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解读:书中的恶意也是每个人内心的恶意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2-12
手机版

  《恶意》是一本悬疑侦探类小说,但又与常见的悬疑推理类小说不同,自从读过阿加莎《罗杰疑案》后,诸多大咖对案件进程的正序、倒叙方式,第一二三人称也好,都已见惯不怪只顾啧啧称奇。读者都以第一人称代入整个剧情时,却殊不知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迷惑了众多读者,这跟阿加莎的作品一样,觉得“我”是最不可能被怀疑的人物时却偏偏成了阅读逻辑上的漏洞。

  这本书内容上与其说是一部推理小说,不如说是一部人性的弱点,书中对案件本身的发生,作案技巧等戏份并不多,反而在一些看似不搭边的非正面证据上,通过主角的人生经历与心理阴影又连接起来,看完书后有真相大白的爽文阅读感,但更多的是作者给予的沉重,好似被主角内心的恶意传染。这同样是一本关于童年、校园暴力的小说,近几年此类的影视、图书出品不少,社会也愈发重视,但早些年间生活水平低下,孩子的童年成长、校园生活基本被忽略。健康的童年治愈整个人生,不幸的童年要用整个人生治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未成年人的校园生活不但是主要的生活圈,也是整个人生历程中最关键的人格健全期。

  在这段时间我们可能因为受害变得自卑、阴翳,我们可能因为加害于人,变得跋扈、自负;我们也可能因为旁观,变得内向、敏感。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受害者为了不受害变成加害者,加害者缺乏管理会酿成更大的错误。这些群体不管是什么身份和角色,都会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在未成年的时段里,在他们人格还不健全的时段,在他们还不能经济独立的时段,在他们还不能分辨善恶的时段,他们的潜意识里开始出现权力、团伙、征服欲这类字眼,他们过早接触了成年社会中的游戏规则,且接触的片面、曲解。

  他们妄图以最简单、最直接、最粗暴、最偏激的方式获取这种权力、这种征服带来的快感。他们过早地使用了非正面的、非良性的竞争手段,利用了年龄中最有优势的部分来满足成年世界中才会需要的胜利果实。他们学会了隐藏、学会了偏激、他们学会了不用正面手段可以达到目的。这也是这本书中主要想表达的东西,我们因为遭受了暴力遭受了侮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我们的父母师友没有很好的处理和引导,我们就会在那个阶段建立起内心全是憎恶的世界,并会巧妙地隐藏起来,我们可能不会加害别人,但我们总会在那个阶段因为什么成为导火索,将这种憎恶爆发出来。

  这就是书中的恶意也是每个人内心的恶意,它源于我们内心的善良,纯粹,但又改于我们的经历和成长过程,最终演变成了嫉妒和憎恶。嫉妒、憎恶的痛苦让我们的内心世界面目全非,日夜煎熬,至死方休。

  举报/反馈

上一篇:第一季刚完结第二季就要来了!租借女友和宇崎学妹官宣第二季
下一篇:细思极恐!核酸检测将要卷土重来?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