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后的墓里,出土十一双高跟鞋,古人真是又爱美又潮流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3-17
手机版

  现在走在大街上,你可以发现大街上的很多女性都是穿着高跟鞋,这些女性穿着高跟鞋配着丝袜,尽显自己的的曼妙身姿。

  高跟鞋不仅仅是体现体现曼妙身姿的方式之一,它更多的也承担了作为制服套装的作用,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女性服务人员,甚至在柜台坐班的人员都要求穿高跟鞋,这也俨然成为了一种标配。

  

  就在不久前,在北京的明定陵中,挖出来了大量的陪葬品。这些文物都是明朝孝端皇后的陪葬品。在这些陪葬品里,最显目的就是有十几双高跟鞋。同一时期,在另一个墓室里也发现了很多的高跟鞋。

  这批高跟鞋深埋地下数百年,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风化,但是依旧可以看到当时鞋匠手艺的精美。这鞋子鞋面是有精美的刺绣,鞋底和鞋跟是木制的,木头上还雕画了许多的花纹。鞋跟虽然不高,但是他呈方形,这与我们在电视中所看到的有所不同。

  

  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一直以为高跟鞋是到了现在才发明的,但是从这次挖掘我们可以看到高跟鞋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就让小编带你了解高跟鞋发展的历史以及高跟鞋都有什么作用吧。

  很多人以为高跟鞋是西方的舶来品,但是其实不然,我国很早就有了高跟鞋的记录。根据有关历史的记载,在两千两百多年以前的商周时期,当时的女性参加仪式就要穿专门的鞋子,这种鞋子叫礼靴。

  

  这种鞋子高头圆底,比正常的鞋子要高很多,我们姑且认为它是高跟鞋的雏形。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女子衣着轻盈,脚着高履,她身上的长裾随风飘动,仿若天仙下凡,给人以飘飘然的感觉。这首诗写出了当时的女性穿着高跟鞋一步一姿的情形。

  

  时间到了唐宋时期,女性对于高跟鞋的追求也丝毫没有降低。在宋代某位书法家的《皇后遗履图》中,唐朝的长孙皇后的鞋子用“最轻的丹顶鹤的羽毛织成,前后用金叶装饰,后跟底高有三寸,脚底的部分窄小”装饰十分华丽。

  当时的人们也给这双鞋起了一个非常好听名字叫做“晚下”,寓意着这双鞋底不平,需要慢慢走下来。

  

  在唐宋时期的,类似长孙皇后的这种鞋子受到很多宫廷中人、达官显贵、大家闺秀的喜爱。但是作为臣子的又不能够和皇帝一样,于是他们就称之为“坡跟鞋”,这种鞋和“晚下”很类似,但是它的底非常的硬,让人感觉非常的沉重,女子也因为这双鞋会比原来身高变高了不少。

  而当时很多平底的鞋子,适合远足使用,因此也被称之为是远足鞋。

  

  在15世纪的中国明朝,这个时期的女鞋一般会在鞋底处装有4厘米到5厘米高的圆形底跟,这种鞋跟用绸缎包裹。在北京定陵出土的一双高跟鞋,制作非常的讲究。

  这是双尖脚凤首高脚鞋,鞋子的底部用一条深红色的带金丝的牡丹花绸缎包裹,鞋头比较粗,略微有些向上,像鸟嘴一般。

  

  这双鞋根据考古学家的测量,这双鞋子的鞋跟有12厘米长,鞋子整体的长度为7厘米,高4.5厘米,宽只有5厘米,这种鞋子明显就是给少女所穿,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当时有裹脚的习俗,裹脚后的女人所穿也不一定。

  时间到了清朝,清朝距离我们也是非常的近,加上清宫剧的影响,人们发现清朝的女性很喜欢穿一个方形底子的鞋子。

  

  这种方形底子的鞋子叫做“花盆底”,它和明朝的高跟鞋有很大不同,毕竟当时的统治者是满族人,也称之为旗人。他们的服饰文化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没有继承明朝时期高跟鞋的发展。

  清朝女性的高跟鞋是他们独有的一种鞋子,这种鞋子最初设计是满族女人大多数时间要进山采集,山中的蛇虫很多,而鞋跟较高可以防止蛇虫的叮咬,所以才将鞋底升高,后面就慢慢发展成为一种装饰了。

  

  这种鞋子的底部高度不一致,低的只有5厘米左右,高的可达25厘米。与我们传统的高跟鞋还不一样,这种鞋子的底在鞋子的正中间。

  当时除了有花盆底类型的,也会有一些倒梯形的跟,有一些马蹄形的跟,这些跟的名字也有所不同。但是很统一的是,这些高跟鞋只有年轻的女性会穿,等到年纪大了他们也不会再穿了。

  看完了国内高跟鞋的发展了我们再来看一看国外的高跟鞋的进化之路。

  

  国外的高跟鞋发端于古埃及人和古波斯人,有两种具体的传说,一个是因为古埃及的农夫为了在种植的时候方便在疏松的土地上进行耕种,于是将后跟加高,增大受力面积。另一个就是古埃及的肉贩子在屠杀牲口的时候为了避免动物的鲜血浸入他们的鞋面而特意设计的鞋子。在中世纪的欧洲,当时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是很高,垃圾遍地,有的地方垃圾已经妨碍到人走路了,于是有人想到平时上街就踩着高跟鞋,这样就避免直接踩到垃圾。

  

  西方的高跟鞋史书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时候,那时人们会用木屐来垫高鞋底,从而保护穿在里面的皮鞋,在天气很热的时候,人们会用木屐来代替皮鞋。这种木屐的鞋底一般有20厘米至25厘米左右,最高的有30厘米。如果穿木屐的时候当时没有侍女来扶着,会寸步难行。

  在16世纪末的时候,高跟鞋风靡欧洲的贵族圈,其中就包括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为了让自己的身高与大臣们的身高保持一致,就让人专门为他的鞋装上了接近12厘米的鞋跟,并且将鞋跟涂成高贵的赤色以展示其高贵的身份。

  

  很快地,许多大臣们都纷纷效仿,皇帝也不得不将他慢慢升高。后来他们就厌恶了这种操作,废除了高跟鞋,但是宫廷里的女人却很喜欢高跟鞋这样的设计。

  到了17世纪,高跟鞋成为很多男女参与重要活动的必备要素,这时候的高跟鞋大都是9厘米左右同时也十分的细长。男子的鞋子普遍是长筒高跟靴,这种鞋子有很大的折边,并且还带有马刺。

  

  直到18世纪,欧洲的男性才认为穿着高跟鞋是一个愚蠢的决定,于是决定不再穿着高跟鞋。而女性的高跟鞋作为装饰得以保留,鞋跟也向着更高更细发展,后来慢慢流传至今。

  无论是什么东西,它的出现与留存都有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或大或小才会让这种习惯或者风俗得以保留,穿高跟鞋也是如此。

  

  在古代,我们虽然生产力不够发达,但是我们还是要从事很多工作的,高跟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有他的实用性。就像满族人的高跟鞋,它最早是为了在山中从事采集活动避免蛇虫干扰做所成,后来才慢慢发展成后面的花瓶底,早在周朝,高跟鞋更是在各种仪式中使用。

  在国外也更是如此国外的高跟鞋最早甚至是为了种地而用的,屠夫也会用他们防止鲜血浸入自己的鞋子。欧洲的男性还会用高跟鞋提高自己的身高,然后显得更加有自信。

  

  但是更多的例子表明,这种高跟鞋更多是体现在一种贵族的象征,因为在古代穿上高跟鞋必然无法走快,这就对穿鞋人的家境有很高的要求。高跟鞋在现代社会它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上一篇:《平凡英雄》导演陈国辉:在真实英雄的眼睛下拍真实的故事
下一篇:出轨有理,三观炸开,网飞真是越来越猛了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