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要不要带妈妈去看这部给心里添堵的电影呢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5-21
手机版

  

  看完《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第一感受就是,结尾妈妈并没有去世吧,改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过度煽情呢?

  不过可能在原著小说里会有更多信息的交代,但日文原版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都是叫《百花》。

  中文名一改,还挺有《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内味儿,而且那部电影当时选的是父亲节档期,这部则选了母亲节。开玩笑说一句,两部都是给父母亲心里添堵的片子。

  

  说起来《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的拍摄手法也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有点相似。在表现阿尔兹海默症时都以患者为主视角,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感受他们的处境。

  不同的是《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还加入了菅田将晖的儿子视角,在表现他的童年回忆时直接用闪回,跟母亲视角做出区别。这样拍出了两个人物对记忆的不同处理方式。

  母亲是沉浸在好几段记忆里出不来,比如儿子幼时两人相处的时光,以及被情人抛弃。对这些记忆,她是一头扎进去无法自拔。

  

  儿子泉正好相反,他是在往外逃,刻意回避记忆,可能的话他很想一键清除,但总有一些漏网之鱼被保留下来。

  于是我们看到他的回忆都是一些碎片,并且剪辑节奏很快,有时甚至一闪而过。随着剧情推进我们知道原来母亲曾经抛弃过泉,一年后才回到他身边。

  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很不正常。泉知道那一年妈妈当了别人的第三者,大致就是《无人知晓》的低配版。

  

  之后泉对这种关系都刻意回避,公司里的同事有超出工作的关系他也后知后觉,长泽雅美演的妻子知道那些八卦也没有告诉他。

  这可能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泉很不喜欢这个话题,所以妻子也不会在他面前提起。一个往里钻,一个往外逃,两个人也就渐行渐远。

  最后把他们重新拉近的东西自然就是“一半的烟花”。这里存在着一个反差,患病的母亲记忆力衰退严重,儿子记忆力正常,还被母亲的失忆逼得歇斯底里。

  

  但最关键的东西他却不记得了,反而是因为母亲一直在往他的童年记忆里钻,把那段他都忘却的记忆挖掘出来。

  看到这里就会发现,影片的主体还是儿子,这是它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本质区别。也是跟我个人的观影期待有所出入的地方。

  可能是先入为主,看完开场母亲弹琴那场戏,我很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包括她过往的经历,以及在这些经历里发生的转变。

  

  之后电影也的确拍了她的前史,但似乎只拍了比较吸引眼球的那部分,比如让原田美枝子演回年轻时的样子,她和永濑正敏的婚外情也有直接的展示。

  可在此之前她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她的上一段婚姻具体是怎样的情况,为什么会被永濑正敏吸引,不惜抛弃儿子。

  影片对这些问题的外在细节以及内在关联着墨较少,人物是比较残缺的,甚至多少有点浪费了那场临场感很强的地震戏。

  

  母亲在睡梦中忽然天崩地裂,也象征她的精神崩塌。如果把前史补全一些,可能我们就能在这场戏里更具体地感受到她被毁灭的是什么东西。

  现在看来母亲这个角色在电影中还是作为一个客体存在。她的前史主要是为儿子现状的形成做铺垫,其实也就是儿子的前史。

  如此影片又回到了常规家庭片的范畴,部分象征手法在当下看来有点太直白了,比如日记小偷之类的情节设置。还一度让我想到了早期王家卫电影里的一些金句。

  

  《东邪西毒》里欧阳锋就说过,当你不可以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忘记。《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拍的似乎就是这句话。

  《东邪西毒》的英文片名是Ashes of Time,也就是时间的灰烬。把这个概念放在《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中也挺合适。记忆即时间,母亲的记忆正在慢慢被毁灭。

  那些记忆承载的是她和儿子共享的时间,最后时刻她让儿子也想起一半的烟花,相当于捡起了灰烬交到儿子手上,让时间在自己离世后还能保存下来。

  

  总的来说《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的摄影还挺有看点,表演方面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叙事中规中矩,至于适不适合在母亲节带妈妈去看,我也说不准。

  我自己还是偏向一个人坐在电影院的角落里观看,不过看目前的排片,随便买个座位应该都是“角落”吧。

上一篇:唐艺昕真有女人味,穿一字肩花朵裙温婉优雅,生了娃身材也有型
下一篇:清纯娃娃脸美女有村佳纯写真集大图赏析(八)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