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人大多数是山东后裔还是渤海人后裔?
反驳一下所谓的“东北人绝大多数都是山东后裔”的谬论
除了在一个国家内受国家官方语言的影响导致趋同之外,一个地区内,也会形成区域性的“普通话”,来趋同,弱化掉各自的一些成分。
比如蒙西,内蒙古西部的山西移民,可并不是像今天这样都说差不多的方言,移民来自各个县各个乡,但大体上差不多,因此即便再融合,求同存异,还是以晋语底子为主。
这也是我反驳“东北人绝大多数都是山东后代”的一个论据。
有人说,因为山东移民来自不同的县,导致他们为了方便交流,逐渐形成东北话。
简!直!可!笑!
我又不是没去过山东,山东青岛劳务市场,我在那联系过工人,冀鲁官话下的各地人,都用自己的方言沟通,没太多障碍。
比如山西大同人、张家口人、乌兰察布人,即便他们的口音有差异,但到了一起,还是不约而同各自说各自的晋语方言,而且彼此都听得懂。
再打个比方,辽宁人和黑龙江人,以及承德人、蒙东人,在一起时,会刻意说普通话吗?不会,都会说自己腔调的东北–北京官话方言。
山东方言差异并没有多大,比起浙江小多了,整个山东,也无非两种官话。
移民到了满洲(东北),大可不必放弃自己的方言去说普通话,那个时候东北地区又没推普(推东北话)。
如果山东人够多,那么就会形成冀鲁官话或胶辽官话中新的一个集团。
然而,并没有(除了个别地区)。
还有就是,哪怕差异到了沟通障碍的地步,也会以最大公约数原则,保留彼此共性成分,形成新的交流用语,也不至于选择第三语。
很难想象,一部分威海山东人,一部分烟台山东人,语言差异大到他们没办法沟通,却商量好选择东北话,而且是他们所谓的人口少的东北话?一边说移民前东北人少,一边又说山东移民选择东北的“普通话”东北话”,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太扯了!
尤其那个时候社会还尚未稳定,不像今天,有自上而下的统一而且普及的语言教育。
长白山林海雪原中的小山村。程英铁摄影
如果山东移民真如一些人吹得那么多的话,一个县的移民足够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内部繁衍生息了。
那个时候都是到了满洲就安身,还没迎来全民经商时代,都是农民,根本不需要过多跟别的圈子的人交流,那时候,都是村落,一个大村子,都能内部同婚,不需要跟邻村太多交流。
真相就是移民之前,就已经东北人,而且这些东北人就是主体。
也有人说是不是分批次移民导致?
还有一点,语言同化没那么快。
一批人彻底放弃自己口音,去学别的语言,需要一两代。
不可能无缝衔接,一代融合,另一代就过去。
况且,语言是有记忆和兼容的,不是非此即彼,不是说了东北话六一下子忘了山东话,新的移民不可能等上一代完全忘了山东话,再移民过去。
新的一波移民过去后,老一代仍然可以跟新一代用山东话交流。
如果真的山东人足够多,也没有理由非得融入原有的东北人中,一批次的移民足够形成一个圈子,过自己的生活。
就像蒙西,巴彦淖尔乌拉特和包头达茂的蒙古人至今也养牧,晋人自己组成一个圈子过日子好了,没必要非融入到牧民当中。
东北人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即便有融合,也不是完全很匀乎地融合,红豆绿豆掺和在一起那种。
所以说,山东人压根就没有多少,更不要说后来回去了不少。
另外,说是闯关东移民,实际上席卷着不少北京、承德、蒙东的北京–东北官话人群,只是都被算成山东人了。
一边说山东移民说东北话是因为他们要融入东北,一边又说山东移民到了东北时东北没什么人,没什么人你融入谁?多数主动融入少数?我葱什么时候这么开明了?
又扯什么山东人说东北话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县市,沟通有障碍,因此选择东北话作为通用语,笑死了,要么冀鲁官话,要么胶辽官话,内部差异根本不至于大到无法沟通,一个四川人见了一个重庆人,照样可以用西南官话交流,哪怕有些差异也不会影响太多。
走西口的山西人也不是来自一个地方,也是各个县市都有,人家到了蒙西还不是求同存异,保留晋语底子形成音的晋语方言区?也没见蒙西的山西移民说普通话吧?
事实上,山东移民本来就没吹得那么多。
很多人反映,几十年前户籍登记时,开始要求填写民族和祖籍,有遇到当事人说不清的,工作人员一般就直接登记为汉族和祖籍山东,加上有的工作人员存在马虎,加之斗dz等事件的影响,导致很多人不敢说自己的民族和真正的祖籍等地,就谎称祖籍山东,很多东北当地人就被登记成祖籍山东。
既然说都是山东人的后代那就拿出族谱来验证,拿不出来就可能是假的。有人估算,所谓闯关东过去的人也就只占当地居民的百分之20——30左右,山东人也就只占了百分之5。
长白山林海雪原中的山野人家。程英铁油画
关于满洲(东北)移民,有些人很喜欢钻空子
一是把不同时期的移民都笼统说成“闯关东”移民,岂不知,就算清末民初失去贵族身份的包括满洲人在内的旗人集团,他们也是以“移民”的身份回到满洲,虽然他们是满洲人,但他们的祖辈入关时都是两三百年前的事儿了,你能说他们不是移民?
有些人动不动就扯:移民到满洲(东北)时,那里原住民不多,感情你是把鄂伦春、赫哲当原住民啊!那当然不多了,但回流满洲的旗人哪怕不是原住民,也是原住民后代吧?有些人就故意钻空子,因为回流满洲(东北)的旗人已经不说满洲语,就把那些从北京、承德、蒙东等地回流满洲(东北)的旗人笼统视为非原住民,进而把这些人和后来的难民潮(所谓闯关东,其实是难民潮,不是哥伦布团队那样去寻找新大陆,不是贸易驱动,也不是科学探索)时期的移民捆绑在一起给人一种“大家都是山东人”的错觉。
请问,满洲人说汉语难道不是清中期甚至早期就开始了吗?满洲人在和东人(辽东人,华语语族下的族群)接触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讲华语,也就是今天北京–东北官话的前身,这些人说东北话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能因为人家说的不是满洲语,就进而说他们不是原住民,再进而把非原住民的和难民潮的移民绑在一起吧?
满洲地区族群和人口的脉络真相是:
满洲集团为核心的女真人入关后,满洲原住民就不多了,我们把留在满洲的鄂伦春、赫哲和满洲称为原住民。
然后清国时,也有零星移民满洲发配满洲,这些可以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到光绪年间的京旗屯垦,大批旗人开始返回满洲。
清末,大批失去贵族身份的旗人回流满洲。
无论是京旗屯垦的旗人,还是清末回流的旗人,都已经说着跟今天承德话、黑龙江话差不多的语言了,他们形成早期的“东北人”,也是今天东北人的基底。
之后才是难民潮,结果一些人,因为回流的旗人和难民潮都发生在清末,又因为回流的旗人不被砖家们认为是原住民,就把两者捆在一起,说成“大家都是山东人。”
而且回流的旗人很多都集中在城市,难民潮时期的移民不可能先到城市安身立足的,都是先找人口稀少的原野,而且避开旗人集团的村屯另辟新地,当然会觉得满洲(东北)人少了,满洲那么大,回流的旗人也不可能把整个满洲挤满。
不是划分你我,今天,生活在满洲(东北)地区的人都是一家人,但一码归一码,难民潮之前就已经存在说着东北话的族群,并且是今天东北人和东北文化的基底和主体,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问题,事实不容篡改!让很多人不了解真相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祖先是谁?还是打破这些说法,让人们去寻找自己真正的根,是哪就是哪,没必要按潜意识要求,都填写成山东吧。
电影盒子
东北汉族人群,大部分是渤海人(渤海人是熟女真主体)后裔
有种说法甚嚣尘上,称绝大多数东北汉人是来自山东闯关东者后代,这种说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驳斥,已经是个笑话了
东北话和北京、承德、蒙东(包括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东部)、秦皇岛部分地区、廊坊部分地区、张家口极少部分地区等地同属一个系统,而山东全境并无东北官话或北京官话,山东地区方言包括冀鲁官话、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
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非常接近,有学者主张两者应该合并为满洲官话(注意,不是满洲语)或东北官话(包含北京官话)
东北官话(含北京官话)的前身是汉语中的燕辽方言,燕辽方言是北京和东北各民族长期融合形成都一种汉语方言
契丹辽国把大量渤海国的望族大姓迁到辽东辽南等地,因渤海人和建立金国的女真人同出靺鞨,在契丹人看来,他们都是女真,因此把编入契丹叫籍的称为熟女真
完颜等女真诸部反辽时,部分被称为熟女真的渤海人和未被编入契丹辽籍成为生女真的渤海人都纷纷倒戈,帮着完颜等部攻打契丹,完颜阿骨打起兵之初就称“女真渤海本同一家”
金国建立后,完颜家族与渤海人通婚,渤海人成为金国重要的角色
到了元代,元朝统治者将辽东等地汉化的渤海、女真、契丹等人群称为汉人,并分成汉人八种,包括竹赤歹(jurchid)、渤海等,而把南方诸民族称为南人,而未汉化的渤海、女真、契丹都划入蒙古
明代期间,内地汉人并未向辽东地区大规模移民,辽东地区汉化的渤海、女真、契丹等人群,融合形成东人(辽东人的自称),辽东人并不自称汉人,辽东汉人是现在的说法,辽东人自称东人,成化、弘治年间,辽东著名的理学家贺钦用“东人”指代辽东人,云“往年东人,屡欲展辽东省,夺三岔河之北,老虎林”等地。他在给辽东副总兵韩斌撰写的墓志铭中写道:“矧我东人,德公靡忘,尸祝我公,厥维久长。”韩斌之孙,曾任辽东总兵的韩玺在临终前听闻“家人求取南杉木于他州”时,说道:“吾东人,以松木为棺,从俗可也。”,《勘定三城叙》写于嘉靖军变平定之后,程启充在描写辽东人对巡按御史曾铣的感激之情时写道:“辽人呼曰:‘微公,吾为大同矣。定倾保大,我东人曷报公?’”据此,程启充称辽东人为辽人,而辽东人自称“我东人”。
辽东和后来的建州一样,只是明朝羁縻东北诸民族的卫所,并非省,辽东并非明朝实际领土
当时内地汉人称辽东人“几于夷虏”,“性与虏同”,“天下视辽人不异真满洲”,除了个别明朝派往辽东的汉人官员的服饰和明朝一致之外,辽东人的服饰和女真无异
辽东人和女真人联合抗明,和当年渤海人(熟女真核心)和生女真联合抗辽如出一辙
女真入关后,很多辽东人留在当地,建国后,辽东等地的东北汉语人群被归为汉族,很多东北人说的东北老户,就包括辽东人
因为女真人在东北时接触到最多的汉语人群就是辽东人,因此女真人入关前说的汉语,就是辽东汉语
入关后,燕、辽方言融合,形成后来的北京官话
闯关东也是后来的说法,最初叫跑关东,是山东等地流民为了生存往满洲地区移民或游生,有一些人留了下来,但更多的人又返回山东
东北汉人主体,并非山东移民,而是渤海、女真、契丹等人群形成的东人
清朝从乾隆朝开始就有大批旗人回到东北,称为京旗屯垦,这些旗人在北京时已经开始说汉语,到了东北后,会满洲语的寥寥无几,辛亥排满事件期间,他们也不便于暴露自己的民族身份,因此建国后,都归入汉人,建国前后,国家后来走了一些弯路,如豆弟煮(谐音)、纹隔(谐音)等,导致祖辈成分高的人为了生存隐瞒自己的出身,大量满洲人称自己祖籍山东来保命
语言、相貌、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生活观念(如消费观)、两性地位、饮食等方方面面,东北“汉人”都与山东大相径庭,山东流民窜东北时,无论满汉,都称他们为“sd棒子”或“老倒子”,说明在山东流民窜东北之前,东北各人群已经有了很强的本土意识
对了,23魔方等所谓基因检测机构,被扒出是统战工具,十个人测,九个人都是汉族,不要花冤枉钱去测,除非有靠谱的机构。
作者鲑鱼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
上一篇:《微微一笑》里边的他们,都在这部剧中给刘诗诗演配角!
下一篇:火影忍者:宇智波佐助多次被杀气震慑,有一次非常狼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