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自查!一堆APP正“自动续费”,卸载了都没用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鹏友们,

  双十一的包裹都收齐了吗?

  今年的买买买优惠数学题很烧脑,

  各种会员、满减、券、红包...

  一环套一环,

  有没有统计一下自己装了多少APP,

  开通了多少个会员?

  首次低价开通后,

  留下的那些“自动续费”你该关的都关掉了吗?

  赶紧查一查!

  原来,用完后即时卸载了APP

  这些“自动续费”也并没有被关掉!

  还会继续扣你的钱钱钱……

  最近,重庆市民26岁的小佳(化名)一查自己的手机钱包,才发现多个APP正在“自动续费”。而其中有的APP早就停用甚至卸载了……这一切,都源于小佳当初在开通会员时忘记将“自动续费”停用。

  多款APP在“自动续费”

  小佳表示,自己打算在“双十一”血拼一波,因此,就清算起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账单,想做好计划开支。她发现,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里,有多笔“自动续费”的扣款。

  她仔细一回忆,这当中有视频会员、网盘会员、修图软件会员、音乐软件会员、论坛会员等。小佳说:“现在开会员的时候,都会有提示,如果选择“连续包月”,就可以享受最低折扣。所以我在开通的时候肯定选便宜的,没想到后来就忘了关。”

  被扣近200元冤枉钱

  小佳说,这些“自动续费”的APP中,有的自己仍在享受会员服务,有的早就没用甚至卸载了。

  比如某视频会员,这是此前自己追某个综艺时开通的,当时想着综艺结束就立即关闭。但后来自己直接将软件卸载了,却没想到“自动续费”仍在继续中,“29元一个月的扣着,可我都卸载了两个月呀。”

  小佳统计,自己没用、卸载的APP里,仍在“自动续费”会员的软件,已累积扣费达近200元。其中,最久的是一个论坛会员,自己开于今年4月,每月会员费是12元,一直扣到10月底才关停。

  “扣费扣得无声无息的”

  记者通过小佳的手机记录看到:当你开通某个APP的会员的“连续包月”服务后,在相应的支付软件中,就会生成一个协议——服务到期前2天自动续费,自动延长服务有效期,如关闭服务则不再发起续费。

  这当中,小佳最不满意的是,“自动续费”不能在APP里直接取消,哪怕是卸载也不会取消,一定要去支付软件里找到并关闭才行,“这种太容易搞忘了。”

  “我自己开通的‘连续包月’,这个我认。但是这个扣费无声无息的,而且很难找到关闭口,这点就很不科学。”小佳说道。

  APP“主动”帮用户选择自动续费

  与小佳有类似经历的市民不在少数。“就开了一个月会员,结果下个月被扣了钱,打电话咨询客服才知道是自动续费。”济南市民孙祺告诉记者,虽然一个月会员也就10几元钱,但她对何时同意开通自动续费完全没有印象。

  “本来想体验一把会员待遇,点击付费后才想起来,好像不起眼的地方有个自动续费选项被默认勾选了,回头一看果然‘中招’了。”威海市民郭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某款视频APP上开通会员时,选择了系统默认的选项,结果发现自己购买的是自动续费套餐。“想取消自动续费,程序比开通时繁琐多了。”

  记者对多款APP进行了测试。在大多数常用软件中,付费页面均有选择自动续费连续包月选项和单独包月选项。但在一些APP会员充值界面,系统默认选择的是连续包月套餐,在套餐下方,写着一行字号较小、字体颜色偏淡的话:“首月到期后,则会自动续费。”如果不仔细看,很难注意到。也有一些APP标注充值价格中,“连续包月”优惠折扣较大,比起单独包月、季度包月的价格,勾选“连续包月”或者“到期自动续费”选项,价格往往最低最优惠。

  自动续费“套路”多

  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都曾遇到类似的自动续费问题,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消费陷阱。在有关自动续费的问题上,一些APP的“套路”是这样“玩”的。

  套路一:“免费试用”不免费

  苹果应用商店中一款拍照APP,在首页打着“解锁更高级功能——点击免费试用”的幌子,用户点击进去却被要求开通包月服务。原来,所谓的“免费试用”是先购买每月的包月服务,然后才能获得赠送的“7天免费”会员服务。

  套路二:充值优惠“代价”不小

  在一些APP的页面顶部,常出现“一分钱体验7天会员”“5块钱充值一个月会员”等诱人标语。但消费者充值后,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连续遭遇扣费。

  对于此类活动,部分APP往往在诱导性标语和图案上,使用夸张的字号,但在活动宣传页的某个“角落”,“悄悄”标注“1分钱体验会员将尊享连续包月会员特权,自动加入连续包月计划”等协议,用户只要付费就相当于同意了协议条款。

  套路三:“自动续费”成了唯一选项

  记者充值某社交平台会员时,充值界面只有4个套餐,分别是“连续包年”“连续包半年”“连续包季”“连续包月”,在套餐下方的小字自动续费声明中,写着“如需取消续订,请在当前订阅周期到期前24小时,手动在相关设置管理中关闭自动续费功能。”用户在充值界面没有单独包月或包年选项,一旦选择充值,只能选择自动续费。

  网友热议:

  蒋女士:我也遭过这种情况,因为现在很多软件都需要开通会员才行。“连续包月”“连续包季”会便宜很多,我就开了。后来找不到关闭的地方,还是请男同事帮整的。

  李先生:我也是,开了很多会员,也选了很多“连续包月”。后来突然想起来了,才去把这些一个个关掉了。多个APP加起来,也是笔不小的花费啊!

  刘女士:这种服务对于老年人来说才是坑哦,我老妈本来扫码开通一个月的视频会员,结果自动续费了将近一年,还是我发现了才给她关了。

  孙先生:我之前试用一款软件,用了两天就没用了。但到处找都没找到关闭“自动续费”的地方。

  网友@利兄:现在的各大手机APP都会想方设法的让你去自动续费,一来通过付费会员,培养用户习惯,提高产品的粘性。二来,厂家也知道用户经常会“忘记取消”,从而赚取你的“记忆税”。

  网友@圈圈:自动续费是方便,也便宜。但哪天你不用了,钱还在扣,真的会觉得挺可怕的。

  如何自查和取消“自动续费”?

  如何自查和取消“自动续费”?方法来了!请赶紧自查操作。

  检查和关闭自动续费方法

  微信:打开微信,点击【我的】—【支付】 — 右上角的【···】 — 【自动扣款】,检查和选择要关闭的扣款项目。

  支付宝:打开支付宝,点击【我的】—【设置】—【支付设置】—【自动扣款】,检查和选择要关闭的扣款项目。

  再次提醒小伙伴们

  有些APP“连续包月”确实能享受优惠

  但如果不是长期使用

  记得关闭“自动续费”选项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开销

  关于APP的套路防不胜防,

  竟然还有诈骗团伙

  利用解绑"自动续费"进行诈骗的,

  一起来看看诈骗新花样!

  ▼

  假客服称帮解绑自动续费VIP骗走5万

  近日,南京的赵女士接到一位自称是某网购平台客服来电,称其曾网购过一款面膜,被店铺升级为VIP,每月会自动扣费500元。该客服声称可帮赵女士进行解绑,需转账验证银行卡,分3次转账5500多元后,钱都立马退回了账户,赵女士充分相信了对方。此后,该客服又让赵女士将网贷平台全部额度借出,再分2次将近5万元转给了骗子。

  赵女士意识到被骗报警时,钱款已被骗子转走。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

  近年来,

  多部门大力开展APP治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针对网络上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App常常强制用户授权否则不能使用等情况,

  国家网信办14日发布关于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拟加强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

  个人信息处理如何规范?

  《征求意见稿》指出,数据处理者不得因个人拒绝提供服务必需的个人信息以外的信息,拒绝提供服务或者干扰个人正常使用服务。数据处理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按照服务类型分别向个人申请处理个人信息的同意,不得使用概括性条款取得同意;

  处理个人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单独同意;

  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应当取得其监护人同意;

  不得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研发新产品等为由,强迫个人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

  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获得个人的同意;

  不得通过捆绑不同类型服务、批量申请同意等方式诱导、强迫个人进行批量个人信息同意;

  不得在个人明确表示不同意后,频繁征求同意、干扰正常使用服务。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当用户提出终止服务或者个人注销账号时,数据处理者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删除个人信息或者进行匿名化处理。

  另外,《征求意见稿》指出,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按照数据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影响和重要程度,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值得注意是,此前有App或小区物业强制用户人脸识别。此次《征求意见稿》指出,数据处理者利用生物特征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的,应当对必要性、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不得将人脸、步态、指纹、虹膜、声纹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的个人身份认证方式,以强制个人同意收集其个人生物特征信息。

  这些事情不能干!

  除了拟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征求意见稿》还对数据处理者作出多方面要求,指出任何个人和组织开展数据处理活动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数据;不得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不得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

  《征求意见稿》指出,数据处理者应当保障数据免遭泄露、窃取、篡改、毁损、丢失、非法使用。发生重要数据或者十万人以上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等数据安全事件时,数据处理者应当在发生安全事件的八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基本信息,包括涉及的数据数量、类型、可能的影响、已经或拟采取的处置措施等。

  来源:广州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

  上游新闻、荔枝新闻

  原标题:《快自查!一堆APP正“自动续费”,卸载了都没用》

  阅读原文

上一篇:韩剧tv怎么下载不了(韩剧tv怎么换来源)
下一篇:阿斯兰末日危机 龙斗士11.30预告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