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趋势与展望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31
手机版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导读

  7月2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在京联合举办“网络保护·守护成长”主题研讨会,发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学者、互联网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国际组织儿童保护官员、学生代表等15位嘉宾,围绕“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趋势与展望”和“构建高质量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两个主题开展对话交流。我们在此汇总了精彩观点。

  季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首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做了主旨发言,他指出:

  未成年网民逐年在增长,低龄化趋势愈加严重,全民上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的标签。

  当前主要存在4个问题:

  一是网络接入差距不断弥合,但是城乡差异又有了新的演变,逐渐接入差距转向了应用能力的差距;

  二是在线学习的普及率提高,但效果和评价存在着不足;

  三是网络体验的沉浸感不断多元,但身心健康和沉迷成瘾的问题应受到重视;

  四是网络素养有待提高,但在现实和需要方面仍显不足。

  建议方面:

  一是要正视未成年人网络主体地位,弥合互联网运用深层差距;

  二是提升家长的数字抚育及能力;

  三是完善保护和纠正机制,共同预防和应对网络沉迷和依赖成瘾等问题;

  四是要构建未成年人网络运用保护规制体系,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王涛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副处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副处长王涛对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设的“网络保护”章节做了解读:

  为有效应对网络时代未成年人保护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和新要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了“网络保护”专章,总共17条,初步构建起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基础。

  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加强网络信息内容治理,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不良和有害信息的侵害;

  二是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

  三是加强网络沉迷的预防和干预;

  四是加强网络欺凌的治理。

  叶明堂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信息宣传处副处长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信息宣传处副处长叶明堂对2021年扫黄打非部门专项行动做了介绍:

  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扫黄打非部门紧紧围绕育新人的使命任务,深入开展“净网2021”、“护苗2021”专项行动,主要针对两方面重点问题、五个重点网络领域展开专项整治。

  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妨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不良信息问题;

  二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问题。

  五个重点网络领域:

  一是网络直播,重点整治利用低俗直播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的行为和未成年主播账号的问题;

  二是网络游戏,重点整治渲染传播淫秽色情、血腥暴力以及不良价值导向等有害内容的游戏;

  三是网络社交,重点打击利用社交群组传播有害信息、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行为;

  四是网络短视频,主要清理不良导向、低俗等内容;

  五是网络文学和网络动漫,重点清除含有低俗、软色情内容的作品。

  目前网络“护苗”已见阶段性成效,还将持续发力。

  方增泉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应注重构建良好的网络素养生态体系: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作为未成人网络素养教育的法律责任主体,需要加强协同,以互联网思维和社会化思维的模式,构建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标的伙伴式关系,织密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位一体”的未成人网络保护的安全网:

  一是确立“赋权”、“赋能”、“赋义”是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是家长需要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的第一责任;

  三是学校要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四是要创建有利于未成人网络素养培养的社会环境。

  王四新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认为,要对新智能设备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

  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孩子们会不经意地“被赋能”。青少年处于自控能力较差的阶段,容易被新的东西所诱导,这给不良商家和平台运营者提供了机会。因此,给孩子们赋能的同时,还要给家长们赋能。要对不良商家、不良平台过度商业压榨行为进行限权。

  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就如何预防孩子在暑期沉迷网络,给家长们提出了建议:

  一是家长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未成年人使用网络;

  二是家长要放心,但不能粗心,要有假期管理意识;

  三是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尽量让孩子有伙伴;

  四是家长更要给孩子做好数字化的榜样;

  五是要特别关注农村未成年人群体,把农村家长的意识提升上来;

  六是媒介平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

  王熙灵

  北京四中初一(10)班学生

  北京四中初一(10)班学生王熙灵分享了她的网络生活,并从青少年角度对于增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提出了建议:

  一方面是参加学校的一些云会议、线上课,与老师同学联系。另一方面,会通过网络查找一些有用的信息,作为学校学习资料的补充,开拓眼界。还会关注网络上的时事新闻。偶尔学习累了,也会刷刷微信、看看朋友圈、听听音乐,放松心情。但网上也有不少对于学习帮助不大、容易上瘾、甚至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内容。

  建议大人们可以从3个方面做得更好:

  一是家庭中,大人对自己、对孩子都要有一个上网的规定,家长做好表率很重要;

  二是希望可以多开发一些管理青少年上网的软件;

  三是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兴趣爱好。

  来源: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观点 | 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趋势与展望》

  阅读原文

上一篇:电视剧购销为何成腐败重灾区
下一篇:都市白领减压网上竟玩真钱游戏 已涉嫌赌博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