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同志的得意手笔,这三点才是精髓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2-12
手机版

  熟读党史的同志都知道,中国工农红军踏上长征之路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死死咬住,意图要想灭红军。

  最惨烈的就是湘江战役,经此一役后,红军部队的人数急剧锐减,可谓是惨胜。

  随后,在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之后,结束了王明、博古“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然而,当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服气的毛泽东,尽管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他却经受着异常严峻的考验。

  然而,机遇总是垂青伟人。

  毛泽东用四渡赤水书在党史上写下了一幅壮美篇章,引来叹为观止的赞美。

  

  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牵着蒋介石的鼻子走,玩蒋介石及其部队于鼓掌之中。

  这正是毛泽东一生中的最得意的手笔——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西方的一些评论家称赞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就连毛泽东也多次谈到,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那么,四渡赤水究竟“得意”在什么地方呢?

  

  1.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人民军队与强敌英勇抗争、斗智斗勇,虽然也是运用古人的兵法思想,但是,毛泽东在运用的时候,非常灵活,能够根据敌人的情况,环境的情况、地形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巧妙地隐蔽战略意图,有计划地调动敌人,造成了红军许多局部的优势和主动,从而使整个形势向着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变化,打破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的战略计划。

  

  2.直面困难,不畏首畏尾。四渡赤水不仅取得了胜利,更重要的是,这场战役磨练和锻造了一大批精英骨干。在战场上,红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争取和掌握了战场主动权。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面对饥寒交迫的环境,奋勇向前,面对艰难跋涉的道路,信念坚定,展现了红军战士敢于与困难、与强敌、与艰难抗争的一种精气神,形成了生生不息、永远传承的伟大精神。

  

  3.积极备战,不消极应对。在四渡赤水战役中,在毛泽东运用战略思维,避开国军之长,击国军之短,积极创造了良好战机,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的战略思维,提高红军在复杂环境下的临机处置能力,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抓住有利形势,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挑战为机遇,始终掌握战役主动权,把国军耍得团团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在党史上留下了经典一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雄观

  举报/反馈

上一篇:《心居》大结局,4段爱情都没善终,看似悲剧其实圆满
下一篇:《海吉拉》超越躯壳拥抱爱,爱你只是因为爱你,跟性别无关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