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金庸:复杂的人性,或中庸主义及庸俗(世俗)哲学的集大成者
那些把金庸夸赞上天的人们,其真实内心到底如何,毕竟人心隔肚皮,我们是难以知其根底的。不过,在严密的包裹下也会有蛛丝马迹显露出来,我们就会明白这些人物的真实用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便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金庸之所以得到大众的喜爱,就是因为他的小说写的与众不同,满足了普罗大众内心里某部分欲望的宣泄。毕竟,当一个行侠仗义的英雄,既可得其名利,若机会得当,又可抱得美人归。这笔买卖当然要得做。
金庸作品
这只是平常人的思维,满足一下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理需求。然而,这世界上更有不少“独具慧眼”之辈。他们真是可以与金庸小说里那些虚构大人物们相提并论的。我们平常人看见了“一”,而这些人物却能进一步发现“二”。这就是本事吧。成年人的世界里,本没有什么人情,更多的是相互利益。
当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之后,整个世界都已经开始发亮或改变,最终走向了金庸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程度。利益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催化剂,它能够让塑料开花,能够让顽石落泪,甚至可以令人变“性”。多么可怕的利益化!
事实上,在创作武侠小说之初,那个时候的金庸是“单纯的”,小说毕竟只是小说,在接受良好文化教育的金庸内心,最初的创作是有些“迫不得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一个真正“文人士子”本身该做的事情啊。金庸和梁羽生,甚至民国时期的宫白羽、王度庐、张恨水、还珠楼主等人,他们的情怀都是如此。只是或由于时代因素,或由于生存原因,或由于工作需要,只能聊著“小说”。小说自身本就在正统之外,就像“君子远庖厨”一样,对于“正统的”“读书人”来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当读的只有“圣贤书”、“四书五经”之类,而如唐传奇这般文章仅为“小说”,并非正道。
金庸
二、建筑金庸的名利场
如果金庸没有创办《明报》,那么他的武侠小说创作肯定不会有超越;我说的是肯定而没有其它。这个创业对于金庸一生来说,完全是颠覆性的行为,也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从而造就现在的所谓“金大侠”——金钱大侠?!(有错吗?!没有啊!自古金钱多锋利,从来心门容易动。)
凡是创业,向来并没有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诸多坎坷。金庸创办《明报》之初,也是一样。好在,那个时候,他已经因为写作武侠小说奠定了一定的江湖名气。亦因此,他开始在自己创办的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慢慢聚拢起来人气。在此方面,可以说武侠小说的写作在一定基础上,对《明报》的最终稳定下来,起了很大的作用。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在武侠小说为《明报》聚焦人气的同时,《明报》也同时开始影响着武侠小说的创作。
金庸作品
金庸的社会评论写的也是很好的。《明报》创建之初,所有的社论都出自于金庸之手笔。前面已经说过,中国传统文人们,在自己的骨子里总难免深迷于“治国平天下”的。当时身处香港的金庸,没有受到“时代冲击”,既能够大方地创作武侠小说,又能够很好地放眼全球,撰写时事评论。这让我想到了宫白羽先生,当时身处内地的他,虽然在香港进步报刊的请求之下,但是在创作武侠小说之时还需得到“上级部门”“批准”,才好歹写出来给香港报刊发表,之后没多久,便撒手尘寰。如此比较,不得不叹息命运的可怕,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文人多用曲笔,面对当时可怕社会现象,金庸在创作武侠小说的时候,终究没有逃脱这个“魔咒”,开始自觉地在其创作中运用曲笔效果。从自由地创作开始走向自主地、有意识地创作,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那部小说有一个很好的名字《笑傲江湖》,然而,事实上,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江湖,没法笑傲,最多的,也是一个苦笑吧。《笑傲江湖》也可以说是一部“寓意小说”,如果清晰其背后的某个背景,就会明白其中的讽喻意义所在。
金庸
三、成功的金庸三变
金庸此生至少有三次转变,对其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一变,当然是其自立门户,创办《明报》。此一变,不仅为其带来丰盛的经济利益,更让其在文艺圈子里各界人员心中树立了一个成功者形象。谁说“君子不言利”?如果不争名夺利拿什么养家糊口?《明报》的成功,让金庸积累了诸多人脉,也吸纳了许多行业精英,让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毕竟一声“查老板”,这就是江湖地位。另有其它的好处,大家应该心知肚明的。
金庸给人不善言谈的模样,其实亦算作“大智若愚”式的智慧外在表现。金庸真的是很有见识的,这便是他的第二次改变,知进退,识好歹,自知之明。当其创作盛年时期,他选择了抽身而退,从此江湖封笔。这是金庸有意识地选择,是其智慧的展示。可以说,一般人真的没有其勇气。然而,一般人也没有其当时所具有的财富。金庸的这个改变,一是其对于创作本身的一个尊重:没有创新,何必硬写?二是其已经有另外的事业来替代武侠小说创作,那么又何必为此而伤神费脑呢?这也是他抽身的底气所在。如果他像古龙一样贪恋红尘享乐,大手大脚,不知收敛,结局恐怕也是另外一种场景,不是十分美好。这大约与各人本身性格以及所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才因此而造成各自命运不同的运行轨迹吧。古龙真的很让人感到惋惜,他才是最接近“武侠文学”独一人,只是其复杂的禀性终究浪费了这个机会。
金庸作品
金庸第三次转变中,开始自觉地对其创作的武侠小说进行整理、修改,这是有必要性的。毕竟当时为了在报纸上连载,写作非常匆忙,往往会造成一些遗憾,或者人物性格冲突,塑造单一,或者情节前后不符,叙述脱落,或者语言生硬僵化,言行不一……这些都在金庸大力二次创作之下,都得到了很好的改正。事实上,我们后来看到的金庸武侠小说,大抵都是其修整之后的作品,有许多已经与在报纸上所连载的大大不同。
可惜,什么事情如果恰到好处,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就像哲人所说:真理往前走上哪怕一小步,也会变成缪论。金庸对其小说大刀阔斧地修改的时候,有许多地方就像上面所说那样,自然是不得不改动,比如当年倪匡的代笔之处;但又有许多地方却改动得完全不合理性,出乎众多读者意料之外。
金庸
四、中庸最后到庸俗
《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至于能否称之为武侠小说,值得商榷。如果硬要说是,也不过是披着“武侠”外衣的“伪英雄主义”或“反英雄主义”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面,金庸彻底暴露出了隐藏在其思想意识深处的所有的“阴暗面”——所以打上引号,一是强调,强调金庸或许揭露的是所有人性里面的那部分卑鄙思想;二是说明,说明金庸思想里面落后的、阴暗的、封建的那一部分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金庸小说里面带有强烈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不知道其是否有意或无意,总之是一步步地解构着中华传统文明,似乎想要压榨出来其中隐匿着的那些“小”来。然而,如前撰述,金庸毕竟是受到多年正统中华文明古代思想影响的。他从小接受的仍是儒家思想教育,在骨子里面带着一种复杂的感官性能价值比。正是这种鲜明地价值比观念,左右着金庸在尘世琢磨着种种利害关系,从而判断、选择以此来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
当随着金庸眼界慢慢地开阔起来,能够逐渐接触到外面的五彩缤纷世界,他的思想开始受到“西洋”的那一套价值观念地影响。世界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所以才会在这个世界上产生各种所谓的“哲学家”及其他们那些繁琐的“思想”或“主义”。然而,终归到底,统而笼之,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思想”或“主义”,都可以简单地大致上分析为三种:第一种,利他的;第二种,利己的;第三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以理解为第一和第二两种的混合,既没有第一种的伟光正,也没有第二种的卑琐下。当然,还有最后一种谁也不利,狠起来连自己都下狠手的“人?”,所谓“损人不利己”的;这个就有点儿过分了,但是世上未尝难免不会存在此种怪胎。
英雄不再
在《鹿鼎记》这部小说里,汇集了金庸本人思想里面所有落后的根源所在。如果详细研读,就会发现若干问题:
其一
,仍有意识地对于所谓“圣明”的皇帝歌功颂德,片面为其寻找开脱解释的理由,意识上无能力从“圣意”的隆恩之中走出来。金庸从原本的“英雄豪杰”、“江湖侠义”最终走向“天恩浩荡”的另一个狭碍思想行为里面。原来曾经的啸傲草莽,终究还是不如跪伏之后的荣华富贵。
其二
,瓦解正当的“英雄主义”,把其与所谓的“草莽主义”、“流寇思想”相等同,溶释掉人在本质上应该坚持的正义之光。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何好看如何下手;历史人物也同样随着“朝廷”的喜好与需要,而能够随时调整其位置或摆放的角度。
其三
,片面赞扬或拔高了“流氓”、“屠狗辈”的本义,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让自我陷入误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却自以为其是“人性的”(实质上这本就是半瓶子西方哲学理论的“践行者”们的共同错误释义),实际上仍是“流氓的”,“反人性的”。到得今天,仍然有许多人无法理解或不愿相信,西方哲学的文本思想本质上就是建立于“强盗逻辑”之上:为我所用,为我所有。通俗点儿讲:天上地下,唯物独尊!然后才是施舍给“小弟们”、“选民们”的“雨露均沾”。人性很复杂,西方那一套却很简单很实用,放大了人之兽性!
其四
,虽然金庸本身作为一位“文人”而存在(其内心亦应是如此认为),但不知是不是已经见惯见多见够“文人相轻”的缘故,“文人”道德及思想上的沦落成为其大量讽刺所在,虽是小说笔法却如实验证作者内心相关看法。然而,却无意之中再次打了马虎眼,忽略了“伪君子”与“真文人”之间人格区别。有意思的是,他对其曾经蒙受冤屈的祖先,或者自己欣赏的“文人”,却很是大度,或释曲,或颂扬。
归根结底,金庸的确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骨子里终究烙印下了本民族文化里许多落后的作派和作风,这些恶果被他在这部小说里面展露无遗。
金庸
后记:
还是那句老话:人性是复杂的!所以孟子才说“性本善”,强调人要发现人性之中美好的一面,从而发扬光大,然后克制内心的恶意;所以荀子才说“性本恶”,提醒人要关注人性之中丑恶的一面,然后惩戒改善,从而释放内心的善意。这个世界上,原本是没有什么中庸的,如果有,也只是利益没有达到最大化,还不足以吸引其作出最后地改变罢了。如果人间从此没有是非对错,那么人性与兽性还有什么区别?人之为人,正因为有人性的光辉笼罩着,才让这个世界能够有序地向着更高阶段进化,没有沦陷入黑暗统治的魔鬼地狱。
上一篇:注意!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要被处罚!
下一篇:男人节快乐养生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