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31
手机版

  今天又看了一遍李安的《饮食男女》,可能是近来的境遇比较相似,对片子产生了极大的共鸣。看完走下楼去看见了一天都没有谋面的父亲,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今晚吃什么呢?饭桌早已成为联系中国家庭的重要纽带,正如家倩所说,别人靠唱歌维系感情,我们靠吃饭维系感情。今天,我想写写对于这部电影的感受。 不知道孔子在哪本书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与男女便是李安电影里的主线,孔夫子都不得不承认食欲与性欲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它们存在于所有人,存在于朱家年轻靓丽的三姊妹,也存在于年过半百的朱爸。(在这里说一句闲话,孟子还说过君子远庖厨,既然食欲不可避免,那为何不近庖厨?) 我们先来说说饮食,据说整部片子一共有95道菜,几乎包括了中国的八大菜系,我只能找到以下这几十种,尽管是不完全统计,但也够让人眼花缭乱了。而且,很多菜还有剧情意义,细品才知。 第一次家宴 凉拌海蜇 冰糖猪肘。油爆双脆 芥菜扣肉 松鼠桂鱼 菊花锅 鸡包翅(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道菜看看就好了。) 蟹粉汤包 干贝芥菜心 烤鸭 园山饭店 翠盖排翅 龙凤呈祥 做给珊珊的“小菜” 无锡排骨 蟹肉菜心 青豆虾仁 五柳鸡丝 苦瓜排骨盅 (个人觉得扬州炒饭也很难) 家宁的街头小吃 臭豆腐 第二次家宴 海棠百花菇 网油蒸鲫鱼 南瓜排骨盅 红膏炝蟹 生药鸽松 第三次家宴 铜火锅 第四次家宴 富贵土塑鸡 如意冷盘 东坡肉 一品气锅鸡 第五次家宴 一席热菜 一席冷菜(讲究!) 芥菜扣肉 清蒸七星斑 冬瓜汤 荷花酥 各种甜品 家倩第一次 豆腐饺子 祖庵豆腐 豆瓣鱼 鸭油素炒豌豆苗 最后一次 韭菜春卷 红烧划水 三丝汤 电影开头三分钟做菜蒙太奇镜头及大姐祈祷时二十秒特写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看流了口水?大概更是有不少人因为这三分钟来看这部片子。还有就是圆山饭店那一个长镜头,表现朱爸地位,也展现了饭店后厨的热火朝天,十分之畅快。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男女, 整部片子给我的感觉是压抑的,朱家人的食欲是压抑的,丰盛的晚宴,三个女儿却下不了筷。圆山大饭店的厨师长老朱更是失去了味觉。这一切,只因为压抑。 大女儿家珍因母亲早逝,长女为母的意识,让她成为了朱家的半个母亲,从两个妹妹收拾打包剩菜,而大姐在洗碗,可见三个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为了照顾父亲,大姐编织了无法走出失恋的故事而单身,她的感情是压抑的,她受不了母猫的叫春,受不了隔壁夫妻唱歌,更受不了学生的情书。但当她第一次看见雄性荷蒙爆棚的体育老师周明道时,心里还是有了几分荡漾,在收到学生恶作剧的情书时她更是第一时间看向操场,最有趣的是最后安分的大姐居然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和明道找牧师做了公证。我想有些人不是不爱,只是不愿爱。当爱情降临时,他们的情感变向决堤的河水,一泻千里。 小女儿家宁,最活泼乖巧的一个,在家中与父亲的相处也相对融洽,但在家只能时常夹在两个姐姐中间。而且,她还喜欢上了是闺密的男朋友,我想这一份感情的开始也算是压抑的。给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是钟国纶问:难道我在你身边自由自在的谈我的感受,这就是爱吗?佳宁连忙矢口否认,口是心非的一刻人自然是压抑。(其实个人并不认同佳宁的行为)。我觉得这句话是李安要说的,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确需要更多的倾诉与倾听,但是在朱家只有一句我有一件事要宣布一下的开场白,两个女儿就上了男人的车。(真是女大不中留啊!) 唯一留下的却是一开始想走却没走成的家倩。在朱家,老二和父亲的矛盾最深的,整部电影的基调便是沿着两人关系的发展而变化的。老二不但长得最像母亲,也继承了父亲的厨艺天赋,性格更是一人一半。但父亲将她赶出了心爱的厨房,成为了她心中的芥蒂。这种矛盾的转变,便从老温的病开始,老温说朱爸有心事,正巧家倩在医院碰见了正在检查的身体的父亲,误以为他的身体真的有问题,(也让观众以为)为此开始关心父亲,更是放弃了去荷兰的机会,老温死后两人更是相互陪伴,两人的关系就此开始冰释。 但是最压抑的爱,自然还是朱家爸爸对锦荣的爱,朱爸妻子早亡,锦荣自小无父,朱爸满足了锦荣缺乏的父爱,锦荣也完整了朱爸对妻女的爱。抛开年龄不谈,一份好的爱情,便是相互弥补,相互需要,比如锦荣连一条鱼都做不好,朱爸却是元山饭店大师。但这两个人的爱始终因为世俗的眼光一直压抑。(在这里也不得不佩服李安,在90年代就开始谈论了这些当代还在谈论的问题。) 朱爸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味觉,找回味觉便是重要的主题,朱爸对妻子的爱无处释放,对女儿的爱也只能用一顿顿饭来表达,对锦荣的忘年恋更是无法公开,所以家庭的味道在他口中日渐淡化,老朱病不再舌,而在于心。最后老朱的爱得以表述,并和锦荣组成了新的家庭,女儿们也找到了各自的归宿,自己也和儿女日渐和谐,所以他最后尝到味道了 餐桌便是中国家庭的会议室,许多无法说出的话,在席间便可以表述。一顿饭,成为了传统中国家庭的纽带,老朱说一桌好菜上了桌全没了味道,其实那时候菜味已不重要了,更浓的是家庭味道。 最后说说剧情。 最值得津津乐道的,便是李安的镜头语言,将细节把握恰到好处。 开头一个电话连接了朱爸和锦荣的关系,一笼汤包连起珊珊,老大的话引出梁家。再用老温的话了点明朱爸父女的关系。 一顿饭便一个故事的人物脉络画成了生活图。 老温让朱爸写食经,朱爸实际在写补肾之方,为锦荣怀孕埋下伏笔。 家倩给前男友说自己小时候做饭的故事,而这时雷蒙只顾着和家倩打情骂俏。一个食味,一个食色。吃不到一起的人注定还是不能在一起,解释了二人分手的原因。 家倩做饭时,狠狠的往油锅里扔了一把姜,在结尾和父亲拌嘴,说父亲用姜的胆子太小了,与之前形成对应。 梁伯母说珊珊嘴刁时镜头又转向了两个女儿,不由让我们想起,女儿们时常挑剔剔父亲做饭的小毛病。 朱爸做最后一顿饭时,看起来是女婿们让自己心烦意乱,其实是自己有话要说,心里紧张才把冬瓜雕坏了,平时一向精细的他还把把热油洒了一地。 这些伏笔与照应是导演与编剧功力所在,司令喜酒那一幕还请来吴伯雄客串,可见李安之用心。 另外,这部剧里的亮点便是这几个女人。 归亚蕾一口湖南话自然了全剧的笑点,把一个啰嗦的母亲演的十分到位。 女人之美,美在眉目之间,张艾嘉,吴倩莲等人将眉目的小情绪演绎的淋漓尽致,比如说家宁第一次看见国纶的回眸,家倩在中众人走后看向父亲似笑非笑的释然,家珍收到情书后小鹿乱撞,锦荣听闻朱爸不在时的若有所失及最后一顿家宴时低眉的不安。这些小细节,十分吸睛,不仅体现导演的技巧,更体现演员的功力。 再提提两点个人的感受,这是一部很台湾的电影,但也体现出了大陆与台湾的渊源,就算一海之隔,就算分不清翠盖排翅和龙凤呈祥,许多台湾的食材与菜谱还是是源自大陆。海峡两岸的联系永远分割不断。 然后关于个人,我不希望我们再做传统的中国式的家人,不要让我们家庭的味道流失。

  附上一段朱爸的话: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我这一辈子怎么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才下锅,当然,吃到嘴里是酸甜苦辣,各尝各的味。

上一篇:电影《白银帝国》都有哪些人物结局?
下一篇:金来沅回归大银幕 为《江南1970》减重15公斤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