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禄劝马鹿塘乡:山村民族风情,山野特产美食,挡不住的诱惑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4-04
手机版

  

  马鹿塘乡躲在乌蒙山深处,距禄劝县城90公里。一条盘山公路悬挂在云里,路的尽头就是马鹿塘乡了,这里是禄劝县的西北部,东与则黑、南与撒营盘、西与皎平渡、北与乌东德镇四个乡镇接壤 。

  镇子沿着山形排开,乡政府所在地海拔2760米,是昆明所有乡镇驻地中海拔最高的,全乡10个村委会中,有8个村委会的海拔在2300米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乡镇,因此,马鹿塘乡也被称为为昆明的“小西藏”。 低洼处,有一片湿地,昔日,经常吸引着成群的马鹿来饮水,故名马鹿塘。

  

  与撒营盘一样,马鹿塘也是一个彝族聚居的乡镇。

  镇子有着不短的历史和传统,清代属半果马,民国时期属镇康乡。1935年5月,由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军团奉命向金沙江挺进,抢占洪门渡渡江。长征中的红军途经马鹿塘,朴实的马鹿塘人给红军带路送粮。

  火把节、蹀脚舞,彝家小调花山节,芦笙舞、唢呐,白水河在马鹿境内纵横交错,川流不息。

  地里,一年四季庄稼也川流不息,有关乡村的所有记忆,这里都能找到,茂盛的庄稼记载着马鹿塘的土地。

  麻科作村委会对车小组是掌鸠河的发源地。

  普福、撒马基2个村委会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所产烤烟质量非常好,颜色橘黄,香气浓郁,颇受赞誉。犁头、锄头、镰刀、砍刀、背篓、簸箕、绳索、石臼、风车、水碓、碾磙、轭头一样也没有从大地上消失。

  

  要说撒马基也挺简单的,无非有山、水、房子、砖墙、少量的土坯房墙、田地、鸡鸭、牲畜,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炊烟、灶台,朴素得让人心安。

  没有人说得清这两个村庄的由来,或许是金沙江的一次冲刷,或许是乌蒙山的一次呼吸,或许是神用笔圈了一下,亦或仅仅是一对逃婚的情人,谁知道呢?

  麦苗,菜花,有的土地刚刚被翻开,带着大地特有的香味。麻雀在收割后的地里跳来跳去,寻觅着果腹的虫子草根。

  苞谷、洋芋、青稞和麦子是这里的主要作物。

  我尤其喜欢青稞,这种在青藏高原广泛生长的作物,它们一定是畅饮了太多的阳光,一律齐刷刷地高昂着头。每次在乡街之上,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褐色的颗粒,在阳光下泛着黑黝黝的哑光,没有麦子那种黄铜般的灿烂,握在手里,饱满得让人心疼。

  我的日子从来没有离开过青稞,我是幸运的,家的竹背篓里总会盛满了密密实实的青稞。

  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把它们铺在阳光下翻晒,重温那令我着迷的色泽和光泽,也防止生虫。

  

  我喜欢把青稞放在小铁锅里炒香,然后再放进小石磨里碾细,和着烤茶,有时候是酥油茶,成了我每个清晨的美食,我每天的日子必定从弥漫的烤茶青稞香味中开始,周而复始,我喜欢那种来自土地的原味。

  饱满圆润的洋芋在马鹿塘是蔬菜也是粮食,密实的质地像是在地里长了很多年吃法也很简单,清水文火煮致开花即可,因此也被叫做开花洋芋,吃着又沙又香。马鹿塘长出来的洋芋的表皮极为光滑周正,这是很难得的。此外还有玉米、豆类、水稻,用物产丰富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中药材是马鹿塘乡的特产。每逢乡街子,便不时有药材商人前来收购。荆芥、细辛、龙胆、黄连、柴胡、地石榴藤、板蓝根、马鞭梢是我认识的,再多,我就叫不上名字了。

  最近几年,有一种叫玛咔的药食兼用的植物迅速走红,据说有神奇的壮阳和滋补作用。玛咔原产自秘鲁,在马鹿塘乡引种后,品质出乎预料地好,很快便成了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

  在马鹿塘的一间清真馆,我点了牛肉火锅,配菜是马卡、荠菜、豆腐和木耳,我坐在靠窗的椅子上一个人慢慢地享用着,食物的美味在舌尖绽放。

  

  邻桌不断有人朝我这边张望,确实,这顿饭我吃了一个多钟头,先把玛咔倒下去慢炖着,等汤色香浓的时候,在不时加入其他小菜,这么多食物一样不少地进到我的胃里,实在让人惊讶。

  玛咔煮鸡是马鹿塘的一道名菜,牛奶色的汤,飘着黄黄的鸡油,不说吃,看着就很舒服。

上一篇:“涪音”悦耳 | 这个周末 让我们共赴一场田园之约
下一篇:《赤狐书生》《紧急救援》《晴雅集》,票房失败的共同原因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