热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而野外登山可用于治疗感冒和止血。
其实不要问阅读科普书籍有什么用,探索世界,有这份心思和行动,岂不就是足够了吗?
长点知识长点心,避免在别人面前出丑。
成年人读科普书是不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及金钱?某种意义上讲,是的。或者说,成年人读非专业书都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及金钱。读科普书没什么实际作用,读历史书也没有啊,读小说也没有,又何择焉?
换个角度讲,大家是不是有都忙碌到每时每刻都得干正经事,一点休闲娱乐的时间都没有呢?花点精力和金钱,读几本科普书打发时间,怎么都不算坏事吧?
如果非要给成年人读科普书找些意义,我能想到以下这些。
读一些关于宇宙和地球的科普书,可以感受到宇宙之浩大、人类之渺小,身边的得失也许没那么重要。面对人生的进退,也许会更从容些。
读一些科普书,可能会对新技术保持一定的学习的欲望。手机支付、手机扫健康码、手机打车,给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不小的麻烦。我们又怎么能保证自己老了以后能熟悉新技术呢?读些科普书,能让自己对新技术的好奇心更大些,愿意去接触,时时更新自己的生活方式,老了以后,生活障碍也许会小点。
题主说,科普书对少年儿童有帮助。对于年纪较小的儿童,阅读是需要父母帮助的。成人一点科普书都不读,一问三不知,怎么教孩子啊?
多巴胺。
这和成年人去打游戏的意义相似。
我是成年人,我也读科普。我读科普的目的就是在“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一刻的快感,和大家成功吃鸡的感觉是一样的。
否则还能有啥?
科普能提高收入吗?你的简历里面要写上你精通《时间简史》?科普能带来专业知识吗?先问一句,你习题都做会了吗?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