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周进和范进的昏迷之谜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2-11
手机版

  

  周进和范进是《儒林外史》开场不久便出现的两个人物,吴敬梓老先生较为搞笑,这二人,一个六十多岁,一个五十多岁皆没有进学中举,偏要把个“进”字安排到名字上头,其中目的不言而喻,也预示着他们的终途并不会差。

  老两位在吴老先生的苦心编排下,先后中举,中进士,也算是苦尽甘来。很多人说作者是在讽刺二位,实际上周进范进自身上讽刺的意味并不多,他们无甚恶行,人也不迂腐,当然,也说不上高尚,浊世中正常读书人的进取之道而已。若论讽刺,朝廷取垂垂老矣之人为官这事情本身才是真讥讽。

  周进和范进的人生经历有相似也有不同。比方说周进有个坐馆的收入来源,不多,勉强糊口。范进没写有什么具体职业,冬天还穿着麻衣直裰,妻子母亲时常挨饿,这么多年没饿死,想必家中原来有些薄产,不过是为了应举坐吃山空了吧。此处的说说胡屠户,大家对他的印象是个势利小人,可我们也能看到,范进的这位岳丈也有来接济他,也能想到为他的生计出些谋算,当真不算坏。我们如果处在胡屠户的位置上,不一定比他有人情味儿。

  周进因种种事由遭人厌恶,失了馆,没了生活来源。他姐夫金有余实在看不下眼,恰好要同人去省城做买卖,约周进当个账房,给他一口饭吃。周进一琢磨,我都这倒霉样了,也别论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了,混饱肚子重要,遂应允,与姐夫一起前往省城。

  

  到了省城,周进想去贡院看看,被人打了出来,和姐夫说了心思,金有余看妹夫考了一辈子,连个进贡院的资格也没考上,可怜他,使了几个小钱让他进去瞧瞧,这下可好,周进触景生情不能自已,又是昏迷又是哭闹,仿佛魔怔了一般。

  周进这番哭闹,自有真情流露,也有哭给金有余以及几位老客看的。在他心里,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期盼姐夫和几个兄弟能出钱为他捐个监生,直接参加考试。周进是读书人,直接说出来怕姐夫等人拒绝,也许他和姐夫说过,无奈姐夫自己钱不够或不想独自承担风险。

  看似偶然的哭贡院事件,实际上是一场精心安排的表演,利用的是“仗义总是屠狗辈”的亘古真理。书中有个细节,当周进哭闹后被人抬出,在茶摊喝茶时,老客问原因,金有余诉说周进的经历,把话题引到了捐监生考试上面,他说:

  “我也是这般想的,只是那里有这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得住了。

  众老客为周进凑银子,一来是跑江湖的失了几两银子不算什么,二来万一周进中了举,这投资酒赚大发了。于是,在周进半真半假的演技下,在众人半真半假的情谊中,老周如愿以偿捐了监生,一鸣惊人,中举、中进士不在话下。

  金有余不愧是“金,有余”,有些钱,却也不是金满仓。他是周进的贵人,那几位之前交情寡淡的老客也是周进的贵人。也从侧面说明,周进有一定真才实学,可他混沌半生,为何连个学也没进?结合之前的情节,我们知道,周进有些好面子,当一个好面子的人拉下脸,行过去不敢想之事,类似于泼妇闹街之事时,竟然有了结果。老实人受气,没脸皮的人得利,令人唏嘘感慨。

  

  说完周进说范进。

  周进是范进的伯乐。正是因为周进有了自家凄惨的应举经历,范进才有了机会。换句话说,正是因为范进年老、家贫、蹉跎,引起了周进的注意。

  范进的故事我们都熟悉,知晓他中举后昏迷了一阵子,确切的说,是迷了一阵子。与周进结合 ,正好是“昏迷”。一个昏一个迷,预示着他们为官后的状态。

  范进的迷糊自有欣喜若狂的因素,可为我觉着他应该在胡屠户扇他巴掌前已然清醒,若不醒,就是和他老娘一个下场。醒了的范进,为何非等胡屠户来呢?家里没钱,打发不了报子,等人送钱,心里有底。要知道,胡屠户来瞧他,手里是拎着肉和五六千钱的,足能应对眼下的窘境。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范进明白自己中举有多少好处,也不愿意在乡邻报子面前下了脸面。他没想到的是,经过他迷糊的一阵拖延,不仅老丈人拿了钱来,周边大户行动更快,拿了更多钱来。同时,他借此机会宣泄了积攒多年的情绪,以后便是体面人,这种机会没有了。

  范进挨了老丈人一巴掌,昏了。再醒,清楚了。他和周进一样,昏迷的成分半真半假,他们之前的日子也是真的苦,养不了家,受人白眼,人世间的冷暖全都遭了一遍。

  周进和范进痴狂的表现,是个人的悲哀,是士人的虚伪,是封建社会的病态。他们,一个靠昏迷赢得了翻身机会,一个在翻身后昏迷迎来自己的新生活。周进先昏再迷,范进先迷再昏,说明了八股取士是昏人可得,得了的人转眼迷失自己。

  这样的周进范进,考取功名于生民又有何益?止增笑耳。

  举报/反馈

上一篇:《泰坦尼克号》,经典作中最佳感情片之一,豆瓣评分超9分以上!
下一篇:回国自首的原通化金马董事长当年犯了什么罪?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