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河南老农上山采药,在悬崖上发现一颗长满“眼睛”的圆球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2-11
手机版

  河南洛阳,一农民在悬崖上采药,突然他发现石缝中泛出蓝光,吓得他差点掉下悬崖,再仔细一看,竟是一颗长满“眼睛”的五彩圆球!

  

  1981年9月的某天,洛阳新安县农民小赵照例去山上采集草药,忙活了一上午他也是收获满满。正当他准备下山回家时,忽然发现陡峭的悬崖上有一株珍贵的草药,他顿时大喜。

  于是,小赵咬了咬牙,借着敏捷的身手小心翼翼地攀了上去,悬崖虽然危险,好在有惊无险,他顺利得到了那株名贵草药。

  可是,当他扭头的一瞬间,突然看到石缝里有点点蓝光折射出来。小赵好奇地往里面看了一眼,差点没把他吓死,一个不小心差点掉下悬崖。

  

  原来,崖缝中有个红、白、褐、黄、蓝相间的五彩圆球,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是一个长着许多眼睛的怪物,十分恐怖。

  要知道,眼睛通往心灵,容易对人造成强大的冲击。在一些恐怖片中,导演常常用眼睛来营造毛骨悚然的效果,小赵稳了稳心神,将它拿了出来。

  这个圆球有手掌心那么大,摸起来凉飕飕的,还挺滑溜,有点像瓷的或者玻璃材质的,在球的中心处有一个圆孔,应该是穿绳子用的。

  在阳光下去看,这个圆球显得格外神秘妖娆。一时间,小赵也弄不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直接把它扔进背篓,打算回家后仔细研究一下。

  一到家,小赵就兴高采烈地对妻子说道:“快过来看看,我今天上山捡到了啥宝贝,也不知道它是啥,差点没把我吓死!”

  

  妻子一听有宝贝,赶紧赶了过来,她猛的一看也是吓了一跳,不过她倒是觉得这东西没准是城里哪个小孩子掉的玩具,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儿子。

  但是,小赵却有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东西不像是玩具,自己搞不明白不如去请教下别人,于是他想起了村里一个姓王的老者。

  这位王姓老者是一位乡村教师,见多识广,在村里素有威望。于是,小两口就带着宝贝找到了他:“王老师,这是我从悬崖上捡来的东西,您帮我看下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接过这个五彩斑斓的圆球,王老师也被惊呆了,他拿在手里不停把玩着,过了一会慢悠悠地说道:“这东西可能是个琉璃球,不过看起来应该是有些年代了,我看你还是拿去文物站让专家给看看吧。”

  小两口一听可能是文物,顿时大喜过望,拜别了王老师直接就来到了城里文物站,工作人员也不敢怠慢,连忙请来了相关专家进行鉴定。

  

  经过鉴定,这是一颗战国时期的五彩琉璃球,直径达5.9厘米,专家看到此物也颇为惊讶,因为迄今为止,这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古代琉璃球。

  琉璃在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就已经发明出来了,开始仅是单色琉璃,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又出现了彩色琉璃、带斑纹的琉璃。

  公元前10世纪,人们在琉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蜻蜓眼”效果的琉璃珠也逐渐在地中海沿岸出现。

  然而,在很多原始部落都有自己的崇拜或者文化信仰,比如说一些非洲的部落以生殖器为部落图腾。而对眼睛崇拜的文化据传起源于西亚的游牧民族,他们相信眼睛具有辟邪功能。

  

  在游牧民族迁徙的过程中,这种蜻蜓眼琉璃珠既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又能当作商品贸易的信物,可充当货币作用。

  蜻蜓眼琉璃珠在春秋战国时期进入中国。虽说中原地区和西亚相隔万里,在古代交流极其困难;但在当时,东西文明之间活跃着许多游牧民族,他们随水草迁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琉璃不仅十分精美,而且便于随身携带,游牧民族将这种蜻蜓眼琉璃珠由西亚带入中国,以便在中原地区得到丰厚的回报。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曾侯在行路途中救下一条灵蛇,作为回报,灵蛇以明珠赠予曾侯,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随侯珠。

  战国有“随珠和璧”的说法。众所周知,和氏璧是顶级的宝物,甚至当时各国不惜为此发动战争。将蜻蜓眼琉璃珠与之并列,足以说明前者的珍贵。

  

  这颗琉璃球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它是研究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和琉璃工艺的绝佳材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国宝。

  经工作人员反复劝说,小赵同意将这颗琉璃球捐献给文物局,文物局则奖励小赵200元,如今,这颗战国五彩琉璃球珍藏在洛阳市博物馆。

  

上一篇:雨中游黄山,验证了大家对黄山的赞誉果然名不虚传
下一篇:迎战新学期!好大夫专升本教学研讨会如期举办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