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这个边远村落,竟是藏文的诞生地,藏香也是起源于此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31
手机版

  很多人喜欢西藏,除了由于绝美的自然风光之外,也在于这里丰富灿烂的藏族文化,文化的传承自然离不开文字的记载,而藏族文化的传承媒介正是藏文。如同灿烂的化一样,藏文同样底蕴深厚,甚至被认为其历史长度、文献丰富程度都仅次于汉文,而它的诞生地就在拉萨市的边远村落-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

  之所以说吞达村是边远村落,仅仅是相对于拉萨来说,它所在的虽然隶属拉萨市管辖,但是却地处前藏和后藏的分界处,西与日喀则市的南木林县接壤,南与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连接,距离拉萨市区有着上百公里的路程,而这样一个村落之所以成为了藏文的发源地,与一个人密不可分,这个人便是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的七贤臣之一的吞弥·桑布扎。

  现今走进吞达村,都能看到的故居,这栋建筑约建于1300多年前的吐蕃时代,主要为土木结构二层建筑。1000多年的风雨飘摇,让这栋六百多平的古建筑内多处的壁画和内部设施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虽仅剩几处残缺的壁画,内部设施也不多,但是却极具史料价值,且尽量还原了当年的模样,让人能了解吞弥·桑布扎的平生。

  根据记载,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治理下,西藏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却因为没有文字,让很多政令无法实施,严重影响了内政与外交,于是派大臣吞弥·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即今天的印度)求学、拜师,吞米·桑布扎出发以后,松赞干布甚至在吉雪沃塘北面的娘热沟口修筑了一座9层楼的宫堡,取名叫“工噶玛如”,为吞米·桑布扎学成归来后,住进里面安心创制藏文做准备。

  学成返藏后,吞弥·桑布扎从34个梵文辅音字母中取出23个,从16个元音字母中取出5个,以构成藏文字母,同时,又根据藏语语音增加了6个辅音字母,构成了30个辅音字母及4个元音符号的藏文格局,还有用以拼写外来文字的5个反写字母,奠定了先进藏文的基础,对西藏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表达对,弥·桑布扎的尊重,除了松赞干布亲自赞扬之外,藏文古史《贤者喜宴》中还留下了:“藏人之中七贤人,吞米高为第四贤,七贤绝非一般高,首位当推大译师,藏人总抱大恩情,焚香顶礼理应该。”的记载,而故居中仍能看到当年创造的字母。

  发明藏文字,仅仅只是吞米·桑布扎的功绩之一,而他的另一个功绩就是发明了藏香!不仅可以用于佛教祭祀活动,也可以用于家居的净晦辟邪,可以说是藏文化的精髓之一,据说在1300多年前,正是吞弥·桑布扎发明了木制水车来将柏木磨成泥,成为制作藏香的原材料之一,至今的吞巴河上还分布着几百座用于研磨藏香原料的水磨。

  在吞巴村基本家家户户都制作藏香,藏香的生产与销售就是村民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传承千年的纯手工制作工艺,很早以前就被列入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既然是藏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又是国家级非遗之一,自然是要去非遗传承人家里去拜访,去领略传统手艺的魅力。

  走进院落,只见非遗传承人们盘腿而坐,在柏木泥砖中添加好了各种香料,将之放入牛角容器之中,经过大拇指按压,香泥便从牛角前端的小孔里被均匀地挤出来,形成成笔直的线条状,看似简单的动作,一般人却很难完成,有兴趣不妨体验一下。等到其晒干冷却,再由另一个人将之捆绑、定型,藏香就算完成了。

  听当地人将,除了上一代非遗传承人兢兢业业忙了大半辈子之外,他的儿子也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虽然目前在南京大学读大三,但是他表示在完成学业之后,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尼木县,对藏香手艺的传承与文化的发扬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西藏,“卓卜”是朋友的意思,而在尼木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门口的大叔与小哥正在马不停蹄地制作藏香,而内堂的阿妈则准备好了青稞酒与酥油茶热情地招待了我们,虽然阿妈汉语不太好,但是善良而纯粹的心是不需要用任何语言去表述,三杯青稞酒下肚,我们感受到了西藏“卓卜”对于内地“卓卜”最诚挚的祝福。

  这就是拉萨的尼木县,因为吞弥·桑布扎,这里不仅是藏文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藏香的发源地之一,此外还凭借“尼木三绝”之中的另外两绝“藏纸和普松雕刻”远近闻名,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县,如果你喜欢西藏的文化,那么就千万不要错过了这里。你们觉得尼木县怎么样呢?你们还知道西藏哪些文化大县呢?欢迎在评论中与大家分享呀!

  图/文 由旅游狂魔夏夏夏 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关于作者:目前已经前往过全球500+城市,并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以及斯里兰卡当过国际志愿者,欢迎持续关注,与你分享全世界的吃喝玩乐,喜欢记得点赞评论或分享哦!

上一篇:聊聊:人有三急是哪三急(准确答案)?(图)
下一篇:电影《后来的我们》:后来的后来 早已变成没有如果的我们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