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心理学》:摆脱操纵,夺回主导权,你才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2-11
手机版

  鲍勃是个医生,因为在一次医学会议中认识了自信美丽的辛迪。经历了三个月的异地恋之后,辛迪决定搬到鲍勃所在的城市。

  刚开始,恋爱中的两个人生活得十分甜蜜。

  有一天,鲍勃说周末要和朋友去打球。辛迪埋怨道:“我放弃一切搬到你的城市,如今你却要抛弃我。”

  直到鲍勃承诺取消和朋友共进午餐的计划,打完球就回家。辛迪才有所好转。

  但接下的日子里,只要鲍勃说要独自去某个地方,辛迪都会抱怨、哭闹、甚至怒吼、尖叫,更严重时会直接采取冷暴力。

  于是,内疚的鲍勃开始给辛迪买昂贵的礼物,并且承诺再也不出去和朋友聚会。

  但同时,鲍勃只要一看到辛迪拉下脸,就会觉得胃疼。

  这是书中操纵五幕中的一个故事。本来应该是一份充满浪漫的爱情故事,结果到最后却演变成了一场痛苦的灾难。

  像鲍勃和辛迪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比比皆是。

  因为你我放弃了工作,因为你我拒绝了其他人,因为你我才离开父母·······将这一切当做我们抱怨的理由,只为让对方给予更多的关心,可是这样做真的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01是谁在操纵着我们的人生

  《操纵心理学》这本书通过操纵五幕,一步步解析了我们身边可能潜藏着哪些操纵者,操纵者的动机,以及他们是如何实施操纵,我们又该如何抵抗操纵等内容。

  本书的作者哈丽雅特·B·布瑞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曾创作过许多畅销心理自助类书籍,其中包括畅销书《取悦症》。

  作者哈丽雅特·B·布瑞克认为,几乎在每一段关系中都存在影响力和说服力。

  比如女朋友试图让你跟她一起去逛街,或男朋友试图让你和他一起去打篮球,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

  但是,有时候有的人在说服他人时,可能会用上一些加强手段。

  比如男朋友不去逛街,她就发脾气甚至情感冷淡闹分手,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操纵方式。

  几乎所有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试图影响他人,但是否将操纵手段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长久方式却因人而异。

  从互相尊重的影响,越界到简单粗暴的剥削,以及无视其他人权利的倾向,正是判断人格是否健全的决定性因素与重要诊断标准。

  就像是辛迪不想让鲍勃和朋友一起去打网球时采取的哭闹及冷暴力,就属于越界后的剥削操纵行为,由此也能看出辛迪的人格发展是不够健全的。

  尽管操纵可能发生在任何一段关系中,但那些能够在个性认知、安全感、地位、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感等方面施加给你最大影响的人,往往也是最有可能操纵你的人。

  由此可见,我们身边的操纵者,也许正是与我们接触最紧密,最亲近的人——父母子女,恋人伴侣,领导同事甚至是亲朋好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亲密关系中的每个人都在操纵我们。

  判断一段关系是处在操纵与被操纵之间,首先取决于彼此双方能否尊重彼此的权利和需求,其次是两个人是否能够保持关系的平衡。

  如果是像鲍勃和辛迪,两人关系的天平已经严重倾斜到辛迪那一边,而且也没能做到尊重对方的需求,反而是以消极反抗的方式操纵对方的行为。

  作为一个社会一员,我们对于爱,联系,意义与安全感的需求,都来自于健康的亲密关系。所以这段亲密关系中才常常隐藏着那个操纵我们的人。

  此时,我们要做的是鉴别出亲密关系中那个操纵你的人,然后划分出清晰的边界,努力关注自己的选择,以及加强对自己行为,思想与感觉的控制。

  02我们为何会被操纵

  操纵关系依赖于两种基本的人类驱动力:收获和损失。

  当鲍勃因为辛迪的埋怨而放弃朋友聚餐时,他又收获了自信甜蜜的辛迪,

  当鲍勃一看到辛迪不高兴,就给她买贵重礼物,甚至不再出门时,他只是在千方百计地逃避辛迪可能出现的怒吼尖叫以及冷暴力。

  在他们的这段关系中,鲍勃刚开始的被操纵是为了收获往日甜蜜,可是到了后一阶段,就演变成了逃避由此带来的心里恐惧与痛苦。

  在某段关系中,我们之所以会被操纵,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想要获得什么。

  就比如男女朋友之间,当女朋友以情感冷淡的方式来操纵你,要求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可能会为了继续拥有这份爱情而去做那件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

  又或者在工作中,当领导许诺你某个职位,但同时要求你每天加班时,为了得到这个职位,纵使不喜欢加班的你也会默默选择继续工作。

  这些都是操纵关系中的第一个核心:为了得到某个利益,而自愿完成某件事。

  但当这段关系进入到后期,你会发现我们的内心会从期望得到收获变成避免损失。

  为了逃避男女朋友的情感冷淡,即使再不愿意,我们也默默地陪她做她喜欢的事情;

  为了逃避职位可能被人家占领的损失,即便已经加班很久,也依旧继续坚守岗位。

  一旦这种逃避损失的思想和行为存在,彼此之间的操纵关系就彻底完成。

  03抵抗操纵的两个选择

  开篇故事中的辛迪本是一个自信美丽的女孩,也许在一开始她对鲍勃独自去和朋友聚会有埋怨,也会不高兴。

  但是接下来,她的行为一次次升级,从埋怨道到哭闹,再到怒吼、尖叫,这些操纵行为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辛迪的抱怨哭泣,主要目的是要唤醒鲍勃的内疚感。让鲍勃意识到,辛迪确实是为了和自己在一起,放弃了之前的一切。

  正是这种内疚感致使鲍勃一次又一次地顺从和配合辛迪的要求和需求,也同时让辛迪的操纵达成目标。

  操纵者控制受害者,常常会采取这样五种方式:正强化(给予奖励),负强化(威胁损失),间断强化(间断性的奖励加威胁),惩罚,创伤性一次性尝试学习。

  由此可见,鲍勃的每一次顺从,都让辛迪觉得自己采取的方法是对的,是能达成目标的。与此同时,她对鲍勃的操纵就得到了正强化。

  因此,要想在生活中抵抗这样的操纵,我们有两个选择:抵抗和脱离。

  当她再实施操纵时,我们可以采取小规模的努力。

  比如用安静的方式抗议她的行为,又或者在顺从之前预留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亦或是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自己的底线。

  不论选哪种抵抗策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自己对焦虑,恐惧与内疚的敏感程度。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屈服,会被操纵,大多是因为自身的内疚与焦虑。

  当抵抗策略无法完成改变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脱离。

  在鲍勃和辛迪关系的最后,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脱离。辛迪重新回到自己的城市工作生活,而鲍勃也回归自己的正常生活当中。

  如果操纵带来的情感伤害已经无法修复时,脱离是最有效的抵抗。

  这也让我想到脱离父母的梅艳芳和陈乔恩,他们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脱离父母对他们的操控,最终获得真正的崭新的自我。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我们都可能是那个操纵者或被操纵者。

  要想从这种错误的关系中脱离出来,我们首先要对操纵有清晰的认知,同时也要带着勇气,找到对的方法与策略,一步一步改变现状。

  我们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伤害,但是我们可以让未来少一些伤害与痛苦。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创被角色改变的演员:闪灵女主患精神疾病,最后一个却因角色丧生
下一篇:“好雨时节”展今日落幕,20万观众共赴时光之旅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