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男班演绎《老舍赶集》,方旭打造不一样的老舍经典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31
手机版

  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海君、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安朝晖、文学顾问老舍先生之女舒济、艺术顾问斯琴高娃、剧本策划关纪新、中国煤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贾雨岚,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李滨、导演编剧唐大年、北京市曲剧团三弦演奏家高建民出席了发布会,并对该剧的正式演出表示期待。

  

  /

  急就章书写人生喜乐

  《赶集》开启老舍短篇新章

  /

  作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老舍自认在长篇小说创作领域更得心应手。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白:“我的才力不长于写短篇。”然而在《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之外,老舍同样创作了五十余篇短篇小说,他的杂文、散文更是散见于各种报刊。

  

  1930年代,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老舍创作了一批短篇作品,体裁涉及散文、杂文及短篇小说。《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很快成为散文写作范本,老舍的其他短篇也分别被编辑成册。

  1934年4月,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了名为《老舍幽默诗文集》的合集。老舍因为这一系列文章,被当时的文坛评价为“最优秀的幽默写家”。

  1934年9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短篇作品集《赶集》。这是老舍首部小说集,收录了包括《柳家大院》《也是三角》《黑白李》在内的15篇短篇小说。

  虽然自谦不善于短篇小说创作,但老舍的短篇作品笔墨虽少但意味深长,不仅具有故事性,塑造了鲜活的人物,更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和老北京韵味。《老舍幽默诗文集》《赶集》中的很多短篇,与后来的《断魂枪》等作品一起,成为了老舍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在幽默讽刺之余,也以一种深切的、忧虑的、思考的目光来关怀社会和民族命运。这些注视与思索,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味。

  /

  五度改编老舍作品

  《老舍赶集》透视中国式理想生活

  /

  

  话剧《老舍赶集》是著名戏剧人方旭继《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二马》之后,第五次改编并导演老舍的作品,也是方旭首次将老舍的短篇小说改编并搬上戏剧舞台。

  话剧《老舍赶集》由老舍先生的子女舒乙、舒济担任文学顾问,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担任艺术顾问,由关纪新担任剧本策划,方旭、陈庆、郭奕雯联合编剧,方旭一人身兼导演、编剧、主演三职。该剧选取了六篇老舍的杂文和小说短篇作品,汇聚成一台“折子戏”。而在剧名上,则借用了老舍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赶集”。

  ————

  方旭这样介绍取名的初衷:“我们选用‘赶集’作为这个话剧的名字是因该剧改编了老舍先生六则短篇。这也是我们这个创作团队首次尝试将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改编成话剧。而‘赶集’恰巧是老舍先生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便索性将“赶集”定为了该剧的名字。”

  《老舍赶集》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六部短篇小说:《观众须知二十则》《创造病》《牺牲》《黑白李》《邻居们》《我的理想家庭》。六篇小说各自独立,故事和人物均没有连贯性。

  ??

  《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是辛辣笔调写就的民国观戏守则;

  《创造病》讲述了九十年前一对小夫妻的“月光”生活;

  《牺牲》讲述了1930年代海归博士对美国精神的神向往之和对爱情的假意牺牲;

  《黑白李》描绘了黑李、白李兄弟二人间对于爱的争夺与奉献;

  《邻居们》刻画了明先生、明太太,和宋先生、宋太太两对夫妇间的生活琐事及由此引发的生活喜剧;

  《我的理想家庭》则直陈“希望一切无奈落去,希望一切理想成真”的美好愿望。

  这些由老舍先生在1930年代创作的作品,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味。虽然彼此独立,但六则短篇中传达出相似的精神内核:我们应当如何处理自身与现实的关系,又应当如何对面对与追求理想生活。在九十年后将这些作品搬上戏剧舞台,不仅将以一种当代视角重新洞察中国式理想生活,更将用一种幽默的方式,为当代观众带来普适的人生思考。

  /

  “全男班”再度集结

  言浅意深营造全新老舍印象

  /

  《老舍赶集》在尊重老舍先生文本的基础上,以当代视觉对老舍先生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在音乐、舞美、服装等视觉层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旨在以现代审美角度营造全新的老舍印象,打造一部既充满极简美学,又具有丰富趣味的当代舞台剧作。

  

  苏小玎、秦枫表演《创造病》片段

  在舞台整体呈现上,话剧《老舍赶集》用四扇竹编门帘作为贯穿全剧的元素。通过门帘的开合、翻转营造出观感迥异的视觉空间,更配合充满“民国风”的写意漫画,营造出言浅意深的美学效果。在服装上,《老舍赶集》邀请独立服装设计师苏广宇担任服装设计,用充满实验感的非常规材料打造出具有写意感的舞台服装。

  

  方旭、高建民、马驭崧、秦枫、景松涛、苏小玎、刘欣然(从左至右)

  在演员选择上,除了方旭继续担纲主演之外,更邀请刘欣然、苏小玎、秦枫、马驭崧、景松涛五位青年演员,组成“全男班”阵容。“男演女”从戏曲中诞生,自李叔同《茶花女》延续至今,话剧《二马》向观众证明了“全男班”的舞台魅力,特别是誉为“姿才冠世最美男旦”的青年乾旦演员刘欣然,将传统戏曲的表现方式与话剧完美结合。此次再度尝试以“全男班”阵容出演,旨在进一步探索舞台诗意和写意化表达的更多可能性。

  

  从2016年到2018年,话剧《二马》在北京首都剧院、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多地上演,都呈现出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此后开启全国巡演,更获得了各地观众的交口好评。《老舍赶集》由成功打造话剧《二马》的北京市演出有限公司、北京朴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再度联手,更获得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倾力加盟,力求打造出另一部兼具文学性、戏剧性和社会价值的舞台精品。

  这里的“赶集”不是逢一四七或二五八到集上去卖两只鸡或买二斗米的意思,不是;而是取自老舍先生一部短篇小说集的名字。老舍先生选用此词的意思是告诉读者,此集中的文字大多为匆忙赶写出来,而又要成集出版,故曰“赶集”。而我们选用此词作为这个话剧的名字是因该剧改编了老舍先生六则短篇。这也是我们这个创作团队首次尝试将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改编成话剧。而“赶集”恰巧是老舍先生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便索性将“赶集”定位了该剧的名字。

  

  话剧《老舍赶集》

  【上海站】

  演出时间:2018年5月5日-5月6日

  演出地点:艺海剧院

  演出票价: 80/180/280/380/480/580元

  订票电话:021-62568282(艺海剧院)

  【北京站】

  演出时间:2018年5月19日-20日 19:30

  演出地点: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

  演出票价:180/280/380/580/680元

  订票电话:4006353355(天桥艺术中心)

  【主创名单】

  文学顾问:舒乙、舒济

  艺术顾问:斯琴高娃

  剧本策划:关纪新

  原著:老舍

  出品人:张海君、安朝晖、方漪楠

  制 作 人:贾海林、王鹏鹏

  编剧:方旭、陈庆、郭奕雯

  导演:方旭

  主演:方旭、苏小玎、马驭崧、刘欣然、秦枫、景松涛

  出品方: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朴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更过相关内容:

上一篇:有生之年系列 | 二维国漫《罗小黑战记》破圈了!
下一篇:金桢勋(韩国男演员)00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