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影后”被造黄谣,留下6封遗书:与生命和解,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5-16
手机版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丨精灵

  最近重温《仙剑奇侠传》,忽然觉得“圣姑”很眼熟。

  翻出演员表才发现:扮演“圣姑”的女演员,竟然是曾经的女神李丽珍。

  

  李丽珍是90年代女星,凭借一部《蜜桃成熟时》走红,是影史上第一位出演过风月片的金马影后。

  虽以“一脱成名”,她给粉丝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清纯”。

  因此,有主持人问她:“你想不想把脱下的衣服一件件穿回去?”

  李丽珍说:

  “我从不后悔曾经做出的选择,我不在乎被人怎么看 。

  因为人生是一个故事,走过的路,就是走过的了。那往后的,就是希望那个故事写得好一点。”

  “把故事写好一点”,这句话装点了李丽珍40年的演艺生涯。

  

  同时,也在她深陷低谷、惨遭抹黑、吞药自杀时,支撑着她的灵魂,使她的人生,获得了真正的新生。

  

  人生不如意时,多想想后面的故事

  18岁的李丽珍,在《开心鬼》中饰演校花出道。

  后来与王晶、麦当杰、黄百鸣等名导大佬合作,在很多部戏中惊鸿一瞥。

  

  然而,那个百花云集的时代,张曼玉、王祖贤、林青霞光芒璀璨,盖住了李丽珍的光彩。

  年少气盛的她,不信自己在娱乐圈博不出头,为此不惜“豁出去”。

  清纯与妩媚兼具的形象,为李丽珍留下了深深的观众辨识度,她也一举登上当红女星的宝座。

  人红了,然后呢?

  拼命站上事业顶峰之后,李丽珍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掌声与高光尝过了,也就没什么好留恋的,她的目光始终看向未来。

  1996年,李丽珍宣布“此生不再拍摄风月片”,并与音乐制作人许愿结婚生女。

  

  在别人看来,这样的李丽珍踏入婚姻,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然而对李丽珍来说,结婚不过是另一个“豁出去”的选择,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未来,便不值得死守。

  4年后,女儿还在牙牙学语,她又因为聚少离多离了婚。

  离婚于她,不过缘分已尽,没有过多影响她的人生。

  她的目光看向未来,放在书写未来的故事上,却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别人的“故事”,并因此深受打击。

  2004年,李丽珍的闺蜜突然爆料:李丽珍和自己丈夫有染,还经常邀请陌生男人来家里开性感舞会,一个月开52次。

  消息一出,震惊全港。

  铺天盖地的狗仔和粉丝,涌到李丽珍家门口,对着她昼夜不休地拍摄、谩骂、扔东西。

  

  名声跌到冰点,事业毁得稀烂,她珍视的一切都没了。

  最难受的时候,李丽珍想到了“死”。

  有媒体报道,她绝望之际,留下6封遗书,吞下了大量安眠药。

  幸好,前夫许愿一通电话打过来,让她想想女儿,李丽珍才从“求死”中醒悟过来。

  眼前的现实,可说是一地烂摊子。

  因为闺蜜的信口雌黄,斩获金马影后等多项奖项的李丽珍,沦落到无戏可拍。

  直到闺蜜当众道歉,称一切都是造谣,自己嫉妒李丽珍才诋毁她,李丽珍才慢慢重回荧幕。

  然而,此一时非彼一时,娱乐圈早已物是人非。

  可李丽珍的人生理念,没有因此动摇,她始终用一种「创造性的思路」来看待自己。

  

  事情的发生在她看来只有一条路:

  发生了,即是事实,当事实对于自己来说是问题,那就创造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

  后来接受采访时,她说:

  “我李丽珍到底是不是会寻死觅活的人,时间和未来会证明一切。”

  走出风波后,她下定决心:

  “不再做蠢决定,让自己和朋友、影迷失望,此后余生,我都要做聪明事。”

  清醒过来的她,暂停拍戏,用更多时间陪女儿成长,直到年过50才正式重回荧幕。

  

  为了她,老友刘德华、谢君豪、卢冠廷……都来鼎力相助。

  时间将娱乐圈翻篇,她的名字只留下浅浅印痕,但在真正关心她的人心里,她的一切都是不可取代的。

  

  心甘情愿去创造,接纳才会发生

  对李丽珍来说,过去的事情就真的过去了,岁月只添阅历,不留伤痕。

  对很多人来说,过去留下的伤痕与痛苦,远大于阅历经验。

  就像我的一位来访者,离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悲痛里,无法接受自己已经离了婚。

  她不断回溯过去:他以前那么爱我,日子也过得好好的,怎么说散就散了?

  

  生活突如其来的重压,逼着她被动无奈的接纳,但内在却产生诸多心理怨言:

  “为什么是我?”

  “凭什么我要受苦?”

  “我不甘心!我不服!”

  朋友都劝她:“接纳现实,你才能走出来。”

  她来找我时,却带着满腔愤怒:“我真的很讨厌听到‘接纳’这个字,凭什么要我接纳现实?我只想回到过去……”

  

  心情越是苦闷,这些负面的情绪就越厚重,离婚的痛苦之上,又重叠滋生了更多的痛苦。

  这就是典型的「无奈性接纳」——

  表面上好像已经过去,单实际上内心却充满阻抗的认知,反复伤害也就不断的发生。

  生活中,很多人也是如此:

  失恋后,总想着“他不要我了”“我太差劲了”,不愿意接受现在的自己;

  离婚后,总想着“我一个人怎么办”“一切都没了”,不愿意专注当下的生活;

  失业后,困在“要是当时做得更好一点”“凭什么是我”的执念里,不愿意规划未来的日子。

  他们不断的告诉自己:过去了过去了,但内心的痛苦却 因为压抑刺的更深。

  强迫自己接受现实,往往让人更加憎恨现实,钻进牛角尖里,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和自己过不去。

  哪怕随着时间的流逝,情绪逐渐平息,但一旦类似事件重演,就会应激反应,内心的背负一直都在,影响着未来的人生走向。

  

  真正让人心平气和接纳一切的,是做到「创造性的接纳」。

  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更博大、更深入的洞察,覆盖之前那种淤滞、狭隘、逼仄的感受。

  就像黄仕明老师说的:

  无奈的接纳就像是往堵塞的管道里灌水, 而创造性接纳就如一朵浪花重新回归到海洋里。

  简单来说,无奈性的接纳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屈服,不得不认命的委屈;

  但创造性接纳会让你感受到生命的畅通,情感的流动。

  当人具备了更宽广的视角,内心淤滞的部分被打通,眼前的大问题也会随之变成小问题。

  然后,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全心全意的臣服:

  臣服于这个我自己创造出来的广阔世界中,臣服于我所设想的博大未来里。

  这时,我们会感受到问题背后的负面情绪,并在负面情绪中,注入一种平和的能量:

  那些差点被遗忘的喜悦、感动和幸福,被注入进来,覆盖负面情绪,与我们共振。

  这使得我们告别忍气吞声,以一种如鱼得水的流动姿态,重新接纳自己、接纳世界,达到阴阳调和的平衡。

  

  创造性接纳,是阴阳调和的太极图

  一个能够创造性接纳一切的人,每个毛孔都是打开的。

  打开的身体,让我们与更宽广的场域链接,场域革新,生活也随之被革新。

  正如年过半百的李丽珍。

  最近她在电影《热血合唱团》里演了几幕戏,扮演一位被家暴的妈妈。

  这个角色像极了李丽珍本人:饱经坎坷、饮尽风霜,最终冲破过去的桎梏,找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她在戏中说:“不管怎样总要试试。”

  “试一试”,这句轻巧的词,其实很有重量,就像一锤子狠狠敲开了逼仄的生活。

  这份尝试的勇气,背后有着一份心甘情愿的接纳和臣服。

  而一个人从无奈性的接纳走向创造性接纳,需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是创造,第二是接纳。

  创造的部分,需要你打开身体的每一个神经系统,从逼仄淤滞的情绪里出来,与更宽广的场域链接。

  心理学家萨提亚帮助人们走出逼仄时,会问他们两个问题:

  “你有什么感受?”

  “你对此刻的感受,又有什么感受?”

  如果你回答“痛苦”,那么,就去感受你对痛苦的感受,让自己对痛苦的感觉变得更加清晰、明朗、多元。

  然后,我们便会真正理解: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又要如何改写。

  

  当我们打开身体,从更博大的广域重新感知自己,我们便开始接纳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这里的接纳,是指用一种不带自我否定的态度,心平气和地洞察内心,看待自己不同的面向:

  痛苦的面向;孤独的面向;喜悦的面向;希望的面向……

  就如同,我们内心的花园里有很多花朵。

  像嗅花一样,嗅过每一种面向和感觉,糟糕的问题,就成了不那么好看、可依然值得去看到的花。

  因为无论你喜欢它与否,它都存在那里。看到它、理解它,我们才可以更全面、多元的看到自己。

  当我们能创造性的接纳生命剧本里的一切好与坏、喜与悲,以宽广的视角去看待它们,那么你就可以轻装上阵,把人生当成一场体验,既能潇洒告别过去,也能勇敢活出未来。

  让生命只是流经你的生命,也允许一切发生在你的生命里。

  如此,你便能真正做到认清自己、接纳命运。

  

  

  策划 | 鱼甜

  编辑 | 鱼甜

  主播 | 精灵

  关注【张德芬空间】视频号转发该条视频后

  添加客服:meetmeet18

  即可免费领取体验营

  在颂钵音疗中感受音频与身体的共振,

  体内的负面能量得到转化的奇妙感觉,

  同时疏通身体淤堵,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焦虑情绪,

  5月9日早上09:00,来#视频号:张德芬空间,

  关雪老师教你如何通过音疗“怡神养心好度夏”

  扫码可预约全部直播,

  获得更多成长的快乐!

  

上一篇:原创农村出生的贾玲,曾吃馒头咸菜,连房租都交不起,成功是用努力换
下一篇:你去过的地方,风景最好的是哪里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