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童年的成人童话到底有多污?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29
手机版

  今天六一儿童节,相信不少撩友和教主一样小时候都看过童话故事,各种会说人话的小动物,还有“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的王纸和公举。鉴于差不多到饭点时间了,咱们来聊点刺激的节日话题~例如,暗黑童话,让我们过个毁童年的成人儿童节吧!

  童话只适合给小盆友看?别傻了!几乎所有的童话故事都是从老百姓的口中记录下来的,最著名的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作者根本不是格林兄弟和安徒生蜀黍,他们不过是童话故事的采集者。童话书的始祖是一本名为《最好的故事,小孩子的消遣读物》的书,这本书比夏尔·佩罗《鹅妈妈的故事》(“鹅妈妈”一词来自法国类似于咱们的“大妈”之意)还要早近半个世纪,比格林兄弟的童话集早了近 200 年,是欧洲第一部由童话构成的文学集。这本童话书在出版时卖得不好,后来出版商看到薄伽丘的《十日谈》热销,灵机一动,蹭蹭大 V 的知名度把名字改成了《五日谈》(怎么有点山寨的赶脚…)

  虽说我们熟悉的《白雪公主》《长发公主》《睡美人》的最初版本都来源于这本书,书的原名也有提到“小孩子的消遣读物”。然鹅,里面的内容却一点都不 “小孩子”,来对比一下初版和咱们小时候读到的内容究竟有多大出入吧!

  为什么童话这么毁童年?因为以前的人根本没有童年啊!

  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在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那时候的人根本没有“童年”这个概念,童年到了 7 岁就结束了,这个岁数的小朋友就跟成年人一样,做同样的游戏、玩同样的玩具、听同样的故事(感觉和现在的小朋友和大人都玩电子产品一样),更没有“18岁前不准吸烟不准喝酒不准进网吧”的规矩。

  在那样的环境里,所谓“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几乎是扯谈,所谓的童话故事一点都不“童话”。尽是些黑暗的、血腥的粗俗下流又异想天开的精怪故事。而且来自于贩夫走卒、市井小民这些故事很多都是平民百姓对贵族糜烂私生活的八卦添油加醋之后成了不可思议的精怪故事,还经常有嘿嘿嘿、啪啪啪的情节。直到 17 世纪才开始有“儿童”的概念,人们开始意识到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少针对儿童的书开始出版。到了 19 世纪,中产阶级崛起,他们在教育小盆友时,非常不喜欢有嘿嘿嘿、啪啪啪情节的童话故事(试想一下,父母怎么和孩子解释原版《睡美人》吧…)。

  而格林兄弟和安徒生蜀黍也顺应消费者的需求,把以前的童话集一改再改,把里面恐怖粗俗的内容删掉,把正能量注入童话故事中变成了适合粑粑麻麻讲给自己孩子听的睡前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暗黑系到光明系的演变过程,虽然每个童话的脑洞都非常大,但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来自对自然和人性的朴素理解。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奶是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而不是摆在超市货架上的;水是水井里打的而不是用塑料瓶包装起来的;狮子老虎狐狸是满山跑的而不是困在笼子里的。这些故事是咱们小时候学习是非对错的第一课,也是学会拿着手机撸王者农药前理解自然的第一课。

  教主曰:感谢所有把童话集结成书和改编的作者,让我们在这些童话故事中收获勇敢和想象力,还有粑粑麻麻的陪伴!

  “ 开撩 ” 原创图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上一篇:函授本科毕业后能申请学位吗?
下一篇:新闻8点见丨江泽民同志逝世,享年96岁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