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本科停招 “专升本”还有未来吗?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5-23
手机版

  两次高考失利后,浙江小伙儿秦志飞带着“升本”的决心,考进了一所大专学工程造价专业。后来他报了校外辅导班,培训、刷题,2022年以超过录取线2分的成绩,考上一所二本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他们班半数同学都报了“专升本”考试。

  2022年2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目前全国专升本的比例已达20%,下一步我们将力争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然而,近日,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这两所公办本科院校专升本停止招生,引发了关于“专升本凉了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为何停招“专升本”?

  事实上,公办本科院校减招或停招专升本学生的现象,其他省份也存在。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平告诉记者,从近年招生计划中可以看到,民办院校以及独立院校2022年招生人数相比2021年都有所扩招,而公办院校招生计划整体呈减招趋势。近两年,西安工程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都停招了专升本学生。

  专升本招生计划,到底是如何确定的?

  江苏某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专升本招生,并不是各校“想招多少就招多少”,而是主管部门根据报名人数、录取率、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综合测算、统筹规划而来,有一套科学的计算方法。“大家看到专升本在扩招,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报名人数的逐年增加。”

  那么,公办本科高校减招、停招专升本学生的原因是什么?多位受访者提到,这与公办学校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希望提升生源质量有关。

  王平分析,一是为了将招生重点调整至普通高考招生。二是为了减轻学校的教学压力。针对统招专升本招收的学生,由于在培养方案及模式、学习基础及能力等方面和本校生存在一定差异,学校需要单独安排教学,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三是社会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有些人认为‘参与专升本考试的院校不是好的院校’。”近年来,“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再招收专升本学生,很多一本院校也取消了招生。

  专升本是一种“刚需”

  虽然一些本科高校减招或停招了专升本学生,但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专升本一直持续升温。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为部分有意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当年,专升本扩招32.2万人。

  3年来,全国专升本报考和招生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孙晓雷说,安徽省2021年专升本报考人数较2020年增长了18.56%,2022年较2021年增长了36.33%。

  孙晓雷认为,整体上来说,无论是从社会需求还是学生意愿来看,专升本都是一种“刚需”。比如在安徽,教育厅会从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专升本扩招的专业,包括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学、绿色环保、健康服务、应急管理、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

  但孙晓雷同时认为,专升本升温也反映了职业院校办学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做得还不到位。“以我们学校为例,轨道交通专业很少有学生选择升本,因为这个专业是与合肥轨道公司联合培养学生的,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市属国企。”

  “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山东一所专科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读大三的柳星雨注意到,包括她本人在内,学校艺术类专业几乎所有同学都报了专升本考试。柳星雨对自己的规划是升本、考编、当老师,每一步都要“卡学历”。学校非常鼓励学生升本,很多学生也是“冲着升本来的”。

  另一方面,对“升本”成功的学生来说,两年本科仍是不小的挑战。升入本科院校就读以来,秦志飞感觉紧张很多。他要在两年内学完别人四年的课程,而此时,本科的同学们已在为毕业、考研、考公做准备;此外,因所学专业与专科有些差别,还需要“补课”。

  王平注意到,一些专科学生升本后选择了弃读。他分析,有的是因为大专阶段没有科学的职业规划,升本后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还有学生无法适应本科阶段的教学方式、学习节奏、课程难度和生活环境。

  在孙晓雷看来,专升本的培养模式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未来,应该通过职业高考改革和职业本科的建设,实现技能人才升学。

  “供”与“需”如何平衡?

  如果从一些高校停止专升本招生工作来看,“专升本凉了”绝非耸人听闻。不过,“凉”的只是供给侧,尤其是部分知名高校的供给,在需求侧,专升本仍旧热得发烫,对于很多专科学生而言,专升本依然是他们改写高考失利,乃至人生命运的重要机会。

  本科院校的自主办学权利理应得到尊重,专科学生希冀得到接受本科教育机会的愿望与强烈需求也不应被忽视。这就要求本科院校不能对专升本工作简单叫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不妨为专科学生保留一扇继续深造学习的窗口。此外,要进一步加大职业本科教育的布局力度,让职业教育学历提升的渠道更加丰富多元。

  据报道,学生升本意愿较为强烈的,通常集中在非实体经济类专业,这说明职业院校办学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可见,给专升本降温,关键还在“专”上,专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紧跟社会需求,在教学上更不可把专科变成本科的“预科学校”。据央视网

上一篇:英语干货丨8个黄金解题技巧+415个高频词,帮你搞定完形填空!
下一篇:大S状告汪小菲惹怒何静,公开怒斥其一人睡两床,算什么东西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