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影后”被造黄谣,留下6封遗书:与生命和解,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丨精灵
最近重温《仙剑奇侠传》,忽然觉得“圣姑”很眼熟。
翻出演员表才发现:扮演“圣姑”的女演员,竟然是曾经的女神李丽珍。
李丽珍是90年代女星,凭借一部《蜜桃成熟时》走红,是影史上第一位出演过风月片的金马影后。
虽以“一脱成名”,她给粉丝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清纯”。
因此,有主持人问她:“你想不想把脱下的衣服一件件穿回去?”
李丽珍说:
“我从不后悔曾经做出的选择,我不在乎被人怎么看 。
因为人生是一个故事,走过的路,就是走过的了。那往后的,就是希望那个故事写得好一点。”
“把故事写好一点”,这句话装点了李丽珍40年的演艺生涯。
同时,也在她深陷低谷、惨遭抹黑、吞药自杀时,支撑着她的灵魂,使她的人生,获得了真正的新生。
人生不如意时,多想想后面的故事
18岁的李丽珍,在《开心鬼》中饰演校花出道。
后来与王晶、麦当杰、黄百鸣等名导大佬合作,在很多部戏中惊鸿一瞥。
然而,那个百花云集的时代,张曼玉、王祖贤、林青霞光芒璀璨,盖住了李丽珍的光彩。
年少气盛的她,不信自己在娱乐圈博不出头,为此不惜“豁出去”。
清纯与妩媚兼具的形象,为李丽珍留下了深深的观众辨识度,她也一举登上当红女星的宝座。
人红了,然后呢?
拼命站上事业顶峰之后,李丽珍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掌声与高光尝过了,也就没什么好留恋的,她的目光始终看向未来。
1996年,李丽珍宣布“此生不再拍摄风月片”,并与音乐制作人许愿结婚生女。
在别人看来,这样的李丽珍踏入婚姻,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然而对李丽珍来说,结婚不过是另一个“豁出去”的选择,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未来,便不值得死守。
4年后,女儿还在牙牙学语,她又因为聚少离多离了婚。
离婚于她,不过缘分已尽,没有过多影响她的人生。
她的目光看向未来,放在书写未来的故事上,却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别人的“故事”,并因此深受打击。
2004年,李丽珍的闺蜜突然爆料:李丽珍和自己丈夫有染,还经常邀请陌生男人来家里开性感舞会,一个月开52次。
消息一出,震惊全港。
铺天盖地的狗仔和粉丝,涌到李丽珍家门口,对着她昼夜不休地拍摄、谩骂、扔东西。
名声跌到冰点,事业毁得稀烂,她珍视的一切都没了。
最难受的时候,李丽珍想到了“死”。
有媒体报道,她绝望之际,留下6封遗书,吞下了大量安眠药。
幸好,前夫许愿一通电话打过来,让她想想女儿,李丽珍才从“求死”中醒悟过来。
眼前的现实,可说是一地烂摊子。
因为闺蜜的信口雌黄,斩获金马影后等多项奖项的李丽珍,沦落到无戏可拍。
直到闺蜜当众道歉,称一切都是造谣,自己嫉妒李丽珍才诋毁她,李丽珍才慢慢重回荧幕。
然而,此一时非彼一时,娱乐圈早已物是人非。
可李丽珍的人生理念,没有因此动摇,她始终用一种「创造性的思路」来看待自己。
事情的发生在她看来只有一条路:
发生了,即是事实,当事实对于自己来说是问题,那就创造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
后来接受采访时,她说:
“我李丽珍到底是不是会寻死觅活的人,时间和未来会证明一切。”
走出风波后,她下定决心:
“不再做蠢决定,让自己和朋友、影迷失望,此后余生,我都要做聪明事。”
清醒过来的她,暂停拍戏,用更多时间陪女儿成长,直到年过50才正式重回荧幕。
为了她,老友刘德华、谢君豪、卢冠廷……都来鼎力相助。
时间将娱乐圈翻篇,她的名字只留下浅浅印痕,但在真正关心她的人心里,她的一切都是不可取代的。
心甘情愿去创造,接纳才会发生
对李丽珍来说,过去的事情就真的过去了,岁月只添阅历,不留伤痕。
对很多人来说,过去留下的伤痕与痛苦,远大于阅历经验。
就像我的一位来访者,离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悲痛里,无法接受自己已经离了婚。
她不断回溯过去:他以前那么爱我,日子也过得好好的,怎么说散就散了?
生活突如其来的重压,逼着她被动无奈的接纳,但内在却产生诸多心理怨言:
“为什么是我?”
“凭什么我要受苦?”
“我不甘心!我不服!”
朋友都劝她:“接纳现实,你才能走出来。”
她来找我时,却带着满腔愤怒:“我真的很讨厌听到‘接纳’这个字,凭什么要我接纳现实?我只想回到过去……”
心情越是苦闷,这些负面的情绪就越厚重,离婚的痛苦之上,又重叠滋生了更多的痛苦。
这就是典型的「无奈性接纳」——
表面上好像已经过去,单实际上内心却充满阻抗的认知,反复伤害也就不断的发生。
生活中,很多人也是如此:
失恋后,总想着“他不要我了”“我太差劲了”,不愿意接受现在的自己;
离婚后,总想着“我一个人怎么办”“一切都没了”,不愿意专注当下的生活;
失业后,困在“要是当时做得更好一点”“凭什么是我”的执念里,不愿意规划未来的日子。
他们不断的告诉自己:过去了过去了,但内心的痛苦却 因为压抑刺的更深。
强迫自己接受现实,往往让人更加憎恨现实,钻进牛角尖里,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和自己过不去。
哪怕随着时间的流逝,情绪逐渐平息,但一旦类似事件重演,就会应激反应,内心的背负一直都在,影响着未来的人生走向。
真正让人心平气和接纳一切的,是做到「创造性的接纳」。
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更博大、更深入的洞察,覆盖之前那种淤滞、狭隘、逼仄的感受。
就像黄仕明老师说的:
无奈的接纳就像是往堵塞的管道里灌水, 而创造性接纳就如一朵浪花重新回归到海洋里。
简单来说,无奈性的接纳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屈服,不得不认命的委屈;
但创造性接纳会让你感受到生命的畅通,情感的流动。
当人具备了更宽广的视角,内心淤滞的部分被打通,眼前的大问题也会随之变成小问题。
然后,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全心全意的臣服:
臣服于这个我自己创造出来的广阔世界中,臣服于我所设想的博大未来里。
这时,我们会感受到问题背后的负面情绪,并在负面情绪中,注入一种平和的能量:
那些差点被遗忘的喜悦、感动和幸福,被注入进来,覆盖负面情绪,与我们共振。
这使得我们告别忍气吞声,以一种如鱼得水的流动姿态,重新接纳自己、接纳世界,达到阴阳调和的平衡。
创造性接纳,是阴阳调和的太极图
一个能够创造性接纳一切的人,每个毛孔都是打开的。
打开的身体,让我们与更宽广的场域链接,场域革新,生活也随之被革新。
正如年过半百的李丽珍。
最近她在电影《热血合唱团》里演了几幕戏,扮演一位被家暴的妈妈。
这个角色像极了李丽珍本人:饱经坎坷、饮尽风霜,最终冲破过去的桎梏,找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她在戏中说:“不管怎样总要试试。”
“试一试”,这句轻巧的词,其实很有重量,就像一锤子狠狠敲开了逼仄的生活。
这份尝试的勇气,背后有着一份心甘情愿的接纳和臣服。
而一个人从无奈性的接纳走向创造性接纳,需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是创造,第二是接纳。
创造的部分,需要你打开身体的每一个神经系统,从逼仄淤滞的情绪里出来,与更宽广的场域链接。
心理学家萨提亚帮助人们走出逼仄时,会问他们两个问题:
“你有什么感受?”
“你对此刻的感受,又有什么感受?”
如果你回答“痛苦”,那么,就去感受你对痛苦的感受,让自己对痛苦的感觉变得更加清晰、明朗、多元。
然后,我们便会真正理解: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又要如何改写。
当我们打开身体,从更博大的广域重新感知自己,我们便开始接纳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这里的接纳,是指用一种不带自我否定的态度,心平气和地洞察内心,看待自己不同的面向:
痛苦的面向;孤独的面向;喜悦的面向;希望的面向……
就如同,我们内心的花园里有很多花朵。
像嗅花一样,嗅过每一种面向和感觉,糟糕的问题,就成了不那么好看、可依然值得去看到的花。
因为无论你喜欢它与否,它都存在那里。看到它、理解它,我们才可以更全面、多元的看到自己。
当我们能创造性的接纳生命剧本里的一切好与坏、喜与悲,以宽广的视角去看待它们,那么你就可以轻装上阵,把人生当成一场体验,既能潇洒告别过去,也能勇敢活出未来。
让生命只是流经你的生命,也允许一切发生在你的生命里。
如此,你便能真正做到认清自己、接纳命运。
策划 | 鱼甜
编辑 | 鱼甜
主播 | 精灵
关注【张德芬空间】视频号转发该条视频后
添加客服:meetmeet18
即可免费领取体验营
在颂钵音疗中感受音频与身体的共振,
体内的负面能量得到转化的奇妙感觉,
同时疏通身体淤堵,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焦虑情绪,
5月9日早上09:00,来#视频号:张德芬空间,
关雪老师教你如何通过音疗“怡神养心好度夏”
扫码可预约全部直播,
获得更多成长的快乐!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