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不向命运低头,才有机会抬头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2-11
手机版

  1847年,31岁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完成了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

  此书一经出版,就在19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掀起了一阵飓风。

  主人公简爱,没有家庭的庇护,没有漂亮的脸蛋,更不受幸运之神的青睐。

  她单枪匹马地闯入人世间,一腔孤勇地挣扎于社会的最底层。

  在充满不公、迫害与诱惑的处境中,她守卫着自己的心灵,最终打赢了逆天改命的翻身仗。

  人生是一条波动的曲线,有时高,有时低。

  命运不会偏爱任何人,谁都有像简爱一样深陷谷底的绝望时刻。

  但只要不自弃,不低头,总有一天我们都能眺望到黎明的曙光。

  守住人生低处的女人,才配拥有高贵的人生。

  1

  遭遇不公时,守住女孩的骨气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里德舅舅家。

  9岁那年,舅舅去世了,她一下子成了舅妈里德太太的眼中钉,开始遭受非人的虐待。

  她被关进一间小屋,不许随便走动,不许和其他人说话。

  这天,里德太太宴请宾客,所有人都盛装出席,除了简爱。

  她似乎被彻底遗忘,直到快饿晕了,她才悄悄爬进厨房找点吃的。

  吃完几片黑面包后,她溜进书房,拿起最爱的一本书,藏到窗帘后面,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午后的阳光倾泻下来,简爱在毛茸茸的光晕里,思绪轻飘飘地飞远。

  “她躲到什么鬼地方了?那个下流的野孩子!”忽然传来的谩骂声,把简爱拉回现实。

  她听见约翰推门进来,又重重地摔门走了。

  她刚要庆幸自己躲过一劫,却忽然被人从窗帘后拖了出去。

  表姐伊丽莎一边拖拽简爱,一边像捕获猎物似的大声喊:“她在这里,快来看啊!”

  只见约翰一个箭步冲上来,一脚踹倒简爱,扯着她的头发开始打。

  还一边骂着:“你没有权利拿我们的书。妈妈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你该去要饭,凭什么在我们家?”

  瘦弱的简爱毫无招架之力,她被约翰往门上撞,直到头破血流,才被仆人救下。

  受尽委屈的简爱放声痛哭,她发了疯一样反抗,抱着约翰扭打在一起。

  而这一幕,恰恰被闻声赶来的里德太太看见。

  简爱的惨状,非但没有引起这位太太的同情,反而又让她遭受了几个耳光。

  “把她关起来!”里德太太恶狠狠地说。

  大家本以为简爱会求饶,可这个十岁女孩眼里没有丝毫惧怕与妥协,反而折射出一股伶俐的目光。

  她下狠心对自己说:“我要像任何一个反抗的奴隶一样,反抗到底。”

  她痛斥了欺辱她的人,并对里德太太说:“你对我残酷到了可耻的地步,你不再是我舅妈,我要离开这里!”

  简爱明白,这句话会立刻把自己送去孤儿学校。

  但她不后悔,与其没有尊严地活着,倒不如靠自己争一口气。

  软弱、好欺负、依赖性强,似乎是不少人对女孩们的刻板印象。

  在他们看来,女孩一旦失去倚靠,必将像无根的野草,随风飘摇。

  然而,总有一些女孩,即使被厄运的鞭子狠狠抽打,仍能挺胸抬头地站起来。

  她们宁愿靠自己去吃更多的苦,也不愿活得窝窝囊囊,任人摆布。

  2

  生活落魄时,守住自己的心智

  不久后的一个清晨,天还不亮,简爱就一个人拖着破旧的皮箱,登上了远去洛伍德学校的马车。

  到学校后,她几乎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

  她看见八十个姑娘端坐在凳子上,每个人像喝了迷药一样,捧着一本圣经似笑不笑,眼神迷离。

  要不是下课后女孩们排队去吃饭,简爱一度认为那是一堆假人。

  洛伍德学校,是一家由社会资助的义塾,且不说捐款少之又少,仅有的一点资助也被管理者布罗克先生管得死死的。

  于是,姑娘们冬天还只穿着单衣,一日三餐只有令人作呕的稀饭。

  学习之外,她们还被要求做手工,或者去林子里捡木柴。

  如果谁稍有懈怠,立马就有五六个粗壮的妇人围上来,大声斥责或是拿柳条鞭打。

  这还不算是最坏的情况,最可怕的是学校对女孩们的精神奴役。

  管理者布罗克先生,要求女孩们每天唱诵《圣经》,对女孩们进行可耻至极的“道德绑架”。

  在这里,女孩们一旦说笑,就被视为轻浮。稍加反抗,就被骂作忘恩负义。

  如果怕冷怕饿不干活,更会被扣上贪图享乐的帽子。

  这一切,都让简爱感到厌恶,她不想活成没有知觉没有感情的木头人。

  于是,她主动和别人说话,喜欢和老师探讨知识,也敢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这天,布罗克先生例行检查,全校师生严阵以待。

  忽然地,布罗克先生走到简爱面前,命人搬来一个高高的板凳,将简爱放上去站着。

  他转身对所有人说:“大家看看这个女孩,就是她背叛了养育她的舅妈,她从小偷盗成性,坏事干尽,可以说,她的心已被魔鬼占领。”

  简爱被当众羞辱后,一下子崩溃了,她嚎啕大哭:“我一直是个好孩子,想博得爱与尊重,为什么就这么难?”

  晚上回宿舍后,她的内心无比压抑,甚至想到了死。

  就在这时,善良的老师坦普尔小姐凑到简爱耳边说:

  “你是什么样的人,得靠自己证明,继续做个好姑娘吧。”

  这句话,一下子点透了简爱的心智。

  从此以后,她平稳心绪,专注于对自己的培养。

  她刻苦读书,勤学技艺,八年后,她凭借着出色的成绩成为了洛伍德学校的留校老师。

  与简爱比起来,其他姑娘们就没这么好运了,她们要么在郁郁寡欢中死于疾病,要么学期结束后被送出去嫁人。

  面对生活的落魄,简爱没有在压抑中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而是默默用力,咬紧牙关挺过去。

  很多时候,击垮我们的并非坎坷本身,而是完全丧失希望的心境。

  尤其对敏感多思的女孩而言,面对不如意的生活,更容易受心情摆布,被情绪折磨,更容易变得脆弱和迷茫。

  因此,作为女性,越是无助时越要保持独立,越要守住自己的心智。

  无人可扶,就靠自己站稳;

  没有靠山,就把自己活成一座山。

  3

  面对诱惑时,守住女人的底线

  电影《肖申克救赎》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

  “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用这句话形容简爱,再恰当不过。

  在洛伍德当了几年老师后,简爱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

  在那个女性求职普遍不被看好的时代,她通过报社,顺利谋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职务。

  离开洛伍德的那天,她似乎摆脱了命运的紧箍咒,像一只鸟飞向了更自由的天地。

  在桑费尔德的雇主家里,她不仅把女学生瓦伦小姐教得很出色,还意外收获了一份甜美的爱情。

  与她相爱的,正是这家的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一位富有且风趣的绅士。

  简爱欣然接受了他的求婚,可就在婚礼当天,上天又和简爱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有人揭发罗切斯特是有妇之夫,还狠心将原配妻子锁在了阁楼上。

  罗切斯特慌忙解释说,当年父亲因贪图钱财,骗他与一个有家族遗传病的女人结婚,后来女人疯了,自己才将她锁进阁楼。

  尽管这个解释近乎完美,但这件事仍像晴天霹雳一般,将简爱的幸福拦腰斩断。

  因为在简爱的价值观里,她绝不允许自己充当任何男人的情妇,哪怕这个男人可以给她最想要的生活。

  就这样,简爱再次背起行囊,孤身远行,她用倔强的背影告诉全世界:人活着,得有底线。

  之后的几年,她在乡村学校继续当老师,直到罗切斯特丧偶后,简爱才又回到他身边。

  这次,她在所有人的尊重和祝福中,走进婚姻殿堂,赢得了属于她的幸福。

  英国作家斯迈尔斯曾说:

  “一个没有原则和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他会被风吹得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

  甜蜜的爱情与美满的婚姻,对女性而言,从来不缺诱惑力。

  但事情往往是,内心越渴望,越容易跪倒在诱惑前,进而不顾原则,酿成大错。

  而真正高贵的人,是无论何种境遇,都能恪守底线,守住尊严。

  4

  小说《简爱》,有着西方文学的经典结构:地狱、炼狱、天堂。

  简爱一出生,委身低处受尽摧残;继而外出求学,惨遭打压坠入深渊。

  但她最终通过了命运的考验,完成了人生逆袭。

  在一次次奋起又被打回原形的过程中,简爱始终不求饶、不服输、不妥协。

  这份骨子里的坚韧,是上天赐给她的保护壳,护着她走出险境,走过迷茫,走向幸福。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生活中,无论谁想一飞冲天,都离不开低谷时的坚守,低飞时的蓄力。

  不向命运低头,才有机会抬头;不向苦难屈服,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人生起落是常态,愿我们都能高处赏景,低处守心,不惧磨砺,不失初心。

  作者:洞见·瑾山月

  举报/反馈

上一篇:《疯狂的外星人》虽然与原著《乡村教师》无关,但深得刘慈欣精髓
下一篇:为什么夸《西虹市首富》就不高级了?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